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切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克服冰冻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积极救灾补损抓发展,有效应对国际国内日益多变的严峻复杂形势,全市经济在低起点的基础上迅速恢复增长,并逐月快速回升,运行质量和效益也不断提高。初步测算,1-5月份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2.88亿元,同比增长7.9%,增幅虽比上年同期下降4.9个百分点,但从分月经济运行趋势看,除1-2月受雨雪冰冻灾害造成重大损失,导致全市经济负增长3.4%外,3、4、5月分别增长12.6%、13.1%和22.2%,均高于上年同期当月增长速度,预计上半年仍将保持继续向上的增长态势,6月份增速将达到13.7%,上半年累计增速可达9.0%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一)三次产业均呈恢复性快速增长
第一产业:救灾补损进展顺利,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救灾补损生产自救,及时完成了蔬菜等农作物的补种,受损经果林的修剪,畜禽的补栏和水产鱼苗的补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农业生产整体恢复状况良好。春夏收作物播种面积达182.02千公顷,同比增长2.8%,且目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养殖业继续稳步发展,规模养殖发展较快,目前全市存栏猪在4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已达415户,预计上半年生猪出栏可达254万头,同比增长3.5%,第一产业增加值在1-2月负增长1.5%的基础上稳步回升,一季度完成增加值17.95亿元,增长3.2%,1-5月实现增加值29.37亿元,增长3.5%,预计上半年仍将维持这种小幅攀升平稳增长的格局,增速在3.6%以上。
第二产业:恢复生产效果显著,工业经济快速回升。今年1-2月份,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给娄底工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致使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仅完成27.12亿元,同比负增长10.4%,从而拖累全市经济负增长5.1个百分点。1-5月,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7.1%,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上半年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1、低起点开局,自3月开始快速反弹,稳步增长。1-2月,全市规模工业仅完成增加值20.69亿元,同比下降9.6%,增幅低于上年同期35.3个百分点。自3月以来,随着政府各项救灾措施的到位和企业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规模工业呈逐月快速回升之势,3、4、5月当月增速分别达到了15.8%、17.0%和23.3%,1-5月,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73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虽比上年同期减慢10.8个百分点,但比1-2月加快19个百分点,并且可以预计,6月份规模工业仍将继续向上反弹,上半年累计增长可达12.0%,与上年同期的增速差距将缩小至5.4个百分点;2、轻工行业、园区工业高速增长,成为拉动规模工业快速回升的主要动力。娄底是全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重工业占据了工业经济的主要地位,但今年冰灾期间,娄底对部分高耗能行业进行拉闸限电,保证了轻纺食品等轻工行业的能源供给,有效地促进了轻工业的快速发展。1-5月,全市重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73.61亿元,同比增长8.2%,轻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12亿元,同比增长33.0%,增速高于重工业24.8百分点,直接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园区兴工”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最为有效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娄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产业集聚”总体要求,大力发展园区工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园区工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1-5月,全市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25.78亿元,同比增长28.5%,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7%,拉动规模工业增长8.1个百分点;3、产销衔接比较理想。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271.43亿元,同比增长38.5%,累计产销率为100.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销率为97.6%,重工业产销率为101.0%。
第三产业:服务行业持续增长,稳定经济功不可没。与近几年来主要依靠工业经济推动全市经济增长不同,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成为了推动娄底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2月,在第一、二产业均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第三产业依然保持了5.2%的增幅;1-5月,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70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是三次产业中唯一加速发展的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3%,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自2003年以来首次取代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其主要行业运行特点为:1、交通运输业逐步走出冰灾阴影呈恢复性增长。交通运输业是服务业中受冰灾影响损失最严重的行业,冰灾期间一度导致全市交通中断,客货运输基本停滞,客货运输量大幅下降,1-2月,全市共完成公路水路客货运输周转量6.17亿吨公路,同比下降30.3%,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15亿元,同比下降11.7%,影响GDP负增长1.2个百分点。自进入3月以来,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冰灾影响逐渐缩小,交通运输也逐渐走上正轨,特别是今年实施新的休假制度,4、5月份清明、五一两个小假期及抗震救灾推动了公路客货运输市场的活跃,交通运输业呈恢复增长态势。1-5月,全社会公路水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完成24.31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1-2月提高3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3.81亿元,同比增长4.5%;2、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业持续稳步发展。1-5月,批零贸易业完成零售额54.79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高于上年同期6.1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8.17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是冰灾期间唯一受益的行业,也是服务业中增速较快的行业,1-5月,住宿餐饮业完成零售额5.54亿元,同比增长20.1%,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2.49亿元,同比增长12.9%,是服务业中除电信业外增长最快的行业;3、金融运行总体平稳。1-5月,金融业各项存款持续稳定增长,5月末存款余额达到446.49亿元,同比增长22.2%,比年初增长16.3%;企业存款增速加快,5月末存款余额达到87.03亿元,比年初增长26.6%;由于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和房地产市场的逐步降温,储蓄存款继续回流,5月末存款余额高达312.63亿元,比年初增长14.0%;各项贷款同比大幅增加,贷款期限结构趋于优化,短期贷款增速较快,5月末贷款余额达到236.07亿元,同比增长21.0%,比年初增长13.