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针对全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将扩大有效投资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市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旨在举全市之力,加快续建项目进展,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和开工突破,投资增速逆势冲高。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89亿元,增长41.94%,增速暂居全省首位,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影响全市投资稳定快速增长的要素保障和项目支撑等薄弱因素依然存在,工业投资降温等新的因素急剧凸显,今年全市投资的后期形势依然严峻。
一、当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的基本态势
(一)上半年投资形势整体呈现三个积极变化
一是投资规模继续扩张,增速排位创造新高。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89亿元,增长41.94%,高于去年同期增幅6.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9个百分点,增幅暂居全省第一,创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
二是投资结构继续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1-5月,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93亿元,增长78.4%;第二产业完成63亿元,增长27.6%;第三产业完成51.96亿元,增长62.3%,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9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98:59.47:38.55调整为今年的2.49:53.44:44.07。
三是多数县市快马加鞭,县域投资高速增长。除娄星区外,1-5月其余各县市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市平均增长速度,其中,万宝新区最高,达到1.24倍,其次是新化县,达到62.83%。
(二)今年以来投资运行中有三个难得一见的新亮点
一是民间投资贡献率大幅提高。1-5月,全市民间投资完成76.55亿元,同比增长61.1 %,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9.2个百分点,占投资的比重为64.93%。民间投资增长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83.3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4.6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比重和贡献率都大幅过半,这是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情况。
二是重点项目带动作用大幅增强。1-5月,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47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1.29%。全市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05个,已开工62个,开工率为59.05%,完成投资32.2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7.08%,县市重点建设项目348个,已开工236个,开工率为67.82%,完成投资55.5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1.52%,明显好于去年同期。1-5月,全市亿元及以上在建项目(含房地产开发)166个,同比增加37个,完成投资53.53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45.4%。其中,本年新开工的亿元项目2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2个。今年1-5月,全市重点项目投资比重过半,新开工项目投资比重近过半,这也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好形势。
三是民生保障投资工作大幅改善。1-5月,全市民生投资10.9亿元,同比增长1.98倍。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保进度、保质量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在建保障性住房项目37个,完成投资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倍。截止5月底,全市2012年新开保障性住房9231套,开工率达到38.8%,其中,廉租住房开工1100套,开工率71.2%;公共租赁住房开工2048套,开工率33.2%;城市棚户区开工5552套,开工率39.1 %;国有工矿棚户区开工278套,开工率为23.4%;林业棚户区开工253套,开工率37.04%。今年以来全市民生保障投资大幅增长的良好态势前所未有。
二、当前全市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势头良好,但投资结构欠优、大项目数量欠缺、投资后劲不足和房地产市场发展不确定因素仍在等问题,对全市投资工作构成阻碍,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投资高速运行支撑乏力。一是大项目支撑作用危机仍在。近几年市直一些部门和一些县区储备的项目不少,但能够带动全市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储备太少,产业改造提升和拓展延伸的项目也很少,影响全市投资持续快速增长。1-5月,全市在建亿元项目(包括房地产)虽然有166个,但增速却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6.7%。从全市1-5月新增项目情况来看,具有较强带动力和牵引力的大项目仍然较少,计划总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只有 1个,远远落在兄弟市州之后。二是要素保障能力仍是短板。今年以来虽然连续两次下调银行准备金率,但短期并未见明显效果,项目的信贷资金到位仍然困难,一季度全市金融机构贷款增长15%,在全省排名12位。加上原材料、工资成本上涨,项目建设出现两头挤效应,资金面极为紧张。前期手续办理缓慢仍然是制约项目进度的主要瓶颈,部分项目受立项、规划、用地指标等因素制约,前期手续办理受阻,推进困难。 1-5月,全市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2.27亿元,仅完成年计划的17.08%;全市县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5.59亿元,仅完成年计划的21.52%。三是投资总量在全省的占比仍然较低。1-5月,全市投资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2.84 %,比去年全年的占比下降0.88个百分点。
(二)工业投资工作形势严峻。1-5月,全市工业性投资的增长幅度逐渐放慢,工业性投资拉动全市固定资产增长的主力作用削弱,目前工业性投资增速远慢于全市投资增速,工业投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1-5月,全市在建工业项目601个,完成投资62.43亿元,同比增长26.53%,低于全市投资增速15.4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市的投资的比重也由去年的59.4%下跌至52.95%;其中,在建工业亿元以上项目37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3.54亿元,同比仅增长19.37%,低于全部工业投资增速7.16个百分点。从行业看主要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95%,制造业也仅增长17.3%。从县市看主要是市直、娄星区和涟源市增长速度较低,分别为下降1.67%、增长5.92%、增长10.01%,低于全市工业投资的增速。
(三)高新技术投入严重不足。高新技术项目具有产业链长、投资规模大的特点,能够有效优化和带动工业结构的升级,提升投资质量。近年来,全国各地包括我省各市州都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和发展。但近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一直严重不足。1-5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0.47亿元,同比下降62.7%。与全市投资规模相比可以忽略不计。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施工个数太少,很难对全市工业投资的行业结构及投资质量带来有效的调整和提升。
(四)房地产调控效应仍在发酵。1-5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9.24亿元,增长速度由2月的96%回落为57.8%,呈逐月下降的趋势。由于楼市调控政策影响,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明显放缓,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48.7万平方米,同比仅增长3.62 %,离全年增长30%的高难目标相距甚远。商品房待售面积呈逐月增加态势,达到 5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5倍,为今年最高增幅。调控政策对全市房地产市场影响明显,而且调整效应仍在发酵。
三、做好下阶段全市投资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着力破解制约项目的要素“瓶颈”。首先要想方设法有效落实项目用地。统筹考虑土地要素的配置,盘活存量土地,完善和推进土地利用“三集中”,加快签约项目落地进度。积极推进以多层厂房为载体的“精品产业园”建设,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有效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其次要破解项目资金瓶颈。一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鼓励社会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重点做好对民营企业的规划指导、信息服务,为民营企业在项目申报、资金争取方面提供支持。二是加大争取央企和市外大企业入娄投资力度,继续争取中央和省政策的支持。三是加大协调银企关系的工作力度,积极向银行推荐好项目,争取一批基础产业、民生工程等项目获得银行支持。
(二)切实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水平。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对项目前期工作的调查研究、统筹调度和督促检查,有效形成以“前期推项目,项目增投资”的运行机制。建议相关部门及时跟踪把握今年以来国家新的投资政策导向,围绕“十二五”项目集群规划和部门专项规划,筛选一批符合当前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尽快启动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环境评价、节能评估等前期工作,力争早日进入国家和省的计划盘子,同时要高度重视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及时调整和补充项目库。完善相关部门和企业之间的项目联动机制,切实做好项目的包装推介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投资工作部门协调机制。一是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投资建设工作职责。建立和完善发改、规划、建设、统计多部门协调机制,充分确立统计部门在项目跟踪过程中的统计职能与监督。二是要逐步建立投资项目的开工统计登记备案制度。对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审批立项部门在建设项目立项批复下达后,要求建设主体单位必须在统计部门办理新开工登记备案手续,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送关系。三是建设部门在向投资主体发放建筑施工许可证时,必须检查是否办理统计登记手续,以利于统计监督检查,提高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时效性。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陈惠明 刘亚平]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