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影响及走势预测

来源: 时间: 2007-07-1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双峰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养殖业在畜牧业特别是农业中一直是主要支柱,并占据主导地位,2006年全县猪肉产量和产值分别占畜产品总量和产值的96%和93.2%,畜牧业收入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双峰县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市场猪肉零售价格和生猪收购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根据国家发改委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监测,截止5月30日,猪肉价格达到了每公斤21.52元。特别是4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反季节上涨。5月份,双峰县仔猪、生猪、猪肉价格分别为50元/公斤、12元/公斤和19元/公斤,同比分别增长495%、    87.5%和72.73%;环比分别增长25%、17.65%和18.75%。猪肉价格从去年年底开始缓慢上涨到今年4月份以后开始反季节一路飙升的现象,不仅牵动着广大农民和养猪专业户的心,而且牵动着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城镇居民的心,那么,引起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如何?下半年发展趋势怎样?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作粗浅探讨。

    一、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猪肉的价格是由生猪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生猪价值上下波动。今年的猪肉涨价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生猪养殖成本上升是推动猪肉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
         
    猪肉价格与生猪价格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两者之间的波动曲线几乎一致,因此,生猪价格是决定猪肉价格的关键因素,而生猪价格的波动分析离不开饲料及主要原料价格的波动分析。
         
    1、饲料价格上升。去年下半年以来,粮食价格特别是作为生猪饲料的主要原料——玉米的价格持续攀升,带动了饲料价格上涨,生猪饲养成本增加,猪肉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据调查,今年1—5月份全国玉米平均价为1540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10.2%;全省玉米平均价为1660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13.6%;双峰县玉米平均价为1728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23%。豆粕价格也同时攀升。1—5月份,全国豆粕平均价由上年同期的2480元/吨涨至2700元/吨,涨幅达8.9%。双峰县配合饲料平均价由上年同期的1988元/吨涨至2330元/吨,上涨17.2%。饲料原料价格上涨,造成生猪饲料成本加大,推动猪肉价格上涨。

    调查显示,生猪养殖过程中,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50%以上,而猪的饲料绝大部分来自粮食。猪价与粮价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相互适应的规律,即“猪粮比价规律”。按玉米价格上涨20%计算,每头生猪需增加成本120元。

    2、仔猪价格上升。今年5月份,每公斤仔猪价格为50元,比上年同期上升近5倍,比年初上升25%。受母猪存栏数量下降和饲养仔猪饲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推动仔猪价格上升。按7.5公斤重仔猪计算,调查户每头生猪需增加成本312元。

    3、人工养殖成本增加。据调查户反映,以往雇工每月工资为800元至1000元之间,现在每月工资涨到1200元左右。据城乡经济调查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双峰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157.57元,同比增加131元,增长12.77%。

    4、医疗防疫成本增加。目前生猪常见疾病由2002年的少数几种(6种)增加到11种。由于前两年生猪价格下跌甚至跌跛成本价,养殖户对卫生清洁和医疗管理投入不足,导致生猪的常见疾病有所增加,医疗费用增大。如双峰县调查户每头生猪医疗费用需30元,同比增加15元,增长100%。

    (二)生猪供应数量减少是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

    1、基础母猪存栏减少,导致生猪生产能力下降和供不应求。由于去年整体价格较低,养猪微利甚至亏损,打击了养殖户母猪补栏的积极性,造成大范围基础母猪存栏减少。

    2006年底,全国生猪存栏量4.94亿头,同比下降1.8%,其中母猪存栏4200万头,同比下降14%;湖南省生猪存栏量4378.84万头,同比下降1.4%,其中母猪存栏418.96万头,同比下降0.5%;双峰县生猪存栏量92.03万头,仅增长4.3%,其中母猪存栏8.13万头,与2005年持平,增幅比2005年下降2.8个百分点。母猪存栏的减少,引起仔猪数量减少和价格上涨,仔猪存栏减少又引起育肥猪出栏头数下降和屠宰头数的减少,又影响到市场供应数量,从而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反过来,猪肉价格上涨又影响仔猪的需求和价格,进而影响母猪存栏数量。

    2、近年来,养猪业受高热病、无名病毒、猪蓝耳等疫情影响,生猪存栏数量减少,生猪饲料也受影响,导致饲料供应短缺,价格上涨,进而引起猪肉价格上升。

    3、去年春节过后,肉价不断下跌,导致很多养猪户在今年春节前大量出售生猪,以致目前生猪供应短缺。由于生猪供应短缺,导致猪肉供不应求,价格一路飙升。

    4、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和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逐渐增加,在家务农的人员大多是留守老人,导致生猪散养户不断缩减,生猪饲养量相应减少。例如双峰县每年有20多万劳动力外出务工。

    5、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生猪饲养量。随着生猪养殖产业化,规模养殖比重增大,当零散养殖退出市场时,规模化生产不能及时全面补充到位,造成生猪市场供应短缺。

