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娄底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 时间: 2007-05-17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总 体 判 断

    今年一季度,娄底的经济运行整体态势良好,其突出特点是速度快、效益好,大多数指标都超过了计划目标增幅,主要指标在全省的排位有所前移。但存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下降、资金流动性降低等问题,对后续发展不利,需引起高度重视。预计全年经济仍将高位运行,但增长速度很有可能前高后低。

情 况 分 析

    一、发展速度   

    一季度娄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比全年的计划目标高0.6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7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46.0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32.3亿元,增长9.8%。

    工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一季度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3.8亿元,增长18.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0%,拉动GDP增长7.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0亿元,增长21.9%,比全省高1.9个百分点,在14个市州中,增速排名第5位。一季度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涟钢等骨干企业提供了强力支撑。一季度涟钢实现增加值12.2亿元,增长30.8%,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4.9%,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二是地方工业与中央省属工业齐驱并进。一季度规模工业中,中央省属企业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增长21.9%;地方工业16.6亿元,也增长21.9%。跳出了近几年来此消彼涨的怪圈。三是大多数行业快速发展。全市29个工业行业中有17个增速达到19%以上。娄底的六大主要支柱行业中,冶金、建材、煤炭、机械、电力分别增长29.3%、20.3%、20.7%、28.1%、71.8%,仅有化工下降13.4%。在全市364户规模工业企业中,有234户正增长,其中203户增速在两位数以上。四是工业新产品产值成倍增长。一季度新产品产值增长104.2%,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了21.4%。

    农业生产较快增长。由于农产品价格保持去年下半年以来的高位运行态势,农民生产积极性比较高,加上一季度风调雨顺,没有出现重大灾情和疫情,农业较快增长。一季度,实现农业总产值20.7亿元,增长4.8%,增速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1个百分点,在14个市州中,排名第7位。出栏生猪143.3万头、牛4.4万头,分别增长4.9%、13.3%。特别是,在政府的支持下,今年水产养殖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大水面开发、网箱养鱼、稻田养鱼、休闲渔业全面发展,一季度水产品产量达16115吨,增长10.6%。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一季度实现增加值32.3亿元,增长9.8%,增速为近几年的较低水平,比上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与第二产业相比,低8.6个百分点;与全省相比,低3.7个百分点。致使娄底的第三产业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影响比较大的:一是交通运输业。娄底的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将近30.0%。一季度,娄底的客货运输周转量根据交通局的报表仅增长6.1%,比全省低6.4个百分点。二是批发和零售业。娄底的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3.5%。一季度,娄底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8亿元,增长13.0%,比全省低3.7个百分点。三是其他服务业中的营利性服务业。娄底的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9.2%,它的增长速度全省统一规定按营业税的增速来计算。一季度,娄底的营业税8292万元,增长7.6%,比全省低4.4个百分点。

    一季度,娄星区、双峰县、新化县、冷水江市、涟源市的GDP增速分别为18.8%、7.1%、9.0%、10.2%和11.8%,县市区发展差距比较大,增速差距达11.7个百分点。

    二、经济效益

    一季度娄底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好于上年同期,呈现出“又好又快”的良好态势。

    (一)   工业企业效益

    一季度,工业企业效益成倍增长。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利税成倍增长。1-2月,364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38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7倍;利税57371万元,增长89.5%。其中,涟钢由于钢材平均价格从上年同期的每吨2992元上涨到3502元,产量增加,产销两旺,1-2月实现利润11013万元,同比增长13倍,占整个规模工业利润总额的54.2%。二是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大幅上升。1-2月规模工业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4.3%,同比上升39.7个百分点。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3.5万元/人,增长31.2%。

    (二)财政收入

    今年一季度,实现财政总收入78830万元,增长30.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8110万元,增长23.8%,比上年同期多收9236万元,增速提高1.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8位。在收入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1763万元,增长33.5%;税收占比达66.0%,比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非税收入16347万元,增长8.4%;其中行政性收费下降10.0%。

    从一季度的财政收入情况看,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各县市区收入增长不平衡。开发区、冷水江市、娄星区、双峰县、涟源市、新化县的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分别为89.8%、51.4%、33.9%、31.9%、10.3%和7.0%,县市区之间的收入增幅差距达到82.8个百分点。二是市本级收入增长乏力。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13615万元,增长11.5%,比县市区平均增幅低17.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随着一些重大工程的竣工结束,机遇性税源减少。如果没有重大项目及时跟进,市本级收入增长后劲堪忧。

    (三)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7元,增长19.1%,比上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增幅为近五年之最。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发展,就业增加,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二是工资改革后,整体工资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从2006年7月起的补发工资绝大部分集中在今年一季度发放,助推本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大幅上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26元,增长14.6%;其中,工资性收入513元,增长21.9%,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78.0%,劳务经济是一季度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三、发展后劲

