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娄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来源: 时间: 2012-04-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好、好中求快”的总基调,坚定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建设幸福娄底”战略,突出保增长、调结构、扩投资、强基础、重环保、惠民生、促和谐,全市经济社会开局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2.72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3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62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54.71亿元,增长9.4%。

  (一)农业经济起步较好。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努力营造农业发展良好环境,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实现较好起步。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56亿元,增加值21.39亿元,均增长4.0%。一是春耕备耕扎实推进。全市计划粮食播种面积598.5千公顷,同比增长2.6 %,其中优质早稻播种面积115.5千公顷,同比增长6.2%,玉米播种面积39.2千公顷,同比增长13.1%;农用物资储备充足,全市化肥、农膜、种子、农药等农资的储备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二是养殖业稳步增长。全市养殖业实现增加值17.00亿元,同比增长3.5%,占一产业增加值比重达 79.5%。共出栏生猪149.3万头,增长3.5%,肉牛4.1万头,增长4.6%,羊8.06万只,增长4.7%,家禽509.34万羽,增长8.1%,水产品总量2.02万吨,同比增长7.1%。“两黑” 产业加快发展。黑牛高档肥牛培育取得新进展,今年计划投资达1.5亿元,年出栏规模将达1万头;“湘村黑猪”预计上半年可正式通过国家品种鉴定,有望成为我省唯一通过国家级品种认定的地方猪品种。三是农业产业化和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全市98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3.04亿元,同比增长26.2%, 527家休闲农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3.26亿元,增长25.2%。

  (二)工业生产平稳发展。一季度,全市622户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06.06亿元,同比增长23.0%,实现增加值85.74亿元,同比增长16.7%。一是轻工业、小微企业增长加快。轻工业完成增加值9.48亿元,增长28.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76.26亿元,增长15.5%,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12.9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完成增加值37.39亿元,增长32.0%,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48.35亿元,增长8.0%,小微型企业增长快于大中型企业24.0个百分点。二是非公有制工业贡献突出。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50.19亿元,同比增长27.3%,增速快于规模工业增速10.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58.5%,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4.6个百分点。三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从纳入监测的1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五升五降,其中原煤、发电量、锑品、纯碱增长较快,增幅均在20%以上,焦炭小幅增长,而受房地产调控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幅放缓影响,钢铁、水泥等产量下降,其中生铁下降5.4%,粗钢下降8.6%,水泥下降2.0%。四是节能降耗形势向好。一季度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46.04亿元,同比增长10.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7%,低于上年同期7.8个百分点。全市综合能源消耗总量为261.8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3%,产值能耗为3.05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4.6%。

  (三)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在 “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的强力推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高速增长态势。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75亿元,同比增长45.0%,高出全省增速17.5个百分点,高出上年同期16个百分点。一是在建项目大幅增长。全市施工项目达638个,增长23.6%,新开工项目209个,增长99.0%。二是第三产业投资高速增长。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0.67亿元、22.54亿元、24.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27.0%、67.7%,第三产业投资增幅高于第二产业40.7个百分点,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一季度推动全市投资高速增长的主动力。三是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10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69亿元(含跨区项目),完成年度计划18.4%,高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进度9.8个百分点;348个县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7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9.2%。四是民间投资继续活跃。一季度,全市非国有投资完成31.64亿元,同比增长42.6%,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66%,高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平稳运行。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1亿元,同比增长15.6%,低于去年同期1.5个百分点。一是规模企业龙头作用突出。全市230家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实现零售额32.68亿元,增长21.8%,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7.7%,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个百分点。二是农村消费市场增长放缓。国家原有刺激消费政策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实施,政策效应开始减退,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的相继退出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产生一定制约作用,使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一季度全市农村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7.29亿元,同比增长13.6%,低于上年同期4.5个百分点,低于城镇市场2.2个百分点。三是往年消费热点增幅放缓。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销售额中,汽车增长16.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9.6%,增幅同比分别回落22.5、24.5个百分点。

  (五)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2.05亿元,增长21.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62亿元,增长25.2%,上划中央级税收7.72亿元,增长15.7%,上划省级税收1.71亿元,增长23.7%。财政对民生和社会保障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支出中,对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达到20.18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4.8%,比重高于上年同期8.3个百分点。

  (六)居民收入较快增加。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30元,增长16.8%,高于上年同期6.2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3.5%。其中工资性收入3563元,增长21.8%,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34.7元,增长18.2%,高于上年同期4.2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4.9%,主要是国家投资基建项目所得、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扶贫救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所致。

  (七)金融机构运行平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46.17亿元,同比增长15.9%,比年初增加68.8亿元,同比多增3.0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77.38亿元,同比增长17.2%,比年初增加8.35亿元,同比少增1.45亿元,新增贷款规模进一步缩小。

  (八)物价水平温和上涨。3月份,受蔬菜价格季节性上涨和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7%,比2月份涨幅高0.4个百分点,但低于上年同期4.2个百分点,物价调控效果进一步显现。1-3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9%,低于上年同期3.3个百分点,与去年高位运行的物价相比,处于温和可控范围,分类别看,食品类106.8%,烟酒类100.1%,衣着类10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100.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100.6%,交通和通信类101.3%,娱乐教育用品及服务类100.2%,居住类101.3%。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经济下行迹象初步显现,部分经济指标呈现负增长。从一季度的主要指标增长情况来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2%,低于上年四季度1.3个百分点,低于上年0.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7%,低于上年同期1.0个百分点,低于上年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4%,低于上年四季度3.6个百分点,低于上年1.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6%,低于上年同期1.5个百分点,低于上年2.4个百分点。

