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半年,娄底市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总体发展平稳,但速度略显缓慢。其中零售业发展较快,是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龙头。同时,农村市场发展仍旧落后于城镇。1至5月份,娄底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其中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9%,批发业、住宿业、餐饮业增长速度较慢,分别为12.6%、12.9%、14.2%。
一、上半年消费品市场运行基本特点
1、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相对较慢。1至5月份,娄底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为17%,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8.3%一点三个百分点,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名靠后,位于第12位。
2、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落后于城镇。1至5月份,娄底市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2 亿元,累计增速为17.1%,而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1 亿元,增速仅有16.3%,城乡发展差别较大。
3、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远大于限额以下企业。1至5月份,娄底市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亿元,累计增速为39%,而限额以下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9.4亿元,累计增速仅为12.9%。
4、零售业发展快于批发、住宿、餐饮业。1至5月份,娄底市零售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8亿元,累计增速17.9%,而批发业、住宿业、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3.5亿元、1.5亿元、8.5亿元,累计增速分别为12.6%、12.9%、14.2%。零售业无论是总额还是增速都远大于批发业、住宿业和餐饮业。
5、居民消费结构有了新的变化。从限上企业的商品销售分类情况来看,1至5月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8%。而居住类、交通电器设备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大幅上升,分别增长了75.3%、42.6%、51%。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其日益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粮油食品类消费占的比重将越来越低。
6、汽车和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大幅上升。从限上企业的调查数据来年,1至5月份,全市汽车销售量为2.2亿元,同比上升了40.9%。石油及制品类1至5月份实现零售6.7亿元,同比上升47.2%。
二、促进娄底市商品零售增长的主要原因
1、2010年,娄底市社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居民有效购买力增加。1至5月份,娄底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42.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
2、市场物价持续上涨,促进零售额的增长。1至5月份的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02.1%、102.4%、102.2%、103.0%、103.5%。商品零售价格不断上涨,居民消费支出明显增加,1至5月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70.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
3、政府一系列拉动消费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商品零售增长。随着家电下乡、汽车购置税下调、汽车以旧换新等拉动消费政策的逐步实施,较大的刺激了居民的消费积极性,促进了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的增长。
三、制约娄底市商品零售增长的因素
1、多种因素抑制居民消费欲望。一是2010年以来股票市场持续低迷,股民资金严重缩水,消费信心受到打击;二是信贷消费受到较大影响,住房贷款门槛提高,货币紧缩预期较大,贷款消费更为谨慎和理性;三是医疗、教育、保险等方面预期支出压力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民消费欲望。1至5月份,全市城镇居可支配收增长了12.6%,但消费支出仅增长9.6%。
2、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大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农村市场消费乏力。1至5月,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为17.1%,而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仅为16.3%,差距较大。从收入水平看,城镇居民收入一直大于农村居民收入;从市场环境看,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较差,消费条件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消费快速增长。农村市场购买力偏低,直接影响全市消费需求的稳步增长,不利于转化农村巨大的潜在需求为现实购买力。
3、消费环境不尽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购买力的实现。近年来,娄底市积极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消费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目前消费品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制假售假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隐忧。一些商家在经营中存在虚假打折、不公平竞争等问题。这些不良现象,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心理,抑制居民的消费欲望。
四、2010年下半年消费品市场趋势预测
随着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复苏,下半年,娄底的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保持目前的良好势头,居民收入有望持续增加,从而为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据往年经验,下半年同时也会迎来汽车、住房装修、家电等方面的消费高潮。可以预计,全市消费品市场仍将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趋势,预测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219亿元,较上年增长18.0%。
五、促进消费品零售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的重大调整,是把消费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消费的增长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扩大消费,从而促进全市消费品市场更好更快地发展。
1、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居民收入的增加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先决条件。要增加居民收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通过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安排新增财力和固定资产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倾斜等方法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二是要调整宏观分配政策,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其消费能力;三是增加就业,建立和完善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保证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有一个合理的增长幅度。
2、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农村消费品市场潜力巨大,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挖掘、提高和消费热情的释放,将对全市消费品市场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商业、餐饮业、现代服务业等服务体系,全面拓宽农村消费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3、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大对第三产业的倾斜力度。实现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的目的,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是重要途径。目前娄底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正逐步改善,居民消费增长也是比较快的,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因此,迫切需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大对第三产业的倾斜力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同时引导社会投资转向现代服务业,以更好地发挥第三产业服务经济社会、服务人民生活的积极作用。
4、继续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力度,营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一是继续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展专项整治,特别是针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领域,如食品、药品、农资、住房、旅游等。二是净化消费市场环境,提高商品质量。切实加强对商品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努力营造诚信、文明、健康、安全的市场环境。
5、采取措施,降低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消费价格,减少居民在这些方面的支出预期,缓解居民生活压力,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 吴术阳]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