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体制机制及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条件的制约,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娄底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揭示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并提出今后工作的对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阅。
一、娄底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一)总量持续扩张,增长快速稳健。
近年来,随着娄底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5.47亿元,比上年增加21.89亿元,增长13.8%,比2000年增加81.67亿元,自2000年来总量以年均11.67亿元的规模快速扩张。从增长速度看,呈逐年提升之势。2007年,全市服务业比上年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是娄底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十五”时期(2001-2005)全市服务业年均递增10.3%,“十一五”时期(2006-2007)年均递增12.5%,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增长明显加快。服务业规模化程度有所提高,全市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达7个,商品销售过亿元的零售企业达23家,湖南大汉集团已建设成全市的大型物流龙头企业,并进入全国服务企业500强行列(列第250位),五江建材家居城成为中南地区面积最大的专业建材市场。
(二)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并壮大。
在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的同时,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业及社区服务、休闲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并不断壮大,所占比重不断攀升,服务业内部结构渐趋优化。2007年,以信息传输、金融保险、房地产、文化娱乐等行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5.47亿元,占服务业总量的比重达38.1%,比重比2000年提高1.5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7%,增速快于同期全部服务业0.9个百分点,快于同期传统服务业1.4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近年来,娄底充分发挥通南贯北、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道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承运能力逐年提高,交通运输业保持了持续稳步的发展势头。2007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0595公里,比上年增加328公里,比2005年增加1317公里。全社会公路水路货物周转量55.9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4%;客运周转量30.27亿人公里,增长7.9%。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29.7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0.5%,总量稳居服务业14大行业之首。
商贸流通业呈现出新的生机。商贸流通领域是全市体制改革最彻底、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随着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国合商业占主体地位的流通体制被彻底打破,“新业态,新方式”不断涌现,步步高、新一佳、肯德基、沃尔玛陆续进驻娄底,九亿、春园商业步行街的建成开街,更是彰显了娄底商业文化的新特色,购物、休闲、娱乐一体化,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流通市场,改善了流通环境。2007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比2005年增长33.7%。全市实现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业增加值25.54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7.6%。
金融保险业不断壮大。金融业是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动脉,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市金融部门积极拓展各类信贷业务领域,不断培育市场体系,提高融资能力,保持了资金的良性循环,为娄底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84.0亿元,比2005年增加101.8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8.69亿元,比2005年增加49.58亿元。保险业作为朝阳产业,在娄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新险种层出不穷,并逐渐深入千家万户。到2007年,全市保险机构已达17家,从业人员达6000余人,全年完成保费收入9.61亿元,比上年增长25.0%。2007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5.12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
信息传输业突飞猛进。住宅电话、移动电话、国际互联网业务日新月异,持续飞速发展。2007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4.0亿元,比上年增长45.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57.3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6.1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达8.43万户,邮电业连续5年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长态势。全年信息传输业实现增加值9.98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
旅游业正在崛起。近年来,娄底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作出了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战略决策,出台了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一系列工作方案,加大了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品牌的开发、宣传力度,“旅游活市”氛围在全市初步形成。2007年全市旅游星级酒店、旅行社分别达18家和29家,实现旅游收入15.5亿元,接待游客312.3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36.8%和34.7%,旅游业总收入占同期GDP的比重达3.5%,比2005年提高0.8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逐渐成为娄底新的投资热点。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23.31亿元,比上年增长43.8%,近五年来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达61.02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速高达62.1%。2007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2.88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9%,比2005年提高0.4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缓解了居民住房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居住环境,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日益显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最能代表新兴服务业发展方向的社会服务业,对拉动经济、扩大就业,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公共服务业,居民服务业也不断得到改造和提升;信息、会计、咨询、法律、计算机应用、娱乐休闲等大量新兴行业正在逐渐兴起,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三)贡献日益突出,功能不断增强。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加大。2007年娄底服务业增长13.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
吸纳劳动力就业功能增强。服务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包括的门类多,渗透面广,随着服务业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第一、二产业劳动力不断向服务业转移,全社会服务业从业人员呈稳步增加之势。2007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72.65万人,占全社会劳动者人数的30.3%,占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60.3%,比重比2000年分别提高6.1和2.2个百分点。
整体经济效益提高。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服务业税收收入已成为娄底地方税收来源的重要渠道。2007年全市地方税收收入10.93亿元,其中服务业税收收入达4.72亿元,比上年增长32.0%,比2005年增长62.3%,增速分别快于地方税收收入7.0和9.6个百分点,占全部地方税收的比重达43.2%,比2005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娄底服务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客观地说,仍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够充分等问题。与全国、全省比,与先进城市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发达城市比差距更为悬殊,其突出表现为:
