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双峰发展和改革十分关键的一年。年初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年”为主要抓手,继续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兴县、项目立县、外资活县”战略,全县经济呈现平稳较快运行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上半年,经济增长平稳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工业经济较快增长,消费和投资需求持续扩大,财政收支运行良好,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社会事业稳步协调发展。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25877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高于第一季度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555万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80495万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95727万元,增长11%。经济运行主要特点表现为:
(一)生产较快发展,三次产业同向拉动。
三次产业中,以工业经济增长为主要动力,同向推动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8%,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1%,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1%,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春夏作物稳步发展,畜牧业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34614万元,增长3.4%。春夏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7.9千公顷,下降1%。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玉米等主要猪饲料价格持续上涨,生猪收购价格一路飚升,有效地刺激了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推动畜牧业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县出栏肉猪90.26万头,增长2%;出栏牛0.48万头,增长9.1%;出栏羊0.54万只,增长8 %;出笼家禽148.23万羽,增长2%。存栏生猪87.7万头,增长2.5%;存栏牛3.48万头,增长0.3%;存栏羊1.52万头,下降4.4%;存笼家禽224.02万羽,增长1.2%。肉类总产量58910吨,增加1170万吨,增长2%。其中猪肉产量56864万吨,增长2%。同时,渔业生产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全县水产品产量11615吨,增长1.3%。
第二产业: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工业拉力强劲。近几年,规模以上工业成长较快,优势产业快速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上半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75011万元,增长1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4%,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6882万元,增长18.4%;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30611万元,增长24%。规模工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规模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43416万元,增长20.18%,比轻工业快20.62个百分点。二是非公有制工业增长较快。上半年,非公有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44752万元,增长20.72%。三是大中型企业增势强劲。上半年,全县3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6638.3万元,增长9.4%,其中双峰海螺水泥实现产值22367万元,增长26.3%,实缴税金5773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34.8%,其中实缴国税2859万元,实缴地税2914万元。四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有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原煤产量70.16万吨,增长22.14%;石膏产量81.7万吨,增长37.13%;水泥产量92.16万吨,增长19.12%;农业运输机械2561辆,增长36.44%。
第三产业:旅游等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95727万元,增长1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3249万元,增长10%,批零业增加值15483万元,增长4.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9968万元,增长15.5%,金融保险业增加值3729万元,增长5.2%。旅游业较快发展,成为第三产业发展一大亮点。上半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9966万元,增长32%,接待游客20.54万人次,增长30%。
(二)需求持续扩大,三大需求同步驱动。
上半年,“三驾马车”中,投资需求止跌增强,消费需求稳中趋旺。上半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6667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增幅比一季度提高33.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1.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471万元,占21.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705万元,占41.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4503万元,占36.7%。投资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城镇以上投资增势强劲。城镇以上投资完成30043万元,增长41.7%,比全社会投资增幅高13.4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16.8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投资增势强劲,商品房销售势头较好。全县房地产完成投资5047万元,增长467.1%。商品房销售面积18524平方米,增长131.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912平方米,增长239%。三是技改投资增势强劲。上半年,全县完成技改投资18915万元,增长29.3%,占城镇以上投资的63%。四是资金到位较好。上半年,到位建设资金75491万元,增长39.7%。从资金来源看,国内贷款3108万元,下降8.3%;自筹资金62186万元,增长19.2%,自筹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为82.4%。
消费品零售市场呈现稳中趋旺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719.6万元,增长13.5%,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市场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县城市场消费快于农村市场消费。县城消费品零售总额32252.6万元,增长15.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54467万元,增长12.4%。二是住宿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快于其他行业。批零贸易业零售额83556万元,增长13.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985万元,增长14.6%;其他行业零售额179万元,增长3.5%。
