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继续坚定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战略,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全市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经济运行效益与速度不同步,投资、消费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不足,节能减排任务加重,部分指标完成目标任务难度增大。
一、前八个月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全市经济高位运行但运行效益与速度不同步
初步预计,1-8月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77.97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呈现出娄底历史上少有的高速度。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3.56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96.81亿元,增长23.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7.60亿元,增长9.6%。1-8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5.23亿元,增长17.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70亿元,增长13.0%,增速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5和15.7个百分点,在十四个市州中双双位列倒数第一位;工业经济效益虽然同比有较大幅度提高但自5月以来下降较快。1-7月,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5.8%,比1-4月下降6.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3亿元,比1-4月减少3.31亿元,其中7月份当月亏损3.04亿元。
(二)工业生产高速增长但新型工业化考核排位落后
1-8月,全市661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8.68亿元,同比增长27.6%,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2.8%。主要支柱行业均呈快速增长,其中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6.3%、电力生产供应业增长54.4%、非金属矿业制品业增长20.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1.5%。重点企业对工业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明显,1-8月,全市增加值过亿元的企业达17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家。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1-8月,纳入月度监测的10种主要产品产量中,除纯碱略有下降外,其余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锑品增长46.2%、发电量增长72.0%、焦炭增长23.5%、钢材增长24.3%、氮肥增长25.7%、原煤增长16.4%。但新型工业化考核排名从一季度的第八位退居到第十一位。主要原因有:①工业投资引资力度减弱。上半年全市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96亿元,增长19.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1.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十二位,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4.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2.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倒数第一,全市工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仅29.61亿元,位居全省第十一位,同比增长10.1%,位居全省第十,1-8月全市全部工业投资仅完成9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8%;②信息化发展水平滞后。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7.16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2.77%,位居全省第七,比去年退后了2位;信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下降0.2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倒数第一,是新型工业化考核中唯一得“0”分的一个指标。③节能降耗形势严峻。 “十一五”前四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5%,但要完成下降22%的目标任务,年均下降要达到4.85%,这样今年万元GDP能耗必须下降6.1%,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不降反升2.43个百分点,万元GDP电耗上升7.4个百分点,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虽然下降5.57%,但下降幅度比全省低2.73个百分点,位居第十二位;与计划进度还有较大差距;同时由于近年来全市产能增加大多仍为高耗能行业,今年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呈加速趋势,1-8月,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25.54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高达74.4%,增长24.8%,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8.7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在支撑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全年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④工业税收增长缓慢。上半年全市工业实缴税金13.3亿元,增长9.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12位;1-8月,全市工业实缴税金16.45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远远低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长且继续下滑。
(三)固定资产投资有一定增长但投资进展不快
今年全市继续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固定资产投资在前2个月负增长15.1%的严峻形势下急起直追,从3月开始逐步恢复增长,增速稳步上升。4月以来增速一直稳定在20%以上。1-8月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43亿元,增长24.7%。但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排名位居12位,投资进展偏慢。主要原因:一是大项目支撑带动作用不强。今年全市共确定130个重大项目,计划投资216.05亿元,1-8月完成投资86.45亿元,仅完成年计划的40.0%。其中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的仅6个,而这6个项目中有3个属于跨区项目,真正属于我市统计范围的仅3个,(1)娄新高速,本年计划完成投资15亿元,1-8月完成投资10.23亿元,(2)涟钢产品结构调整及薄板深加工项目,本年计划投资30亿元,1-8月完成12.69亿元,(3)华菱安赛乐米塔尔电工钢、汽车板项目,本年计划投资25亿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入真正的施工阶段。二是工业投资进展缓慢。今年全市工业计划投资200亿元,1-8月仅完成96.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8%。其中城镇以上工业投资仅完成61.84亿元,同比增长1.0%。如要完成200亿元的目标,后4个月平均月投资要达到26亿元,难度增大。三是固定资产评估方法变化影响全市投资增长。为了提高投资统计数据质量和可比性,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评估方法有了较大改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核定将以各地建筑业营业税增幅和房地产营业税作为核定投资增速和房地产增速的主要依据, 1-7月全市建筑业营业税为1.73亿元,同比下降2.9 %,与全省21.8 %增长速度有较大差距,排名全省倒数第一,1-8月全市建筑业营业税2.08亿元,增长3.3%,增速虽有回升,但依然偏低,在新的评估体制下对全市投资增长有一定影响。
