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娄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在调控中抓机遇,在改革中添活力,在调整中求突破,在稳定中促发展,经济运行呈现发展速度逐月加快、效益稳步提高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展望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要召开,同时也是娄底设地级建制30周年,科学谋划、力促发展更显重要。
2006年经济运行情况回顾
一、主要特点
(一)从宏观层面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呈现高速度、高效益、低通胀的特点
2006年年初娄底的经济运行形势非常严峻。2005年,娄底的经济受钢铁行业的影响,增长速度直线下滑,到2006年1月份跌入低谷,增速不到10%,与全年增长12.5%的目标相距甚远,这种形势在当时对全市的工作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消极悲观的阴影曾一度笼罩着人们的心理。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们同心协力,迎难而上,终于逐步走出低谷,速度逐月攀升,效益日见好转,不仅顺利完成了工作目标,而且以高速度、高效益、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圆满结局。
高速度。初步测算,全年累计完成生产总值361.0亿元,增长12.8%,高出全国、全省2.3和0.8个百分点,比年初确定的目标12.5%高出0.3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速高0.7个百分点。
高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月实现利税总额27.5亿元,增长40%;工业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72.6%,同比提高21.6个百分点。二是财政收入增速高。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6.2亿元,增长29.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去年同期增长28.0%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增长24.9%,达到15.3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增长34.7%,增值税增长43.2%。三是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59元,增长12.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9元,增长7.6%,增速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低通胀。虽然12月份部分食品的价格上涨较快,导致单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103.1%,但仍处于温和上涨区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7%,整体看,物价基本平稳。
(二)从生产情况看,三次产业竞相发展,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三次产业都发展较快。不仅完成了计划目标任务,而且达到了历史较好水平。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3.1亿元,增长6.8%,比年初计划高1.8个百分点,比“十五”时期的平均增速高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74.5亿元,增长16.6%,比年初计划高0.6个百分点,比“十五”时期的平均增速高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23.4亿元,增长11.0%,比“十五”时期的平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
在所有行业中,工业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0.0亿元,增长18.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6%,直接拉动GDP增长7.7个百分点。在工业中,不仅规模以上工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而且规模以下工业也打破了多年的沉寂,增速达到两位数以上,成为新的增长力量。
规模以上工业在2005年增长20.5%的基础上,2006年继续增长23.7%,实现增加值141.1亿元。其主要特点,一是非公有制工业比公有制工业发展快。非公有制工业2006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47.6亿元,增长47.8%。公有制工业在上半年处于低迷状态,到6月底止,增速为-1.8%,但下半年随着钢铁行情的好转,涟钢等钢铁企业逐步走出低谷,呈现逐月加速的良好势头,全年钢铁行业增长28.2%,为公有制工业增长14.4%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小型工业比大中型工业发展快。小型工业增长34.5%,增速比大中型工业快11.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71.89亿元,增长14.0%,终于打破了近十年来在正负5%以内低速徘徊的局面,走上快速增长的轨道。主要原因,一是煤炭行业快速增长。煤炭行业占娄底规模以下工业的比重在30-40%之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大力整顿,关闭了一大批低效高危的小煤矿,不仅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而且改变了无序竞争的局面,煤炭产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长。全年煤炭产量增长14.5%。二是农机产业方兴未艾。农机产业是娄底规模以下工业中的第二大产业,占比在20-30%之间。随着国家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农机具的生产正以蓬勃之势快速发展。三是经过改制的小型企业重现生机和活力。
(三)从需求角度看,投资萎缩,消费、出口走强
投资下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8亿元,下降7.1%,是全省唯一投资下降的市州。主要原因是,涟钢薄板项目和大唐华银金竹山电厂扩建工程的主要投资在2005年均已完成,2006年主要是完成扫尾的部分,投资锐减,从而影响全市的投资总量。2005年,这两个项目完成投资35.8亿元;2006年只完成投资18亿元,减少了17.8亿元,拉动全市城镇投资下降18个百分点。
消费走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4亿元,增长14.5%,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0个百分点。市场运行主要特点:一是城乡市场全面增长。城市和农村分别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0.7亿元和59.7亿元,同比增长16.9%和12.6%。二是超市、商场、餐饮生意火爆,市场盈利率增加。批发零售贸易业98.8亿元,增长14.4%;餐饮业11.2亿元,增长16.3%。三是旅游业蓬勃发展。据旅游局统计,旅游总收入增长34%。