内引外联继续扩大。上半年,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政府专门召开了招商引资会议,并正在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和成功人士摸底调查,为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提供基础资料。1—6月,全县共引进境外项目8个,到位资金424.5万美元;引进县外境内项目63个,到位资金4.8亿元。
(三)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三大市场主体受益。
财政收支双双高增。上半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6608万元,增长38.5%。完成一般预算收入9863万元,增长27.5%。其中国税完成1739万元,为年度预算的64.4%,增长55.8%;地税完成410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63.2%,增长36.3%;财政完成4016万元,为年度预算的62.8%,增长11.3%。财政收入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收入进度喜人。国税、地税、财政三部门均超额完成了“双过半”任务。二是主体税种快速增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625万元,增长27.8%。其中,增值税完成1739万元,增长55.8%;营业税完成1960万元,增长10.8%;企业所得税完成247万元,增长183.9%;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877万元,增长68.7%。三是非税收入快速增长。非税收入完成423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72.9%,增长27%。财政支出良性增长,重点支出保障有效。上半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8072万元,增长42.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423万元,增长57.1%;教育支出8601万元,增长53%;社会保障支出3518万元,增长4.5%。
工业效益不断改善。1—5月,全县9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4450万元,增长15.48%,产销率为99.64%。工业盈利企业实现盈利额9553万元,增长78.32%;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8874万元,增长87.67%;实现利税14996万元,增长57.64%。
城乡居民稳定增收。上半年,全县在岗职工人均工资7597元,增长2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388元,增长17%,其中工薪收入2108元,增长23.3%;人均消费支出2947元,增长9.6%。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239元,增长16.2%,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307元,下降29.7%;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265元,增长28%。农民收入受外出务工收入增加和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带动,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人均现金收入2109.34元,增收185.49元,增长9.64%。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1157.57元,增长12.77%;农民经营现金收入676.94,增长7.2%;转移性收入228.21元,增长9.14%;财产性收入46.61元,下降17.88%。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中,出售农产品收入101.38元,增长34.77%。农民人均现金支出2019.33元,下降2.92%,其中生产费用支出326.05元,下降2.63%;生活消费支出1459元,下降1.13%。由于实施了全部免除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政策,农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85.08元,下降46.27%。
就业再就业水平较好。上半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413人,完成年计划的68.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援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152户,完成年计划的101.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30人,完成年计划的53%。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2263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25人。
金融运行保持平稳。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02648万元,比年初增加55333万元,增长10.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5904万元,比年初增加50166万元,增长10.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6680万元,比年初增加 11638万元,增长5.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70033万元,比年初增加5696万元,增长3.5%。金融机构存贷差385968万元。
(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双峰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全县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和谐双峰建设进程稳步推进。
城乡共融稳步推进。近年来,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今年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新建农村沼气池2000口,已完成619口;计划建设农村公路314公里,已完成273.8公里;计划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人数28100人,已完成7420人。
社会事业继续进步。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全面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2.9%。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减免政策,农民教育支出明确减少。
二、经济运行主要问题
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发展速度方面。经济增长速度偏慢,且与产业结构的矛盾突出。横向比较,上半年全县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与全市兄弟县市区比较排名靠后。一般而言,经济增长速度与三次产业结构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三次产业中比重高的产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高于比重低的产业。2006年双峰三次产业构成为41.8:27:31.2,第一产业比重超过40%,因此第一产业增长速度对全县经济增长是有举足轻重作用。但是第一产业一般发展平稳,对经济增长不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
(二)发展质量方面,存在规模以下工业增长缓慢的问题,存在财政增收与重点税源过于单一的矛盾。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28129万元,仅增长3%。近年来,全县新增税收入主要依靠海螺水泥等少数纳税大户带动,重点税源过于单一,不利于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
