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来,国家以“增加供给、抑制投机、加强监管、推进保障房建设”的基本思路来调控房地产市场,2011年12月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再次明确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在这种从紧的政策环境下,今年全市房地产市场运行呈现一种矛盾结构:开发投资高速增长、建设规模稳步扩大、市场销售低位徘徊、库存存量加大。
一、当前全市房地产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一)投资总量不断扩大,贡献份额明显提高。1-3月,全市房地产开发依然保持了快速的增长态势。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668.17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27.3%,商品房新开工面积93.45万平方米,增长62.8%,商品房竣工面积32.51万平方米,增长2.85倍。与此相适应,1-3月,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06亿元,同比增长56.8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去年的19.48%上升到21.07%,提高1.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6个百分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二)非国有投资成主体,“团购”融资比较普遍。从投资主体看,非国有企业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主体。1-3月,全市非国有房地产公司共完成投资9.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18%,占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99.3%。房地产商以商品住宅投资开发为重头戏,1-3月,全市住宅完成投资6.24亿元,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达61.98%,住宅施工面积539.92万平方米,占全市全部商品房施工面积的78.46%。从开发资金运动的情况看,1-3月,全市房地产开发资金到位情况良好。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总量为30.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5%。其中上年末结余资金为11.49亿元,增长2.37倍;本年到位资金为18.75亿元,增长41.5%。从本年资金来源结构看:国内贷款2.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5%;自筹资金6.94亿元,增长31.9%;预售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等其他资金9.54亿元,增长51.7%。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相对稳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采取“团购”融资模式,“团购”筹资建房大大缓解了房地产开发商融资问题。据了解,全市新建商品房普遍采取挂靠银行的“团购”模式,市辖内商业银行除中国银行外,其他均参与或发起过“团购”筹资建房。
(三)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商品房销售低位徘徊。房地产市场投资与开发较“热”,但销售市场遇“冷”使全市房地产市场呈现一种矛盾结构。主要是受持续通胀压力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共同作用,房地产销售市场受影响程度逐步显现,一方面,随着各项调控政策的深入执行,投资投机性购房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刚性需求增大降价预期,持币观望心态比较浓厚。1-3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4.22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5.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1.96万平方米,比上年仅增长0.1%。商品房销售额5.18亿元,增长4.6%;其中,住宅销售额4.11亿元,同比下降9.5%。
二、当前全市房地产开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房屋待售面积增长过快,库存压力加重。1-3月份全市各类房屋待售面积为52.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4倍。其中,住宅房屋待售面积24.73万平方米,增长1.14倍;商业用房18.96万平方米,增长1.38倍。待售面积过大,造成开发商资金积压,周转滞缓,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的正常运行,企业的经营面临较高风险,同时积压在房地产上的不良金融资产数量大,加重了金融风险。
(二)民间融资开发渐成气候,隐性风险不容忽视。据对中心城区53个在建项目的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各商业银行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贷款,商品房销售又不畅,影响资金回笼,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还是感到资金紧缺。从应付账款看,1-3 月全市房地产应付账款为6.26亿元,同比增长60.2%,其中应付工程款增速达97.4%,进一步印证了房地产企业资金趋紧。民间借贷成房地产企业资金的重要补充手段,企业大多采取由股东按占股比例筹集资金,根据经营效益进行分红。而股东的资金来源一般是向亲朋好友借款,这部分资金按固定利率给付利息,年息大约在15%—25%内,远远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民间融资采用金字塔融资模式,即底层为普通居民,具有一定的集资性质,影响面较广。一旦房地产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将对银行资产和社会稳定产生冲击。
(三)土地交易呈现低迷,开发商拿地趋向谨慎。由于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出台,市场观望气氛比较浓厚,开发商谨慎拿地。2011年四季度,中心城区有4宗挂牌土地出现流拍,今年以来还未挂牌出让土地,可以看出开发企业拿地趋于谨慎。1-3月全市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为5.5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2%;待开发的土地面积为18.06万平方米,下降68.0%。土地等部分先行指标走弱,将制约全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四)开发成本不断上涨,市场交易额难以回升。土地价格升高,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上涨及新增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加上材料、人工工资上涨等因素,开发成本上涨幅度较大。以2011年中心城区土地成交情况为例,2011年,中心城区出让土地成交41宗,土地面积1331亩,同比增长21%,成交金额17.8亿元,同比增长20%,出让均价166万元/亩,同比增长10%。2011年全省房地产用地平均出让单价为89.9万元/亩,全市中心城区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格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本的增高和市场预期价格下跌相矛盾,势必影响市场的成交量。
三、促进全市房地产开发市场健康发展的工作建议
(一)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正确引导。一是转变土地供应方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政府对土地供应要由粗放供应向集约供应、目标供应转变。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消化土地开发成本的增长,同时提高开发使用价值。二是培育发展房地产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房地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和每个县市重点扶持1至2家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品牌房企。三是健全房地产市场监管体系,提升市场监管能力。以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建筑市场主体诚信评价和不良行为公开、企业资质和个人从业资格动态监管为抓手,不断强化监管责任,提高监管能力。建立房地产市场监管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对因资金困难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好一企一策预案,防控风险的发生。四是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加快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以扩大城市住房保障覆盖面为重点,建立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三房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五是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平台。继续落实好居民自住首套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首付比例、利率优惠政策。对于民间资本,应该加以引导,使其更好地发挥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在相关法律、监测制度完善的基础上,成立民间融资协会组织,集聚民间游离资金,扩大民间融资资金规模。当前应特别注重对其利率的指导和监管,防范高利率拖垮房地产企业的现象出现。
(二)房地产企业――内练素质、外树形象。首先,房地产企业要强化自身素质,改革内部机制,创新经营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次,房地产企业切忌盲目追求高档、豪华、大户型住宅,要向不同收入阶层提供不同层次商品房。第三,开发商要加强工程质量,为百姓提供放心房、优质房。要加强市场营销,坚持诚信服务,进行“阳光”操作。重点是加强小区的物业管理以及环境设计、生态平衡等等,通过加强营销诚信服务积极创造市场。
(三)金融机构――制度创新、加大支持。一是开展必要的金融产品创新。如,发行融资类理财产品,通过理财、委托的方式将个人闲散资金结合起来,通过集合理财的方式来委托给房地产企业(特别是承担保障房建设的企业)。二是创新担保方式。采取由小微房地产企业联保、企业管理层团队保证、经营者家族保证三种形式相结合的贷款组合业务,或者是依托地方政府和担保公司担保的方式,根据不超过担保基金的五倍左右金额提供贷款。三是创新抵押方式。推广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品种,继续创新房地产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缓解房地产企业还款压力。四是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的差别化管理措施。继续控制开发贷和投机购房贷款的同时,积极支持首套购房,对首套“经适房”继续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支持。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刘亚平]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