(一)两低。一是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明显落后于全市经济和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于全省同期服务业发展水平。2007年,全市经济高速增长,达到14.4%,服务业虽然也呈快速增长态势,但其增速仍低于全市经济增速0.6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工业增速5.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速已连续五年低于全市经济和工业增速,低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市场的开拓,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加速发展。二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目前全球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已达60%左右,发达国家在70%以上,2007年娄底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2.6%,比全国平均水平39.1%低6.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39.7%低7.1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发达城市比,更是明显偏低。
(二)两个不足。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为企业生产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盈利率、高附加值“三高”特征。近年来,娄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突破,但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发展仍显不足。2007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增速分别低于同期服务业和经济增长2.6和3.2个百分点。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从以上分析知道,以交通运输、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为主的传统行业仍是娄底服务业的主导行业,相当多的新兴行业如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业、社区服务业等还处于稚嫩的起步阶段,规模小、行业协调发展能力较差,发展水平较低。
究其原因:一是体制制约。部分服务行业如银行、保险、电信、邮政、铁路等仍处于政策性垄断经营的状态之中,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准入门槛,经营主体、投资渠道单一,竞争力弱,市场化程度低,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二是观念制约。各级各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生产,轻服务,重第二产业,轻第三产业的倾向,其结果,必然导致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其他产业发展滞后。三是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娄底是一个新兴的中小城市,建市晚,起步低,基础较弱,就经济发展阶段来说,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重化工业的发展可以而且必须快一些,因而服务业发展会相对滞后。也正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导致了娄底城市化水平偏低,居民收入水平偏低。2007年,娄底城市化率为34.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07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84元,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90元和102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82元和1256元,城市化水平不高,使服务业发展空间受到局限;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同样也制约了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影响了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快娄底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当前娄底人均GDP已超过1500美元,这正是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剧烈变动的时期,也是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的阶段。如果没有服务业的支撑,就会阻缓工业化进程,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就会面临各种制约。为此,我们必须着眼于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立足产业服务化大趋势,在“科学规划、强化基础、扩容提质、培育龙头、优化环境”五个方面下足力气,提升娄底市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支撑,为娄底“后发赶超”提供保障。
科学规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湖南省政府也制定并下发了《湖南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我们要根据国家、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要求,立足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实事求是地制订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制订保障措施,并确保其落到实处。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各项目标的落实与考核、督促与检查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服务业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与矛盾,不断调整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强化基础:充分发挥娄底交通枢纽位置的重要作用,以畅通“出口”为重点,积极争取娄邵铁路改造,娄新高速、二广高速、娄益、娄衡高速尽早开工;抓紧落实娄底货物到达场和冷水江东站及娄底火车站技术改造;抓好城乡路网建设,加快重点旅游景区道路建设,力争构建起辐射周边、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为全市经济发展和服务业发展开辟快速通道;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继续实施“北扩南移”战略,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同时按照“科学统筹、合理布局、准确定位、有序发展”的要求,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各县城及乡镇为支撑,积极推进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市的城镇化率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现阶段,我们要大胆创新用人机制,加强职业培训,大力培养和引进娄底市服务业发展急需的信息、计算机服务、房地产、旅游和各类中介服务、商务服务方面的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推动娄底市服务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上水平、上档次。
扩容提质:以调整和优化结构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使全市服务业不仅实现量的扩张,而且得到质的提升。就目前来说,应重点做好金融、物流、旅游、房地产业等行业的规划和发展,同时积极拓展新的服务领域,鼓励和引导信息、科技、会计、咨询、法律等现代服务行业的有序发展,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在服务业发展极其薄弱的广大农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服务的各具特色的优势服务业,如农产品运输、仓储、贸易、信息、技术、休闲娱乐等;对传统的商贸、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居民服务等行业,注重运用现代技术,引进新的业态和经营方式进行改造升级,不断激发其新的活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益。
培育龙头:针对目前全市服务业部分行业和企业“小、散、弱、差”的现状,制定政策鼓励这些行业和企业通过优胜劣汰整合发展,组建行业龙头企业,壮大企业规模,提高行业竞争力,以龙头企业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从娄底产业结构和区位优势的特点出发,创建特色品牌,发展特色服务业:充分发挥娄底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优势,依托涟钢等大企业大力发展以大汉集团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充分整合娄底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加强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境内短途旅游品牌,并积极拓展与周边城市的对接;充分展示娄底“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十大宜居城市”风貌,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娱乐产业,争取把娄底打造成长株潭的“后花园”和周边城市的“娱乐园”
优化环境:加快服务业发展是一项紧迫、艰巨、长期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逐步将服务业重要指标纳入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并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要尽快建立科学、全面、统一、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充实服务业统计力量,增加经费投入。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优化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完善服务业价格、收费政策,认真清理并及时调整各类过高的收费项目及过时的政策,切实加强市场监管,着力构建公平竞争、发展有序的市场次序,切实打造诚信社会。特别是要加大对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吸收就业多、资源消耗低等新兴服务业的各项政策的优惠力度和扶持力度,抓紧制定和完善规范服务业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次序的地方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娄底服务业又好又快、健康有序发展。
[娄底市统计局 秦金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