(三)运行环境方面,市场物价上涨过快,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猪肉等食品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因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市场物价大幅上涨。上半年,全县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同比为105.6%,涨幅高于上年同期5.0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为106.37%,涨幅高于上年同期5.5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61%,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动因之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为100.07%,其中化肥价格指数99.07%。
(四)需求推动方面,农村消费需求依然低迷。
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低于全市0.4个百分点,农村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4%,低于县城3.1个百分点。双峰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3%,仅消费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4%。
(五)发展后劲方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双峰县经济增长特别是工业增长具有一定的外延型扩张特征,缺乏先进科技等基础支撑,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投入不足,不利于保持长期持续稳定发展。上半年,全县工业高新技术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0.4%。
(六)房价上涨过快,已超过居民承受能力。今年来,双峰县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由上年的900元/m2上涨到目前的1300元/m2,涨幅超过40%。房价快速上涨,已远超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和居民心理承受能力,也严重抑制了有效需求的增长。
三、经济运行走势判断
上半年,双峰经济总体上保持速度平稳,效益较好,物价上扬的运行态势,展望下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走势,在国际、国内宏观环境较好的条件下,受新型工业化等内在动力的影响,全县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一)从国际层面看,虽然世界各种矛盾交织存在,但是国际政治环境总体平稳,世界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组织仍将增长4%—5%之间。
(二)从国内层面看,国内经济受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促进,保持了稳定加快增长势头。一季度全国经济增长11.1%,明显好于年初预期。湖南、娄底经济也处于高位区间平稳运行。
(三)从双峰内部层面看,既存在良好的内生条件,也存在不利的制约因素。
1、生产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总体上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粮食有望稳定增产,畜牧业受猪肉价格上涨的刺激会较快发展,第一产业增势稳定。预计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5%左右。二是工业生产在新型工业化战略措施的助推下,也将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持续扩大。不利因素是规模以下工业推力减弱,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8%左右。三是受公务员工资改革的带动和旅游业的升温,将促进交通运输、餐饮和其他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不利因素是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较慢,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
2、需求方面。一是在海螺水泥二期投资等重点项目建设带动下,投资增势平稳,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增强。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二是受公务员增资带动,城镇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将促进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不利因素是农村消费尚未完全启动。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左右。
3、物价方面。上半年CPI是受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因素拉动,涨幅较快。但是下半年,由于国务院积极着手解决猪肉等食品生产、供应、价格和市场等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价格上涨促进生产发展,供给会逐渐充分,将平抑市场价格,因此下半年市场价格不会再大幅上涨。不利因素是市场物价仍将高位运行。预计CPI仍将保持在5%左右。
综合以上诸因素分析,预计全年经济增长保持在10.5%左右。
四、后段工作建议
(一)突出抓好生产供应。切实抓住中部崛起,“3+5”城市群建设和泛珠三角战略的机遇,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双峰实际,制定近期产业发展规划,以实现与国家产业政策对接,用足用活国家优惠政策。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群,在争创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在农村道路建设、安全饮水、沼气池建设等方面落实工作措施,加强工作责任,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工业方面,应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和品牌建设,着力抓好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二)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年初目标,抓住第三季度黄金施工期,夯实每一个重点项目的建设任务,争取海螺水泥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尽快竣工投产,确保8件实事项目提前完成。加强项目储备,随时关注国家投资动向,争取再有一批项目列入国家投资笼子。积极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项目建设,特别是新型工业化项目建设。
(三)突出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要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认真制定和落实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各项政策,引导各类资金,特别是民间投资进入服务业领域。积极鼓励社区服务业、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快速发展,以增加就业岗位和财政收入。
(四)突出抓好房地产市场管理。要逐步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强房地产监管,鼓励发展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进一步规范装饰装修和物业管理,促进全县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协调发展,适应双峰居民住房消费需求。
(五)突出抓好推进新型工业化。要以信息化为手段,全面提升工业素质;以产业集群为着力点,全面增强工业竞争力;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全面实现生产要素的整合;以战略投资者为着眼点,全面实现招商引资的飞跃;以自主创新为主线,全面实现核心竞争力新突破。
(六)突出抓好物价监测工作。要积极应对物价过快上涨,稳定市场物价。一是积极引导发展生产,适度增加市场供应。加强“菜篮子”、“米袋子”等重要食品的储备和市场调控,加强市场价格监管,防止市场出现大的波动。三是要加强市场交易的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防止人为干扰市场秩序,确保市场稳定。四是适度增加财政补贴。政府适量进行生产补贴和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贴,扩大价格调节基金的征补范围。
[双峰县统计局 邓要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