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总体平稳 赶超亟待加速

来源: 时间: 2013-04-27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好,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工业倍增”、“服务业发展”等6个“四年行动计划”,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符合中央“稳增长、防通胀、抗风险”的总体要求。但受娄底产业结构不优、外部有效需求不足等长期性矛盾和市场环境变化等短期性因素的交织影响,全市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速较大幅度下滑,县市区经济增长不平衡加剧。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季度,娄底实现生产总值201.83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与全省持平,快于全国2.4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下滑2.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4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6.16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2.26亿元,增长12.0%。

  (一)春耕备种工作扎实,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一季度,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41亿元,同比增长4.6%。一是春耕备种扎实推进。全市粮食计划播种面积为407.02万亩,同比增长5.1%,其中早稻131.96万亩,增长6.4%;农资物资准备充足,主要农资价格平稳,供需基本平衡,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各种化肥储备8.04万吨,农膜1180吨,各类种子9610吨;二是养殖业稳步发展。一季度全市出栏生猪155.26万头、牛4.34万头、羊8.32万只、出笼家禽542.89万羽,同比分别增长4.0%、5.9%、3.2%和6.6%,水产品21626吨,同比增长6.9%;三是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085家,完成销售收入29.21亿元,同比增长23.2%;休闲农业企业达632家,完成营业收入3.20亿元,同比增长22.1%。

  (二)工业增速回落较大,但产业结构有所改善。在全国、全省工业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受去年以来煤炭、钢材、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娄底规模工业增速逐月回落,但总体仍呈稳定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88.67亿元,同比增长9.3%,比1-2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一是传统支柱行业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增加值21.10亿元,增长22.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5.07亿元,增长36.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6.18亿元,增长3.3%,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88亿元,增长17.5%,以上四个行业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2.0%,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0.5%;从主要产品产量看,煤炭产量407.1万吨,增长16.0%,水泥194.50万吨,增长43.1%,锑品2.32万吨,增长51.8%;二是工业内部结构有所优化。一季度,全市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分别增长29.3%和46.0%,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20.0和36.7个百分点,而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仅增长0.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7.2%,低于上年同期6.5个百分点;三是节能降耗形势向好。受今年水电充足和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减少影响,今年一季度全市节能降耗形势较好,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246.5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 5.9%,增加值能耗2.78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5.7%。

  (三)服务业发展行动见效,第三产业质量齐升。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2.26亿元,同比增长12.0%,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0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7.4%,成为稳定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三产业占比达30.8%,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从三产业内部行业看,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是: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31亿元,增长14.3%,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48亿元,增长12.0%,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0亿元,增长11.2%,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82亿元,增长20.8%。从支撑第三产业增长的相关指标来看,大多数呈加快增长态势,如: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55.2%,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78.5%,其它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增长36.5%,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18.2%,贷款余额增长24.6%等等,这些指标增幅均高于上年同期,成为本季三产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四)投资增速持续高位,三产投资占比过半。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01亿元,同比增长38.2%,在连续两年高速增长基础上继续高位运行。一是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加快。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5.12亿元,增长43.1%,增幅大幅高于第二产业投资23.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1个百分点,成为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达53.2%,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的改善将有利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04亿元,同比增长59.5%,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4.3%,比上年同期高3.2个百分点;三是基础设施投资增势强劲。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17亿元,增长60.9%,比上年同期提高59.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1个百分点。

  (五)财经、金融、物价形势趋稳,要素环境有所好转。一季度,全市财政、金融等要素保障稳定有力,市场物价继续保持低位运行,经济运行环境有所改善。一是财政收入增长由负转正。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2.73亿元,增长3.9%,扭转了1-2月的下降局面。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22亿元,增长30.4%,上划中央级税收4.93亿元,下降36.1%,上划省级税收1.57亿元,下降7.9%;二是金融信贷增长加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97.51亿元,增长17.9%,增幅同比加快2.0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87.67亿元,增长23.1%,增幅同比加快5.9个百分点,新增贷款余额37.64亿元,居全省第7位,金融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三是市场物价低位小幅回落。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0%,低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6%,涨幅低于2月份0.7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1.1个百分点,市场物价继续低位小幅回落。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需要关注并加以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工业运行面临诸多压力。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7.4个百分点。当前娄底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主要工业产品价格继续下行。今年娄底煤炭、钢材、锑品、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价格在上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继续下行,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8.6%,低于上年同期2.4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投资尤其是技改投资大幅放缓。1-3月份,全市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7%,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8.5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0.8%,低于上年同期6.2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同比下降13%。通过前段时间对各县市区的实地调查摸底,今年能纳入规模工业统计的新建新投产企业不足20家。三是工业发电量、用电量持续回落。工业运行与工业用电、工业发电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互为因果,工业用电量制约工业增长的关键指标。娄底每年上半年发电指标和用电指标都往往较低。今年一季度,受降水丰富、用电下降等客观因素影响,全市发电量只有30.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0.0%,导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3.83亿元,同比下降17.0%,下滑幅度大于整个工业,直接导致工业加速下滑。而发电量的减少表明发电厂用电量减少,导致全市工业用电量下滑,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为19.9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6%,降幅比1-2月扩大了1.3个百分点。