  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部分经济指标呈现负增长。一是工业用电量持续下降,一季度娄底全部工业用电量为21.4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3%,降幅比1-2月扩大1.3个百分点;二是进出口贸易萎缩,一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77亿美元,下降26.5%,其中出口0.86亿美元,下降36.9%,进口2.91亿美元,下降22.8%,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7.07亿元,下降14.2%;三是第三产业部分行业相关指标下降,导致第三产业增幅持续放缓,其中铁路运输总周转量下降3.5%,其它盈利性服务业营业税下降5.2%,邮政业务总量下降0.1%,房地产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分别下降1.5%和26.7%,股票交易额下降27.0%。

  (二)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增长要素支撑减弱。从产业结构看,近年来一方面娄底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第三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增长持续低于第二产业和全市经济增长,比重逐年下降。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占比低于2010年1.9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长低于全市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低于第二产业增长5.9个百分点,比重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和作用明显偏弱。从主导产业工业内部结构看,近年来,娄底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园区经济,工业结构有所优化,但以钢铁、冶金、建材、化工、煤炭、电力以及机械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没有根本改变。而且在目前各种目标管理考核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作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发展又只能依靠这些传统优势产业,在短时期内“快发展和调结构”很难一举两得。从投资结构看,近几年娄底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总量持续扩大,但不容忽视的是投资大多仍集中在钢铁、水泥、电力等高耗能传统重工业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投资结构也制约了娄底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经济增长要素支撑力度有所弱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资金流动放缓。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仅新增8.35亿元,各项存款比年初新增68.80亿元,贷款新增额仅占存款新增额的12.1%,信贷资金流动性明显放缓,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减弱;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偏小,娄底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比重一直偏小,2010年为4.2%,2011年为3.7%;三是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动力减弱,主要体现在项目规模小,大项目不足,一季度全市施工项目63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仅81个,占12.7%,5亿元以上项目16个,占2.5%, 10亿元以上项目仅6个,占比不到1%。而今年新开工项目规模更小,一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20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占比仅3.3%,户均投资规模仅3484万元,均低于续建项目。

  (三)企业经营难度加大,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大背景下,娄底企业既要应对宏观调控政策及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和变化,又面临着融资难、用工荒、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压力,企业经营难度加大,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一是融资成本上升。1-2月规模工业企业利息支出达3.54亿元,增长22%。从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构成情况来看,中长期贷款增速低于短期贷款增速6.5个百分点,这表明企业盈利预期下降,不愿融入更多的中长期贷款以扩大投资。二是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行趋势明显。从规模工业企业运行情况来看,一季度娄底主要工业产品钢材、水泥、锑品价格都大幅下降,拖累了企业经营效益, 3月份娄底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1.0%,同比下降了14.7个百分点。三是大型企业亏损严重。1-2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21亿元,同比下降4.0%,大型企业亏损加剧,涟钢亏损2.53亿元,冷钢亏损5424万元,金电亏损3220万元,3家企业占63户亏损企业亏损额的83%。

  三、促进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形势研判,准确把握国家政策调控新动向。今年以来,为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货币、税收等调控政策,各县市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加强形势研判,认真钻研吃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密切掌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准确把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基础和潜力,做到把国家政策与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地域特点结合起来,找准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真正把国家的政策优势转化为自身的项目、资金和现实生产力。

  (二)加快转型升级,力促工业可续快速增长。工业是娄底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的比重已超过50%,但目前娄底高能耗、粗放型的重化工业结构将严重制约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增长,进而影响加速赶超的进程。我们要把握国家主动调控,放缓经济增速,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有利时机,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老工业基地、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加快及中部崛起等战略举措带来的难得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转型入手,大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鼓励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和高盈利率的上下游行业延伸,逐步摆脱对资源型、初加工型的基础行业和原料行业的过度依赖,不断提升工业产业结构和层次,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水平,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从短期来看,一是要多渠道有效增加资金供给,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固定资产投资断档问题;二是要采取措施支持企业积极引入技术和管理人才,解决结构性“用工荒”问题。三是要引导企业紧跟市场需要,加强技术改造,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增强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内在活力。四是要加强煤电气油运综合协调,完善产供销调度,强化市场监管,努力保证企业正常经营需要。

  (三)改善消费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消费。近十年来,娄底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十年年均增长率达27.2%,而同期消费增势平缓,十年年均增长14.9%,低于投资增长12.3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和贡献率逐年下降,一季度消费增长更是低于投资增长29.4个百分点,投资主导型经济特征明显。从长远看,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只有消费才能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预期,有效缓解目前娄底城乡居民收入偏低而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的矛盾现象。二是要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快专业市场规模化建设。在城市,要针对当前网上购物、电视购物、外出购物快速增长的现象,以更好的环境,更高的多次,更大的规模市场来稳住本地消费市场为主,争取辐射周边消费市场;在农村要充分利润网上供销社这一平台,完善市场建设,加快农超对接;三是积极解决热点消费趋缓问题。要加强货源组织和市场秩序监管,确保汽车、家电、通讯、居住等商品市场供应;同时大力挖掘消费潜力、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壮大发展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政服务等新型消费业态,加快消费结构调整。

  (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娄底经济发展的短腿,第三产业增长长期慢于第二产业和全市经济增长,慢于全省及周边市州增长,已严重制约了娄底加速赶超的步伐。市委、市政府对此已引起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和思想问题。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按照娄政发【2011】13号文件《娄底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提高认识,争强紧迫性和责任感,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其次要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主要是要提高城镇化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增强发展基础;三是要着力改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业、信息咨询业、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三产业内部结构,充分发挥第三产业服务生产、服务经济、服务生活的功能和作用。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秦金莲 肖泉]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