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月份,娄底共完成进出口总额12.0亿美元,占全省90.3亿美元的13.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2.33%,比全省水平高出48.8个百分点,增幅、总额分别为全省市州首位和第三位(比最高年份的2010年同期高57646万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2.73亿美元,同比增长63.8%,比全省水平高出32.7个百分点,进口9.27亿美元,同比增长102.7%,比全省水平高出44.3个百分点。
一、主要特点
1、重点企业增长明显,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华菱涟钢、锡矿山闪星锑业、冷钢三家重点企业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74.33%,1-6月份共完成进出口总额8.9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6.06%,其中出口1.79亿美元,同比增长69.04%,进口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04.2%。1—6月民营和三资企业完成进出口额达3.08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5.6%,达四分之一,摆脱了单纯依靠国有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业务的格局。
2、产品结构逐步优化,高新技术成为亮点。目前,娄底拥有进出口权的企业143家,其中有出口实绩的企业34家。1-6月,全市共出口钢材1.7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5.4%;锑品0.8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0.4%;机电和高科技产品0.0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0%。农产品出口0.0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2%。1-6月,共进口铁矿砂8.22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88.8%,进口机电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1.03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11.15%。出口产品已由原来的完全依赖钢材、锑产品等单一机构局面,逐步向钢材、锑产品、电子陶瓷、机电、科技、农产品等多元出口产品结构转变,高新技术产品引进成为娄底一大亮点。
3、对外贸易遍及六大洲,进出口额增幅高于量的增幅。1-6月份,全市与亚洲进出口额为3.64亿美元,同比增长117.0%;非洲1.92亿美元,同比增长126.9%;欧洲0.67亿美元,同比增长52.1%;拉丁美洲1.24亿美元,同比增长-8.67%;北美洲0.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8.6%;大洋洲4.01亿美元,同比增长128.6%。实现加工贸易额152.8万美元;全市外派劳务人员630人,新签合同额814.54万美元,完成营业额359.66万美元,新增境外投资企业3家。鼓励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壮大外贸队伍,为企业争取相关支持与扶持政策。深化与东盟的经贸交流,先后组团参与了“走进东盟—湖南周”考察活动,举办了泰国湖南工业园娄底座谈会、走进东盟娄底先锋企业座谈会。离岸外包实现了零的突破,娄底市成为全省第8个进入服务外包行列的市州。第三届“湘博会”筹备工作全面展开,已在长沙召开新闻发布会。1-6月全市出口氧化锑0.83亿美元,同比增长73.5%,出口数量0.7万吨,同比下降9.7%,额、量增幅差83.2个百分点;进口铁矿砂8.22亿美元,同比增长98.9%,进口数量488.64万吨,同比增长了38.1%,额、量增幅差60.8个百分点。
二、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外贸易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今年来,娄底外贸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起点低、规模小,外贸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目前制约全市外贸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外贸规模不够大。从外贸规模看,2010年娄底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比重仅为9.8%,出口仅占全省的4.1%。从外资规模看,2010年娄底实际利用外资仅占全省的2.3%,排名全省第9位,从外经规模来看,2010年娄底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725万美元,仅占全省的0.5%,占全省各市州的0.6%。这些都说明娄底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
2、出口企业竞争力不足。娄底出口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目前,出口产品基本上靠低价格竞争,由于技术含量低,导致附加值也低,有的产品尽管出口数量很大,但销售额不大,创利能力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出现大幅波动。
3、外贸专业人才缺乏。企业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能否打造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智囊团是企业、品牌未来竞争制胜的关键。娄底大多企业都缺乏专业外贸人才(如报关员、跟单员、翻译等),制约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4、成本上涨压力大。1-6月,全市共进口铁矿砂488.64万吨,金额8.22亿美元,平均每吨价格为168.28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吨铁矿砂平均价格增加51.42美元,按去年同期价格相比共增加进口成本2.51亿美元。
5、企业融资困难。融资难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解决其融资“瓶颈”已成为当务之急。而今年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在紧缩政策寒流侵袭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局面比往年更加严峻。
6、缺乏通关平台。娄底对外贸易进出口额虽然逐年增加,实际增长额肯定更大,但由于娄底至今“无关、无检、无口岸”通关报检不便利,致使许多企业进出口商口通过代理出口,而业绩无法体现在娄底。