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达到121.96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上年同期5.0个百分点,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达51.7%.;1-5月金融业完成增加值2.67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4、房地产业增速明显放缓。近年来,娄底房地产业在低起点上高速增长,2003年以来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61.02亿元,5年年均增长高达63.3%,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但由于连年持续高速增长使娄底房地产市场相对饱和,加上国内房地产市场整体趋于疲软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今年以来全市房地产业增速明显放缓,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7.48亿元,同比仅增长2.1%,增速同比减缓53.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7.2万平方米,增长13.3%,增速同比减缓35.5个百分点,1-5月剔除居民自有住房折旧后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0.75亿元,同比仅增长9.5%,增速同比减缓26.7个百分点;5、其他服务业高速增长。以电信业、商务服务、居民服务业为主的营利性服务业高速增长成为上半年推动第三产业增长的重要因素。1-5月,全市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1.83亿元,同比增长34.1%,服务业营业税完成2.41亿元,同比增长35.5%,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16亿元,同比增长29.7%,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4.9%,拉动第三产业增长5.3个百分点。
(二)三大需求稳步增长
投资需求不减,增长持续攀升。承接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快速增长态势,今年以来娄底固定资产投资在大项目的拉动下继续高速增长,1-5月,全市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24亿元,同比增长30.2%,增幅从去年同期的全省倒数第一位跃居第五位。
消费需求较旺,总量和速度稳步增长。1-5月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51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同比加快5.7个百分点;城市市场消费旺盛,城市消费品零售额达27.49亿元,同比增长21.3%,比上年同期加快7.4个百分点,高出全市零售额增速1.9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继续快速增长,1-5月实现零售额5.54亿元,同比增长20.1%。
出口形势好转,增速回升。受冰灾影响,交通受阻,1-2月份娄底出口下降1.2%,但自4月以来,全市出口企业抢抓机遇,加大产品出口力度,出口形势逐月好转。如华菱涟钢抓住国际钢材市场需求旺盛的大好机遇,5月份出口钢材7万吨,出口创汇5800万美元,出口量和出口创汇均创历史单月最好水平。1-5月,全市完成外贸出口总额1.76万美元,同比增长31.9%。
(三)三项收入进展不一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受企业效益滑坡影响,全市财政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增长较快。1-5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6.64亿元,同比增长22.5%,一般预算收入9.60亿元,同比增长24.1%,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减缓9.6和2.2个百分点。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一般预算收入中财政结构不合理现象有所抬头,其中税收收入6.27亿,同比增长19.4%,增幅同比下降15.9个百分点,非税收入3.33亿元,增长34.0%,,增幅同比提高23.4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减缓。城乡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5月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21元,增长11.1%,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2.3%,增速同比减缓12.9 个百分点;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48元,增长13.2%,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同比增长2.3%,增速比上年同期减缓6.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继续扩大趋势,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4 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3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73:1(以农民收入为基数),比改革开放时扩大2.13 倍,比2000年扩大1.02 倍。
企业效益下滑但逐月好转。1-4月,全市495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1.82亿元,同比下降12.6%,实现利润3.42亿元,同比下降35.8%。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了2.88亿元,比上年增亏1.67亿元。全市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4.2%,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冰冻灾害的影响。冰灾期间,娄底市大部分工业企业停产限产,造成欠产严重,加上抗冰救灾企业各种非正常开支急剧增大,导致1-2月全市规模工业亏损2.4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利4.53亿元;二是生产成本提高挤压了利润空间。1-5月,全市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4%,而工业品出厂价格仅上涨10.2%,低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5.2个百分点,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利润空间缩小。但可喜的是,随着冰灾影响的不断减弱和生产的恢复,企业盈利能力逐月提高,3、4月份规模工业当月实现利润3.1和2.81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月增加1.9和1.43亿元。
二、当前全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娄底经济正在稳步回升,发展态势趋好,但依然面临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灾后补损任务繁重。冰雪灾害使娄底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1-2月经济出现负增长,虽然自3月以来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由于企业生产能力限制,前期欠产无法在短期内弥补,后期补损任务仍相当繁重,要完成全年12.5%的经济增长目标,后7个月月均增幅需达14.9%以上,难度很大。
(二)结构调整难度增大。自1997年娄底产业结构由“一二三”转变为“二三一”以来,二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比重稳步攀升,特别是新型工业化战略推进以来,工业经济得到更加重视和加速发展,相比之下,服务业发展比较平稳,第三产业比重近6 年来持续走低。从今年的投资结构看,更是凸显出轻第一、三产业重工业的倾向,今年1-5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24.02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8.2%,同比增长96.4%;同期第一产业投资仅700万元,占比不足1%,第三产业投资11.14亿元,同比下降24.5%。而在工业投资中,以炼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电力、水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为主,这几大行业共完成投资21.03 亿元,占工业投资的87.6%,占城镇投资的59.7%。今天的投资结构决定了今后的产业结构,我们现在这样的投资结构不仅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同时加剧了娄底市能源、资源和环境治理的压力,使节能减排形势更为严峻。