    (三)生猪价格周期波动规律影响是造成猪肉上涨的客观原因。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运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中等生猪价格周期为2—3年。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5月生猪收购价格跌入最低谷为6.4元/公斤,猪肉价格为   11元/公斤,生猪养殖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2006年下半年,生猪价格逐步回升,生产开始恢复,但是,生猪繁殖饲养仍需一年时间,故2007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仍处于上升期。按常规,本轮猪肉价格上涨需到今年第三季度才达到本周期价格波峰,但中途经历了春节前需求高峰和生猪疫情而加速上涨,在春节期间出现一个价格高峰,随后有所回落,再次打击了养猪户的补栏积极性,市场生猪和猪肉供不应求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导致本轮价格上涨周期呈现“双高峰”的特征。

    (四)猪肉消费需求增加是拉动猪肉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1、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市场对猪肉的消费呈逐年增长态势,加剧了猪肉供需矛盾,导致猪肉价格上涨。2006年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次为10505元、8392元和7178元,分别增长10.3%、11.7%和8.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依次为8169元、6544元、5117元,分别增长8.9%、6.1%和2.8%。农民人均纯收入依次为3390元、2565元和 3240元,分别增长8.7%、9.2%和   6.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依次为3013元、2377元、2800元,分别增长8%、6.1%和8.2%。2006年双峰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猪肉29.27公斤,比上年增长43.7%,猪肉消费支出占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17.1%。猪肉消费需求弹性相对较少,导致猪肉需要量增加。

    2、禽类产品与猪肉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相应增加猪肉消费量。

    由于禽流感的频发,导致人们减少禽类食品的消费,从而增加对猪肉的消费量。

    二、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

    (一)猪肉价格上涨对经济发展特别是整体物价形势的影响。

    1、猪肉价格上涨对其他肉类和水产品的替代连锁效应。

    猪肉价格是市场价格的晴雨表。猪肉价格波动,整个市场的副食品价格都跟着波动。2007年1-5月在双峰县城,淡水鱼、鲜蛋、牛肉、羊肉、海水产品价格均有大幅上涨,其中牛肉平均价格为24.8元/公斤,同比涨幅达31.91%。

    2、猪肉价格上涨推动食品价格乃至整体物价上涨。

    今年1—5月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9%,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8%,猪肉价格上涨26.5%。双峰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8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91%,猪肉价格上涨31.19%。猪肉价格上涨是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物价的全面回升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行空间,虽然价格上涨会一定程度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但只要涨幅“适度”,是有利于生产资料供需两旺,有助于消费需求加速增长。

    3、猪肉价格上涨将刺激畜牧业生产发展,提高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二)猪肉价格上涨对农村居民和养殖户的影响。

    猪肉价格上涨有助于农民和养殖户收入增加。目前,双峰县农民收入仍以粮猪型为主,畜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较大。2006年,农民总收入中,畜牧业收入占20.3%。据调查,现在养一头猪,农民和养殖户能净赚200元至300元。

    (三)猪肉价格上涨对城镇居民和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普遍上涨且幅度大,对大多数正常收入的城镇居民家庭尚不足以影响其正常生活,但是对低收入家庭、弱势群体和大专院校学生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压力,生活难以得到保障,最终形成不安定因素,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三、猪肉价格上涨的走势预测

    (一)猪肉价格波动的长期趋势

    1994年以来,猪肉市场价格经历了四次周期性波动,第一次周期从1994年至1996年10月,其中波峰期(盈亏平衡点以上)17个月,波谷期(盈亏平衡点以下)15个月;第二次周期从1996年10月到1999年10月,其中波峰期18个月,波谷期18个月;第三次周期从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整体周期内的波峰和波谷交替出现,未出现明显的波峰和波谷,第四次周期从2003年12月至2006年4月,其中波峰期16个月,波谷期16个月。纵观1994年以来猪肉价格的市场变化基本形成一条规律,即3—5年为一个市场周期,每个周期分为6个阶段:即价格升涨期→高峰期→下滑期→衰退期→低谷期→回升期。在生产消费环节表现为:生猪出售减少→猪肉价格上升→养猪获利→生猪数量增加→生猪出栏增多→猪肉价格回落→养猪利益减少→生猪数量下降→生猪出售减少→猪肉价格上升。从2006年下半年至今,猪肉价格处于回升期和升涨期,到今年5月达到周期波峰。

    (二)猪肉价格波动的近期趋势

    1、根据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周期波动理论,今后一段时期,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将开始进入稳定期,猪肉价格不会再出现大幅上涨现象。

    2、生猪生产将平稳发展。猪肉价格上涨会刺激生猪养殖户饲养积极性,从而促进生产性补栏,生产能力会得到较快提高,今后一段时期猪肉的市场供应将逐渐走向供求平衡。

    3、粮食价格特别是豆粕价格已基本趋于平稳,生猪收购价格和猪肉价格难以持续走高。2007年6月豆粕价格环比下降2.71%。

    4、国务院及各地区已采取调控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平抑猪肉市场价格。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的通知。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和工商总局已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防疫,指导养殖户适度扩大养殖规模,规避市场风险。数据显示,6月份,生猪收购价格和猪肉零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5%和5.26%。

    5、猪肉替代品充足。今年1—6月,全县牛出栏0.48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9.1%;羊出栏0.54万只,比上年同期增长8%;家禽出笼148.23万羽,比上年同期增长2%。替代品数量充足,价格稳定,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猪肉价格上
 
           
    综合以上分析,下半年生猪收购价格和猪肉价格将呈现平稳运行并有小幅波动的发展态势。

 

[双峰县统计局 周永根 邓要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