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娄底市商贸物流业发展较快,物流需求旺盛,商贸物流企业得到快速成长,物流业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准在逐步提高,商贸物流发展对提高全市经济增长日益明显。
一、全市商贸物流发展现状
(一)当前娄底商贸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亿元,同比增长18.0%,增幅在全省排位并列第二,与2010年相比,增幅在全省提升10个名次。截至2011年底,全市已注册商贸企业55241家,其中绝大部分为传统注册商贸企业;物流公司32家,其中从事商贸物流有10多家,从业人员5600余人;拥有各种运输车辆18717辆,吨位77441吨,全市商贸物流商品除少数大宗货物由铁路运输外,80%左右主要依靠公路运输,全市商贸物流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1、商贸流通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9%,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亿元,比“十五”未的96亿元翻了一番多,并且突破二百亿元,继2006年跃上百亿元大关后的又一新台阶。商贸流通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逐年提高,2006年为4.5%,2010年为8.8%,2011年达9.6%。商贸流通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2、商贸流通方式不断发展。全市商贸经营规模不断壮大,先后引进了步步高、沃尔玛、天虹百货等一批商业巨头,培育了天客超市、富康祥超市、新华联超市等一批本土商业企业。全市连销经营企业达23家,2010年销售额达26亿元,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1%。物流企业实力也逐步提升,全市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5家,其中大汉钢材物流中心、涟钢物流中心等在全省物流企业中颇具影响。
3、商贸流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规划、管理和引导下,娄底的消费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各种新业态、新业种,如大型综合超市、专业超市及电子商务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万豪城市广场的开业,使娄底有了第一家城市综合体,长青商业街的营业,使娄底有了第一家地下综合商业步行街。目前,由大型超市、专业品牌超市、各类市场及社区便利店(农家店)构成的多层次多方位流通业态初步形成,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中心定位清晰,商业步行街、专业特色街以及专营店、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商店、购物中心等多种零售业层次分明,营造了良好的购物消费环境。
(二)前段娄底发展商贸物流所做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构建大市场、发展大商贸,促进大流通为目标,推动全市商贸物流业稳步发展。
1、编制了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先后编制了第一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5-2020年)、“十二五”成品油分销体系规划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规划、中心城区农贸市场专项规划(2010-2030年)、全市现代物流规划和第三产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发展调研,有力地推动了商贸流通格局的发展。
2、推进了商贸流通市场建设。引进了沃尔玛等国内外知名商贸流通企业,建成了春园步行街、长青地下商业街、万豪城市购物广场,有效实施了全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开展了对全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的改造。至2011年底,全市已建、改建标准化农家店2692家、配送中心4个,农贸市场10个。2011年被列为全国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争取项目资金2250万元。2012年被列为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全市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商贸流通一体化正在加速发展。
3、加强了商贸流通市场调控。近年来,娄底市建立健全了市场监测体系,制订了市场供应应急预案,确立了一批生活必需品储备企业,成功应对2008年“冰灾期”市场供应、“问题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突发事件。监测、监管力度有效加强,确保了我市居民消费安全,商贸流通市场平稳快速运行。
4、促进了商贸流通市场发展。近年来,先后开展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摩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活动,有效拉动了我市消费。至2011年底,全市家电下乡累计销售100万台,家电以旧换新累计销售30万台,回收旧家电30万台,城乡居民获得国家财政补贴达4亿元,惠及了广大城乡居民,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二、影响当前娄底商贸物流发展的因素
(一)有利因素
1、区位优势明显。娄底地处湖南的中部,位于全省的几何中心,在长株潭经济辐射半径之内,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西连贯的节点城市,自古以来就是全省主要的战略腹地和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区位优势明显。
2、交通优势突出。娄底境内洛湛线、二广高速、娄益衡高速、207国道、320国道与京珠高速、京广线把我市与珠三角经济区紧密相联,同时娄怀高速、上瑞高速、沪昆高铁、湘黔线使把我市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紧密相接,已成为江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优势突出。
3、资源优势显著。娄底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建材、有色及深加工产品在全省及至全国占相当份量。此外,娄底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全市商贸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不利因素
1、商贸物流观念相对滞后。绝大部分人的思想观念与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不相适应,导致认识不高、思路不明、措施不力。娄底市作为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传统产业基础相对雄厚,经济发展结构不均衡明显,“重工业、轻商业,重生产、轻流通”的思维长期左右着全市发展,致使产业化乏力,全市零售多、批发少,商贸多、物流少,品牌多,数量少,不能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形成有力支撑,造成经济总量增长过份依赖于投资增长。同时,过去娄底市在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作中,也是过多地围绕第一、二产业来发展,商贸物流业发展要素不足,缺乏有效配套措施和政策来支撑,导致商贸流通业发展滞后。
2、商贸物流布局不够合理。从全市情况来看,小规模市场多,大规模市场少;零售市场多,批发市场少;综合市场多,专业市场少;大辐射、远吸纳、大进大出的商贸流通格局没有形成,致使我市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动力不足。同时,由于对商业设施的建设缺乏有力的规划控制,以市场建设为名搞房地产开发,无序设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导致不少商业、服务业设施的建设不协调,政府规划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3、商贸物流企业成长缓慢。娄底市商贸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成正比,现代化、规模化商贸物流企业较少,中小商贸物流企业占绝大多数。而中小商贸物流企业多数是由个体运营户口发展而来,商贸物流业务主要以运输为主,相对单一。产业深度开拓、集装转运、三方物流等项目基本没有开展,除钢材物流外,专业物流、转运分包物流、集散综合物流、出口外贸物流等均未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娄底市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三方物流企业、现代物流园区,加之专业物流人才短缺,土地和资金的瓶颈制约,使得我市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离打造成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加快娄底商贸物流业发展建议
(一)解放思想,完善机制。商贸物流业发展要有大思路、大举措、大发展,解放思想是前提,完善机制是关键。一是学习先进经验,到商贸物流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以开阔眼界,借鉴经验;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宣传媒体为载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三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市商贸物流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全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四是做好跟踪服务,强化规划控制,强化政策支持,强化全程服务。
(二)加快引进,着力培养。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必须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来加以推进。针对我市商贸物流现状,当前要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加快引进,加大培育,迅速形成一批特色专业市场、核心商圈和物流园区的现代商贸物流企业。一是加快引进,加大项目包装力度,主动出击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现代商贸物流企业,引领全市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二是加快整合,通过规划导向、基础配套和政策扶持,引导现有商贸物流企业向各专业市场、核心商圈和物流园区集聚,逐步改变“小而散”的现状,形成“大而专”的大市场、大物流,实现大进大出大辐射;三是加快培育,充分利用全市现有物流资源,着力改变传统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各个环节分割运作的局面,促进现有运输、仓储、联运、邮政、批发等企业的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推动有条件的运输、仓储等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三)营造环境,增育人才。商贸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资金、人才、土地和服务等各种要素的强力支撑。一要制定扶持政策,给商贸物流企业在注册登记、经营范围、投资领域、税收优惠等方面进一步放宽,在征地、报批、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优待;二要设专项资金,建立市级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资金,以扶持商贸物流企业发展壮大;三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市场改造升级,推进物流园区基础配套建设,营造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硬环境;四要着力培养人才,加快现代物流业人才培养,积极引进优秀物流人才,招聘一批物流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大学生到主管物流业的政府部门工作,鼓励物流企业招聘物流专业人才。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谢超军]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