    从一季度的投入情况看,不太理想,对经济的后续发展不利。

    (一)固定资产投资

    一季度,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2.2亿元,下降10.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4.9个百分点。与全省投资大幅增长35.3%形成明显反差,娄底是全省唯一投资下降的市州,投资总量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三位。

    娄底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主要是受涟钢薄板项目和金电扩建项目建成后投资锐减的影响。今年一季度,涟钢完成投资1.3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04亿元;金电投资0.07亿元,减少4.16亿元。仅此两家即减少投资6.2亿元,影响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下降45.7%。

    面对投资下降的严峻形势,全市各级采取了很多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季度新开工项目达到75个,增长66.7%;在建项目总数达到211个,增长51.8%,使投资的下降幅度大大减缓。但是,要扭转投资下降的局面仍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技术改造

    更新改造投资是关系工业增长后劲的重要因素。一季度,全市完成更新改造投资3.8亿元,下降56.3%。从去年到今年,更新改造投资一直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也是涟钢薄板项目和金电扩建项目的影响。要保持工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必须加大力度,尽快扭转更新改造投资下降的局面。

    (三)招商引资

    内联引资取得较好成绩。一季度,全市实施内联引资项目157个,实际到位资金12.8亿元,增长36.6%;实际到位资金为年计划目标任务的28%,超过计划进度3个百分点。但是,利用外资情况不理想。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36万美元,下降97.9%。

    四、和谐社会建设

    (一)节能减排

    娄底是高能耗地区,节能降耗的任务非常艰巨。今年一季度,综合能源消耗量209亿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6.34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下降5.2%。娄底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煤炭等五大行业,它们消耗的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耗总量的95%。一季度,五大行业的能耗,有“三降两升”。“三降”是指钢铁、电力、建材的能耗下降,原因是涟钢薄板、金电扩建、双峰海螺等项目采用了新的技术和工艺,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单位能耗下降。“两升”是指煤炭、化工行业的能耗上升。煤炭行业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洗煤,由于一季度煤炭紧俏,掺杂使假的现象增多,煤质下降,洗选率降低,能耗上升;化工行业,主要是金信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不正常,产量下降一半,但高炉不能停,单位能耗大幅上升。

    环境保护取得一定成效。据环保局对省厅规定的20家重点工业企业监测的结果表明,一季度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9.1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13%。

    (二)社会保障

    从财政支出的角度看,今年对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一季度,全市财政对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医疗、环保等方面的投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82.8%、199.3%、35.2%、102.8%、16.6%、197.3%。对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增幅为多年来所罕见。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财政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补助增长58.6%,就业补助增长10.6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增长34.7%。

走 势 预 测

    对于娄底经济的后续走势,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一、有利因素

    一是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较好。二是涟钢等骨干企业的快速增长可望保持。据全国钢铁协会分析,经过近两年对钢铁新开工项目的严格控制,钢铁产能的增速大大减缓,而国际国内需求依然强劲,供需已基本趋于平衡,钢铁价格的波动不会很大。涟钢全年的增速可望保持在20%以上。金电、双峰海螺保持高速增长基本没有悬念。这些骨干企业将继续为娄底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三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较强。改革改制、技术改造、政策支持使绝大部分企业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动力。

    二、不利因素

    一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从2006年开始,国家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资金流动性过量、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三大主要问题,频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加大调控力度,到今年一季度,调控效应越来越明显。首先是资金流动性下降,银行贷款更加困难。到3月底止,虽然娄底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1.2%,但贷款余额仅增长0.5%,贷款增幅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贷款0.9亿元,同比减少8.4亿元;贷款占存款的比例为51.0%,下降2.5个百分点。据有关专家预测,国家4、5月还将继续加大银根紧缩力度,娄底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次,严格控制土地征用,严格审批投资项目,将使投资增长更加困难。再次,冶金、建材、煤炭等行业是娄底的支柱产业,但也是全国的产能过剩行业,国家将继续加大调控力度,淘汰一批达不到规定规模的企业,这一政策将对娄底的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下降,工业更新改造投资不足,将直接影响增长后劲。三是基数问题。2006年娄底的经济为逐月攀升,越到后面基数越高,今年的后续月份增长将越来越困难。1-3月的GDP增速已经比2月份回落了1.2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预计2007年的后续月份,娄底经济仍将继续在高位上运行,但从趋势来看,增长速度将前高后低,逐步回落。初步预计全年GDP增速在11-12%之间,要完成12.5%的目标有较大难度。

 

[娄底市统计局 邓焕章 谭建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