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规模工业发展缓慢 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来源: 时间: 2009-05-1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受金融危机影响,娄底工业经济自去年9月开始滑坡,到今年二月步入低谷,三月再次下行。1-3月,全市591户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7.18亿元,同比增长仅8.9%,位居全省倒数第三,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增幅虽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6个百分点,但因去年同期冰灾影响基数较低,故可比性不大,与前年相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3月当月出现负增长,下降幅度为2.4%。
 
    一、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1、从工业行业结构看,呈“七升一降”运行格局。一季度,从工业各行业运行情况看,娄底市38个行业小类中有32个行业生产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对工业起主导作用的八大行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7.46亿元,累计增长4.3%,其中钢压延加工13.5亿元,增长4.6%,铁合金冶炼0.28亿元,下降7.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7.02亿元,累计增长10.3%;金属制品业1.81亿元,增长38.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69亿元,增长17.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7亿元,增长6.0%;通用设备制造业1.25亿元,增长31.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81亿元,增长11.8%;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33亿元,下降1.9%,主要是因为全社会用电量的减少,虽1-3月全市工业用电量比上年同期增加8.5%(基本上与工业增加值8.9%的增长速度相符),但3月当月工业用电量减少了2.5%,金电1-3月累计发电量下降33.2%,导致电力行业增加值下降。

    2、从轻重结构来看,轻工业明显快于重工业。1-3月,娄底市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53亿元,同比增长14.76%;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4.65亿元,同比增长8.6%。轻重工业比例由上年同期的5.6:94.4提高到了6.8:93.2。

    3、从经济类型来看,股份合作经济增速遥遥领先。1-3月,以股份合作经济为主的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3.91亿元,同比增长21.46%;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1.06亿元,同比增长1.72%;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2.06亿元,同比增长0.52%;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9.88亿元,同比增长14.6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0.68亿元,同比增长2.32%。

    4、从效益指标运行来看,整体趋好。

    (1)1-2月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131.2%,比去年同期提高9.6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4.92%,上升 1.07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19.49%,上升8.1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8.58%,下降0.8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59次,下降0.5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0.49%,上升2.4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8281.65元/人,增长4.15%;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21%,下降1.64个百分点。

    (2)1-2月,全市591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1.48亿元,同比下降9.0%,实现利税2.85亿元,同比增长72.8%,其中,实现利润-3528万元,同比减亏19762万元。其中冷水江博大钢铁公司实现利润4202万元,而同期亏损5198万元,成功实现扭亏增盈。其中国有经济实现利润-19394万元,同比减亏68395万元;集体经济实现利润793万元,而上年同期则亏损1433万元。据统计:1-2月,实现利润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66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3家,实现利润为1.81亿元,盈利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达4家,比上年增加3家。亏损企业152户,亏损面为25.7%,略有扩大,但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778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10209万元。

    (3)盈利的行业主要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1467万元,同比增长72.4%;金属制品业实现利润1418万元,是同期的3倍;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3842万元,是同期的1倍。亏损的行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12005万元,同比减亏15070万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1143万元,同比减亏781万元。 

    5、从县市运行情况看,各地增幅不一。一季度,全市6个县市区的生产较上年均有一定增长,除娄星区和冷水江累计增加值速度低于10个百分点,分别为0.2%和7.9%外,其余县市区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娄星区和冷水江市增速低的原因是因为两大钢厂涟钢和冷钢钢价持续下跌,影响生产正常运营。如涟钢三月底钢材平均价仅2920元,只有去年同期的62.5%,企业每生产一吨钢要亏损500-600元,只得压产,涟钢3月生产31.4万吨,比上年同月少了4.1万吨;冷钢钢材平均价为2970元,为去年同期的65%,企业目前生产也处于亏损状态,生产无法满负荷。

    6、分产品产量看,主要产品增长较快。除发电量、锑品和薄板钢材产品的产量有所减少外,其余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螺纹钢、水泥,氮肥增长超过了30%。

    7、从销售形势来看,库存增加,产销率下降明显。一季度,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价格大幅下跌,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导致产品库存大幅上升。产品销售市场也非常疲软,产销率大幅下降。1-3月,娄底市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8.78%,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下降较大的行业有金属制品业产销率为88.76%,同比下降20.5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销率为92.91%,同比下降3.25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96.81%,同比下降4.85个百分点。

    8、从出口形势来看,大幅萎缩。金融危机,欧美等国购买力下降,加之娄底市出口产品价格大幅下跌,造成出口形势受阻。一季度,全市5家工业产品出口企业,共实现出口交货值1276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2.1%。其中,涟钢完成出口交货值6921万元,同比下降76.1%,锡矿山闪星锑业公司4163万元,同比下降70.2%,五江轻化集团1513万元,同比下降37.0%。其余两家电子陶瓷出口企业,一季度没有出口。

    二、当前娄底市工业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1、市场需求萎缩价格下跌势头仍在延续。目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不断加深、加剧,并且尚无见底迹象,给娄底工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其中一个突出变现是娄底市主导产品钢材价格下降势头仍在继续。钢铁企业生产一吨钢要亏400-600元,势必给企业造成大幅亏损,迫使企业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想方设法将企业亏损控制在最低范围,采取减产、压产、延缓等限制生产的措施,势必影响了企业产品的生产量。同时也给上游企业电力、铁合金冶炼、焦炭和煤炭等带来冲击。

    2、行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不容忽视。众所周知,娄底市工业经济是钢铁经济,主要靠涟钢和冷钢支撑,目前这两家企业亏损严重,营运状态极不理想,如果不改变这种状态,“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会拖垮整个娄底经济。其他行业看,抗风险、高利润行业和有一定规模出口创汇的企业较少,高新技术产业含量低,传统支柱产业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差,转轨困难,这样的工业结构体系抵御风险差,也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力地位。

    3、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无法正常运营。虽然自2008年9月份以来央行连续几次下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贷款利息,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商业银行仍有顾虑,至今没有出台具体的操作细则,此项措施并没惠及多数企业,企业融资环境依然不宽松。据调查,除大型企业贷款情况稍微好点外,娄底市其余中小企业根本无法从四大商业银行贷到款。由于资金短缺,企业生产经营无法正常运行,停产限产现象非常严重。从三季度末开始,娄底市多数企业因市场、资金、成本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挤压,导致生产经营处境日益困难,10月份以后停产、半停产的企业逐渐增多。3月底统计,全市规模工业停产企业达到了39家,比上年同期新增9家。

    三、解决当前工业经济问题的几点建议

    1、当前最要紧的是要鼓励企业树立信心,化“危”为“机”,挖潜增效,特别是要拓展产品销路,抢抓订单,搞好资金回笼,促进企业增收节支。如冷钢通过打开西部市场,亏损程度比涟钢要低得多。其次是企业应抓好原材料、燃料合理库存,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再次是企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节能降耗上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促进生产。

    2、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适当选取一些前景广阔、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娄投资。同时对现有煤机、农机、化工、建材等企业进行联合重组,通过资产整合形成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实力,发展壮大。第三加大在建项目建设力度,争取早日竣工投产。

    3、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扩大内需,鼓励出口等政策措施,加强银企合作协调谈判,要敢于担保,急企业之所想,彻底解决企业目前筹资、融资 “瓶颈”问题,帮助那些产品有市场、讲信用、符合“两型”产业发展政策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

[责编: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