(四)消费需求平稳增长但增速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1-8月全市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22亿元,同比增长17.4%。但与上年同期比增速减缓0.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全省同期水平1.4和1.2个百分点,在全省排位连续4个月位居倒数第二位。主要原因是规模化程度不高。目前全市共有批零、住宿餐饮企业1125家,其中限额以上单位仅112家,占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上比重只占20%,限下零售额比重达到了80%,限上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今年全国贸易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后,限额以下零售额的增长速度被限制在10%以下,这样即使1-8月全市限上企业零售额增长达到了38.5%,由于占比太小,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只增长17.4%。
(五)第三产业总体趋势回升但增长依然缓慢
第三产业增长缓慢是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中的重大制约因素,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长仅5.5%,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作为,自5月以来发展趋势向好,增长逐月加快,月均增速达到两位数以上。初步预计,1-8月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7.60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一季度提高4.1个百分点。与全市经济高速增长相比,尽管第三产业增速逐月回升但依然缓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同比仅增长8.3%,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3和1.7个百分点,在全省十四个市州中排第8位。影响全市第三产业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从现实发展状况分析,主要是支撑今年第三产业增长的相关指标走势偏弱。①交通运输业增长放缓,对经济的支撑力度减弱。1-8月全市铁路运输业客货运输周转量增长5.4 %,与全省持平,公路运输业客货运输周转量增长11.6%,增速在全省位列倒数第3,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增长5.8 %,低于上年同期2.3个百分点,交通对经济的支撑力度明显减弱。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长疲软。1-8月全市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仅分别增长5.9%和2.7%,比上年同期减慢11.2和8.5个百分点,成为影响全市第三产业增速缓慢的两大主要行业。③信贷投放收紧,金融业增速大幅下挫。受央行收紧流动性及严控房地产贷款等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影响,今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速相比上年同期大幅放缓。8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8.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98.86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10.9%和18.0%,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降低4.5和27.0个百分点,全市金融业增加值仅增长4.2%,低于上年同期23.9个百分点。此外,统计制度方法新变化也是影响我市第三产业增速减慢的原因之一。从2010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决定以第三产业增加值核算为突破口,在全国范围内从国家到省、市、县四级使用统一的行业调整系数,新调整系数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调整系数与上年相比有较大幅度调低,直接影响了第三产业增长速度。1-8月我市按新系数计算的第三产业增长9.6%,如按上年系数计算,增速可达到10.5%以上。
二、几点工作建议
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但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形势最复杂的一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各种经济刺激政策的力度和效应减弱,欧债危机影响蔓延,国际国内重现经济减速现象,经济发展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因此我们认为,在内外环境的共同影响下,随着上年基数的逐月抬高,全市经济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增速会渐趋回落。为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目标,我们建议:
(一)围绕新型工业化考核目标,扎实抓好工业生产及相关工作
工业始终是娄底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全市上下务必毫不动摇地把工业主导作为加速赶超的第一方略,加以强力推进。特别是今年,第三产业增长较为缓慢,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前8个月,我市工业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但在去年“前低后高”基数影响下,增速逐月回落,规模工业从2月份最高时的48.0%下降到8月份的27.6%。后四个月,我们要千方百计狠抓工业生产,尽量放缓工业增速下滑的趋势,确保全年规模工业增长22%以上;同时要针对上半年新型工业化考核中与目标相差较大的指标,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挖掘潜力,争取全年考核取得较好成绩。
(二)咬定投资目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今年全市全社会投资目标430亿元,同比增长36%,前8个月投资完成情况远远没有达到目标进度。目前已进入投资黄金季节,全市上下要咬定目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投资增长。市县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千方百计力促已开工项目按投资计划加快进程,督促今年计划内未开工重大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并尽快形成施工高潮;密切跟踪亿元以上项目的建设进度,明确建设节点,倒排工期,确保尽快建成投产;对市属三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娄新高速、涟钢产品结构调整及薄板深加工项目要加强督促,加快进度,争取完成计划目标,而华菱安赛乐米塔尔电工钢、汽车板项目要排除一切困难,早日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三)采取积极措施,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要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打造品牌企业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规模市场,稳住本地消费,吸引外地消费者;特别是要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有效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鼓励、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商业、餐饮业、现代服务业等服务体系,全面拓宽农村消费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从今年后四个月看,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必须全面清查,将全市达到限额标准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和个体户纳入限上统计范围,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限上比重。8月份,市统计局和市商务局一道,组织各县市区已对全市贸易企业和个体户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清查出近90家限上企业和个体户,争取得到省统计局审批后纳入统计范围。
(四)加快结构调整,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好与发展第二产业和发展第三产业的关系。要按照三次产业演变的客观规律,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同时,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要象抓工业、抓投资一样狠抓第三产业的规划和发展,制定并实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在服务生产、丰富人民生活、稳定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就今年来看,要完成12.5%的增长目标难度很大,建议尽快组织召开第三产业相关部门会议,将影响第三产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秦金莲]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