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当前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与对策

来源: 时间: 2011-06-2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国内能源价格一路走高,煤、电、油供应紧张,作为湖南省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娄底,能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一、当前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表现

  1、煤炭供不应求,调煤保电任务繁重。今年以来,煤炭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150元/吨以上。受电煤价格持续上涨且供应紧张的影响,大唐华银电力一季度仅开1台60万千瓦的机组,库存煤不足8万吨,华润电厂仅开1台30万千瓦的机组,库存煤不足1万吨。一季度两个电厂共发电23.5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3.3%,合计亏损1.78亿元。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娄底市多次启动调煤保电。其中3月22日至4月11日,全市向大唐华银电力和华润电厂共组织调运电煤49.7万吨,日均调运电煤1.6万吨。尤其是5月10日晚召开全市电力保障工作紧急会议和5月19日全省电力迎峰度夏暨能源运行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迎难而上,迅速行动,5月12日至6月9日,全市共向大唐华银电力和华润电厂组织调运电煤46.09万吨,日均调运电煤达1.6万吨,基本保证了电厂的正常运转,缓解了电煤供应紧张的局面。

  2、电力需求旺盛,用电缺口巨大。今年以来,娄底市用电需求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5月,全社会用电量达47.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7%;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需求更是旺盛,达到5.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6%,比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9.83个百分点,已成为导致全社会用电量较快增长的新的主要力量。而全省电力统分指标仅950万千瓦,其中分配我市最高负荷78万千瓦,最低负荷62万千瓦,日电量1680万千瓦时,并随时会调整指标,而今年我市在3月21日进入有序用电状态前的最高负荷已达131.2万千瓦,电力缺口在40%以上,给有序用电工作增加了极大难度。从4月29日至5月12日开展有序用电的13天时间里,因限电、拉闸累计减少用电量7500万千瓦时,拉闸限电1413条.次,平均每天拉闸110条.次。

  3、油类消费增加,市场供应趋紧。1-5月,全市实现石油制品类零售额1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1%。从增长因素看,一是家用轿车快速普及。2009年和2010年,全市新增家用轿车10312辆和12858辆,分别比上年增长41.9%和32.1%。仅此一项,两年新增汽油消费就达21680吨。二是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09年和2010年,全社会载货汽车保有量分别为31556辆和35822辆,分别比上年增长23.1%和13.5%;货运周转量分别为679371万吨公里和775659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14.2%。三是规模工业的发展也增加了油类消费。特别是受电力供应紧张影响,部分企业临时使用柴油发电进一步加大了柴油的供应压力。

  二、当前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

  虽然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根本原因是能源的供应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但地区之间各有差别。通过对娄底市的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我们认为导致娄底市当前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过大。

  “十一五”以来,娄底市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园区经济,规模工业结构有所调整,但以钢铁、冶金、建材、化工、煤炭、电力等高耗能行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没有根本改变。 1-5月六大高耗能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5.41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58.2%,而其综合能源消费量达402.73万吨标煤,占全部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88.5%。其中,钢铁、火力发电、水泥行业能耗总量分别为250.38万吨标准煤、77.39万吨标准煤和32.56万吨标准煤,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的54.9%、16.9%和7.2%。因此,娄底市规模工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能源消费需求的大幅增长。从能耗总量和能耗水平在全省的位置看,2010年,我市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87.81亿元,占全省的4.6%;而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969.25万吨标准煤,占全省的14.3%。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3.20吨标准煤,是全省的2.35倍;万元GDP综合能耗为2.30吨标准煤,是全省的2.0倍。产业结构的弊端显露无遗。

  2、价格管理不一致,电厂运营困难。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煤、计划电”的价格管理制度,火力发电企业既受制于煤炭生产企业,又受制于政府宏观管理部门的价格管制,运营难度日益困难。电煤价格飙升、油价上涨以及运输成本增加,导致火电企业发电成本增加,发电越多亏损越严重,为了减少亏损,企业只好减少发电,增加闲置产能。如娄底市大唐华银电力1-5月发电27.1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64%,亏损23515万元,同比增亏13523万元。往年丰水季节是该企业囤积煤炭时期,电煤库存保持在30万吨以上,今年库存不足往年的一半,只在10万吨左右。据调查,上半年政府暂时取消丰枯电价和峰谷电价使企业每度电增加3分钱,加上电价从5月起每度电提价2分钱,以政府调煤价格计算,企业每发一度电仍然要亏损5分钱。

  3、消费品种太集中,供给保障艰难。2010年,全市规上企业原煤消费量达到1594.56万吨,占全部能源消费量的87.3%,能源消费集中在煤炭。从当前的供需形势看,1-5月全市规上企业原煤生产量为506.81万吨,而仅规上企业的原煤消费量就达到了712.75万吨,缺口达205.94万吨。从未来的保障能力看,作为娄底主要资源的煤炭,面临资源逐渐枯竭的问题。娄底境内探明的煤炭储量10亿吨,已开采了35%,余下的65%大部分属于深部资源,开采难度大、成本高、效益差。据测算,以现有的开采速度,娄底市煤炭的开采期限不足30年,资源优势正在逐年削弱。娄底市产煤大县(市)冷水江市已于200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

  三、解决当前能源供需矛盾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认为,当前的能源供需矛盾不是偶然现象,也不会是短期的困难,未来娄底市工业经济发展将越来越明显地受制于能源短缺和供应紧张,可持续发展难度会不断加大。要切实解决当前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必须坚持“四个依靠”、促进“四个转变” 。

  1、依靠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由高能耗向低能耗转变。调整产业结构是降低能耗的根本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作为能源节约的战略重点,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针对娄底实际,要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由工业、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和农业共同带动的转变;要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要围绕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要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以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2、依靠节能降耗考核,促进能源利用由粗放向节约转变。政府要尽快出台考核办法,明确地方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和重点能耗企业的职责,加强督促检查,保障节能降耗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民节能降耗意识,使企业、单位和个人把节能降耗落实在日常工作、生产和生活当中。要坚持项目带动,降低能耗水平。要积极申报节能项目,如国家财政奖励节能技改项目,国家和省补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等。通过节能项目的实施,促进工业企业特别是51户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以上标煤的重点能耗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能耗水平的下降。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节能降耗。对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利用余热余压发电、热电联产、开发利用新能源、建筑和交通节能改造、废弃物综合利用等节能活动抓紧研究制订财政、税收、土地、融资、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相关节能行动的有效开展。通过以上多种措施的推进,促进能源利用由粗放向节约转变。

  3、依靠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能源品种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娄底的能源消费一直以煤炭为主,不仅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大,对人民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而且供给保障困难。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娄底水电、太阳能、沼气及秸杆生物燃烧发电等新能源,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缓解环境污染和调运压力,促进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4、依靠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资源配置由单纯依赖市场向政府、市场共同调配的转变。“市场煤、计划电”的格局依靠发电企业自身的力量无法解决。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和服务意识;要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加强对能源供求状况的调研和对重点企业的监测分析;要提高对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处理能力,高度重视煤电油气等生产资料的产供需衔接,引导电厂、钢厂、焦化厂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煤矿的长期合作,确保资源合理配置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要科学制定电力供应应急预案和有序用电方案,最大限度地保证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刘乐明]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