出口强劲。虽然受国际油价大幅增长、贸易摩擦明显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出口基数较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娄底外贸出口在钢材和有色金属的强力支撑下,继续高速增长。出口25577万美元,增长50.9%;进出口总额60159万美元,增长23.6%。
(四)从资金层面看,金融势力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力度加大
到12月底止,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28.0亿元,比年初增加45.8亿元,增长16.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185.1亿元,比年初增加26亿元,增长16.3%。贷款占存款的比例为55.3%。金融机构货币净投放14.1亿元,增长36.4%。
二、主要问题
(一)投资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影响当期的经济发展速度,更重要的是影响后续年份的发展潜力。2006年,娄底的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负增长,固然有特殊原因,但是也应该引起警惕。在全国、全省投资都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如何确保2007年娄底的投资有一个合适的增长幅度,是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
(二) 节能降耗任务艰巨。节能降耗是关系着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央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05年,娄底市万元GDP能耗为2.96吨标准煤,居全省之最,高出全省1.56吨,高出全国1.74吨;单位GDP电耗1854.37千瓦时/万元,高出全省818.57千瓦时/万元,高出全国498.86千瓦时/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7.11吨标准煤/万元,是全省水平的2.47倍,全国的2.75倍,比全省最好水平的长沙高了5.81吨标准煤/万元,与工业比重超过娄底的株洲相比高出4.08标准煤/万元,与娄底经济结构差不多的郴州相比,高出了3.8吨标准煤/万元,比倒数第二位置的湘潭高了2.63吨标准煤/万元。2006年娄底在节能降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5.86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7.6 %。但是,消耗过高、代价太大在相当长时期内都将是娄底必须面对的问题,必须把节能降耗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认真对待。
2007年展望
2007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二年,总体来看,娄底经济仍将在高平台上运行,促成经济增长继续上行的有利条件和导致增长下滑的不利因素都同时存在。
一、有利条件分析:
第一,国内外环境依然较好。从国际环境看,2007年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将较快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5.1%,2007年将增长4.9%。从国内看,中国经济将沿着又快又好的轨道继续前行。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10.7%,预计今年增长10.5%左右。从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看,明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基调是促发展、推改革、调结构、降能耗、助创新、重民生。在继续维持土地和信贷两道闸门作用,严控新开工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强国民经济的一些薄弱环节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节能环保设施建设,并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据社科院《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在宏观调控措施影响下,明年GDP增长率将有所回落,但幅度仍将维持在10%或接近10%的水平以上。在开放环境下,国内外经济快速发展必将对娄底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娄底经济增长的基础仍然较为坚实。首先,在元月初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思路和目标,人心齐众山移。其次,经济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仍然强劲。从公有制经济看,大中型企业可望较快发展,涟钢2006年上半年是负增长下半年才逐月加速,基数较低,2007年承接上年底的攀升趋势可望得到较快的发展速度。从非公有制经济看,虽然2006年增速高,但总量不大,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资本利润的强力驱动下,2007年可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工业园区经济和规模以下工业可望为经济增长添砖加瓦。
再次,新的一年经济发展将增添新的动力。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将逐步落实到位,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强;湖南省把以长珠潭为中心一小时为通程半径的城市群作为发展重点,娄底是其中之一;二广高速等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工业建设、市政重大项目的实施,将为娄底经济进一步加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财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的改革、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将进一步增强娄底经济发展的活力。
二、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第一,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基数高,后续增长难度更大。
第二,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缺少可以对娄底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业项目。
第三,国家仍将坚持宏观调控中实行“双稳”的基本政策,严把土地、信贷关,经济发展中的用地与资金紧张的矛盾仍将突出。
综合上述分析判断,我们认为2007年娄底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GDP增速在12.5%左右,运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娄底市统计局 谭建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