下半年,娄底外贸发展仍将面临成本集中上升和外需不振双重压力,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们必须提高应变能力,大力引导企业正确应对困难,坚持出口速度、质量和效益并重,坚持进出口并重,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持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增强外贸长期发展动力。
三、促进娄底市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措施
1、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培育出口新的增长点。娄底外贸最大的差距就在进出口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上。抓进出口企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就是抓住了外贸发展的重要环节。今后一段时间,商务部门要继续把扩大进出口企业队伍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指导,鼓励各类企业申请登记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并努力提高获权企业用权率,力争全市新增备案企业每年增长20%,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每年增长30%以上。在大力培育出口大户的同时,积极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外贸出口的生力军。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开放型经济发展,扩大外需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今后5年,我们要着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既要迅速扩大总量,又要加快调整结构。目前,娄底虽然进出口总额排全省第三,但我们主要是依靠涟钢、闪星锑业等少数几个企业的几个资源型进出口产品在支撑,服务贸易几乎没有,外贸结构很不合理,持续性差。要着力壮大外贸主体,通过引进与培育,迅速增加外贸型企业数量;要着力加强出口基地建设,依托产业发展,建设产品出口基地;要着力拓展新兴市场,组织企业参与国际经贸考察与展销,引导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国际电子商务贸易。同时,要通过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与品牌兴贸战略,引导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要抢抓产业转移的机遇,依托娄底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及服务外包,不断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
3、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娄底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里“促进外贸发展资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种出口商品展览会,广泛结交客户,多渠道、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要引导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理性参与国际合作与区域合作,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扩大劳务输出,开展对外投资和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开拓海外市场。当前,要以落实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为重点,对接东盟,加强合作,引导农机、矿机等中小机械制造行业与企业进入东盟,设立销售平台,设立生产企业,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引导矿业采掘、冶炼等行业与企业进入东盟,开展探矿、采矿与炼矿,为我市发展提供相应资源;引导建筑、建材、家具等行业与企业进入东盟,开展工程建设、家具制造,带动劳务输出。要着力提升湖南农机、煤机、电子陶瓷产品博览会的规模与层次,使之成为对接东盟、加强合作的桥头堡,要通过组织企业深入东盟开展投资商务考察等多种形式,寻求商机,拓宽合作。
4、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努力扩大进出口规模。加工贸易具有稳定的进货和销售渠道,除国内购料部分有一点出口退税,其他方面受出口退税等国家政策的影响很小。目前,娄底加工贸易企业水平还比较低,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多数企业没有把进出口渠道放在娄底,仍然是将娄底作为生产基地,产品通过沿海公司代理出口,只有加工没有贸易的现象仍然很严重。因此,我们要主动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在进出口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引导企业逐步在娄底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尽快将娄底建设成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
5、深挖县域外贸潜力,实现出口快速发展。目前,县域外贸出口乏力已成为制约全市外贸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扩大县域外贸出口,“十二五”期间,各县工业园区应针对自身特点,有目的性地规划和发展外贸出口综合性基地和专业性基地,以争取国家对外贸出口基地的扶持和资助。同时,应把外贸出口纳入到县区绩效考核和商务工作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调动县区扩大出口的积极性,力争全市外贸出口不留空白县。
6、加快推进“铁路口岸”建设,着力夯实开放平台。口岸有如开放的大门,对发展开放型经济至关重要。2008年底,娄底获批“娄底铁路口岸”,近三年来,就口岸建设已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并不理想。必须将口岸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哪怕勒紧裤带也要尽快建好,并相应设立海关、商检等机构,实现“属地报关、口岸验放”大通关。与此同时,进一步推进“银企、税企、险企、财企”等合作与服务体系建设,为投资者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要加大投入,创新方式,丰富内容,逐步提升博览会的规模与层次,力争办成具有较强带动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性经贸招商平台,成为娄底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邹晶晶]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