  上述因素叠加,导致娄底工业企业盈利能力稳定性差。一季度,全市664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54亿元,同比呈恢复性增长82.7%,但与前两个月大幅增长1.35倍形成较大差距。特别是重点企业华菱涟钢在前两个月盈利的基础上3月份当月亏损7810万元,冷钢一季度亏损960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亏4716万元。

  (二)消费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在刺激消费政策全面退出等因素影响下,娄底消费市场有所降温,消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0%,与全省持平,但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6个百分点。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住宿餐饮业增长放缓。全市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回落了3.1个百分点;二是限额以上企业支撑作用减弱。一季度,全市限上单位实现零售总额39.45亿元,同比增长16.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5.4个百分点,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比上年同期回落了3.8个百分点;三是原有的消费热点消退,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额中,原有的消费热点逐渐减弱,增幅大幅下滑:其中家具类仅增长11.6%、石油及制品类仅增长3.5%,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1.9和31.8个百分点。

  (三)财税收入结构有所退化。一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达到了7.3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5.1%,税收收入8.89亿元,同比仅增长4.8%,增幅低于上年同期18.1个百分点,低于非税收入80.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4.8%,低于上年同期12.4个百分点,收入结构出现不太合理现象。其中与经济活动关联最强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46.6%,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缴增值税3.2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4.9%。全市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增速下滑,占比下降,一方面是受消化上年年底预缴过头税的影响,导致今年一季度入库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工业、商贸等实体经济增速放缓。

  (四)各县市区增长很不平衡。从一季度主要指标增长情况看,县市区之间发展差距呈扩大趋势,其中:GDP增长最快的冷水江市12.4%,最慢的娄星区8.5%,速度相差3.9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长最快的新化县16.9%,市直工业下降9.6%,相差26.5个百分点;投资增长最快的万宝新区60.8%,最慢的娄星区24.2%(含市直和区属,其中区属增长43.0%),相差36.6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增长最快的娄底经开区24.4%,最慢的娄星区下降1.9%,相差26.3个百分点。

  三、对下阶段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下一阶段全市上下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运行大环境变化,围绕全国全省新形势、新政策和新要求,积极化解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加大帮扶企业力度,力促工业脱困。从娄底的经济结构看,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在50%以上,工业仍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稳定全市经济增长速度至关重要。一是要把握政策机遇,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近年来国家主动调控,放缓经济增速,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娄底近日成功跻身全国95个地级老工业城市之一,将连续10年在投资、财政、融资、土地等方面享受国家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关政策,这些对娄底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机遇;二是要继续深入开展“工业企业帮扶”行动,尤其要对增长缓慢、运行困难、效益下滑的重点骨干企业实施重点帮扶,帮助企业解决市场、资金、劳动力等实际问题,减轻企业发展压力,改善企业要素和环境保障,引导企业紧跟市场需要开发产品,增强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内在活力;三是要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合理整合园区资源,着力解决园区发展瓶颈,培养园区产业核心竟争力,形成各园区产业优势。

  (二)加大项目落实力度,力促建设提速。项目是投资的载体,项目建设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当前,娄底正处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机遇期,刚性投资需求切实存在,潜力巨大。因此,要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通过项目建设来扩大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全市经济健康发展。一是要更加重视项目谋划。一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299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增项目仅1个,全市投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续建项目和新开工的小项目支撑。因此,要积极谋划一批事关娄底发展大局重大项目。二是要更加重视项目落地。着力破解项目落地的突出问题,强化土地、资金、环境等要素配置。三是要更加重视项目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推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尤其要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时限提速、审批程序简化。

  (三)加大促进消费力度,力促消费升温。当前娄底整体消费水平仍然较低,人居消费支出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但全市居民储蓄存款持续较快增长,一季度娄底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9.61亿元,增长18.2%,快于全市消费增长5.2个百分点,消费增长潜力和空间巨大。一是着力要扩大消费,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消费环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措施提高居民消费意愿,积极落实相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提高城乡居民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同时,加快以电子商务、网络电视购物为主的新型消费方式发展,培育文化、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结构;二是要加速推进城镇化,释放内需潜力。城镇化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城镇化率的提高能直接拉动消费和有效投资的增长。因此我们要科学规划,按照娄涟双、冷新一体化融城发展的总体战略,合理确定城乡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功能区划以及城市发展规模和建设速度,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水平。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陈惠明 张茂华 秦金莲 肖泉]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