(三)后发赶超压力增加。娄底经济总量自2004年在全省14个市州中位居第十位,市委政府提出了加速发展、后发赶超的战略目标,几年来已取得可喜成绩。娄底市与位列第九位的邵阳市经济总量的差距由2004年的51.32亿元缩减到2007年的29.19亿元,年均赶超5.5亿元,全市经济三年年均增长13.0%,高出邵阳1.6个百分点,但今年以来,赶超压力增加,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偏弱:1-5月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新开工项目仅74个,比上年同期减少37个,新开工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仅192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5.9%,大项目更少,5000万元以上项目仅三个,这势必直接影响到后期投资需求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居民收入增长放缓,股市大幅缩水,物价持续高位,居民消费预期减弱,消费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略显不足。两方面共同作用,将使后发赶超压力增大,1-5月全市经济增长7.9%,低于邵阳1.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速将与邵阳持平,赶超速度有所放缓。
(四)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在国际传导和国内综合因素影响大背景下,娄底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涨幅连创近年来月度历史新高,1-5月累计增长9.6%,高出全国、全省同期指数1.5和2.2个百分点。虽然5月份涨幅有所回落,但物价总水平持续高位,通胀压力依然较大。物价上涨带来的财富缩水效应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低保人群的生活产生较大压力。近期国际油价再创历史新高,铁合金价格翻番,国内成品油价格大幅上涨,灾害天气影响等不确定因素增多,都将对后期的CPI产生较大影响,短期内通涨压力很难缓释。
三、后期走势预测及对策建议
今年是一个非常之年,经济运行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从国际环境看,进入2008年以来,一是国际粮食、石油和主要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扬且维持高位,全球经济通货膨胀风险逐渐加大;二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加深和受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2008年美国经济几乎停滞,受此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减缓,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半年一度的经济展望中表示,经合组织地区内的实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从2007年度的2.7%下降到2008年度的1.8%,这次预测比半年前的要负面,一些原本担心的因素,例如金融市场动荡真的出现,因此预料2008年整年都增长疲软。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增速明显放缓。从国内看:百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12特大地震灾害接踵而至,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经济运行带来诸多不确定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减速导致我国出口持续减速,外需拉动经济的力度减弱;国家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坚持“两防”的宏观调控取向,这些都将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同比有所回落。从市内看,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使娄底蒙受巨大损失,国际国内经济运行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全市经济运行的难度增加。但不可否认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利因素仍然存在:从国际看,世界经合组织认为,危机中最差的阶段已经过去,下半年经济增长将有所回升;从国内看,当前物价涨幅是可控的,经济减速是主动的,外部金融风险仍在可抵御的范围之内,我国经济仍将平稳较快发展;从市内看,灾难已经过去,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强劲:新型工业化全面推进,投资、消费快速增长,“3+5”城市群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将有利于带动娄底经济社会向上发展。因此,考虑到国际国内及市内有关经济环境和政策等变化因素,我们综合分析认为:2008年上半年娄底经济将继续向好,增速加快,但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预计GDP增长将达到9.0% ,较上年同期回落4.0个百分点,但比1-5月加快1.0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速在10.8%左右,较上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要完成全年12.5%的经济增长目标,难度增大,为此我们建议:
(一)狠抓项目建设,促经济可持续发展。1-5月娄底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新开工项目不足,下半年必须迎头赶上。加快推进项目开、峻工,努力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推进机制,具体来说:一是要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二是要不断优化招商结构,注重行业分析,注重引进有规模、有品牌、有声誉的高附加值、高盈利、低能耗的项目,尤其是服务业项目;三是要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和竣工率,使合同项目真正落实为开工建设项目,为娄底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经济加速发展。娄底目前处于典型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工业发展的兴衰和快慢,对全市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全市经济增长的快慢随工业增速的快慢而起伏。2007年是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第一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196.33亿元,比2006年增长18.9%,占GDP的比重高达43.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9%,拉动GDP增长8.2个百分点。今年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涟钢、冷钢等大企业着力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品附加值;大量的中小企业着重做精作强已有产品,争创品牌,提高竞争力;采取非常之策,运用非常之力,通过“引智”和“引资”,以科技和项目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速娄底经济发展。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娄底目前正处在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总量不足,比重偏低。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第三产业要求越来越高。就目前娄底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而言,一是要提高认识,把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摆到与新型工业化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二是相关部门要制订好规划措施,并积极引导实施,强化责任,加强检查督促和考核。三是要不断优化三产业内部结构,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为日益增长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使三产业发展不仅得到量的提升,更有质的改善,从而促进娄底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改善,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 秦金莲]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