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缓中趋稳 后期增长压力犹存

来源: 时间: 2013-07-0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充满挑战的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娄底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好,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和“工业倍增”“服务业发展”等6个“四年行动”计划,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稳中趋缓。经济运行中既出现了一些可喜的积极变化和新的亮点,也存在不少困难和新的问题。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供给方面:农业农村经济有序推进,高端工业发展提速,第三产业量质齐升

  农业农村经济有序推进。今年以来,娄底各级深入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推进“三农”工作,全市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一是种养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市春夏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73.7千公顷,增长1.7%;药材面积7.9千公顷,增长21.5%;蔬菜面积22.34千公顷,增长30.3%;春夏收农作物面积为12.96千公顷,增长1.3%,实现总产量2.74万吨,增长3.7%。预计上半年生猪出栏270.4万头,同比增长2.5%。二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来势喜人。截至6月,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085家,实现销售收入48.69亿元,增长23%;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5家,实现销售收入35.02亿元,增长23%;休闲农业企业632家,完成营业收入6.58亿元,增长22%;全市工商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901个,成员8.99万个,带动非成员农户数12.26万户。三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46个列入全市“四个一批”农业农村类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其中37个在建项目5月底止完成投资9.34亿元,完成上半年计划任务的93.4%;新农村建设由过去单个办点示范向精品示范、办点带片、连片推进转变,环境整治四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初步预计,上半年全市可实现农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4.3%左右。

  高端工业发展提速。在全国、全省工业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受去年以来煤炭、钢材、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娄底规模工业增速有所回落,但总体仍呈稳定增长态势。1-5月,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147.76亿元,同比增长9.2%,增幅同比减缓5.6个百分点。可喜的是,在钢铁、火电、煤炭、水泥、有色、化工等资源产业和高耗能产业受国内外经济发展大环境和政策调控影响,增速大幅减缓的不利形势下,高端产业发展逆势提速。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增长。1-5月,全市规模工业中六大高耗能产业实现增加值67.5亿元,增长3.4%,低于规模工业增速5.8个百分点;而同期高加工度工业实现增加值34.7亿元,增长13.6%,高于规模工业增速4.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58亿元,增长17.7%,高于规模工业增速8.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1.25亿元,增长11.2%,高于规模工业增速2.0个百分点。这对加快娄底资源型产业结构转型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信心,拓宽了思路。

  第三产业量质齐升。一是第三产业增长提速,比重提升。初步预计,1-5月,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5.21亿元,增长10.6%,高于GDP增速0.5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4.1%,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0%,比上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二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更趋优化,房地产业、公共服务和社会民生等非营利性服务业投入加大,增速加快。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12.0%,同比加快7.8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8亿元,增长20.8%,同比加快10.9个百分点。三是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体。上半年预计,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54.2%,比第二产业高8.6个百分点。从市劳动部门了解到,娄底市上半年用工总需求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12.4%、36.8%、50.8%,其中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用工需求强劲。

  (二)需求方面: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居民消费稳定增加,进出口贸易继续滑坡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娄底固定资产投资承接了前两年高速增长态势,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效改善,项目建设工作有序推进。1-5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16亿元,同比增长37.5%,增速继续居全省前列。支撑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是房地产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两大领域。全市房地产业完成投资43.46亿元,同比增长60.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6.7%,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3%;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0.92亿元,同比增长64.8%,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5%,拉动固定资产投资10.3个百分点。说明政府和投资商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前景依然充满信心。

  居民消费稳定增加。消费市场总体保持供需顺畅态势,消费需求稳中有升。1-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1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高于1-4月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全市消费流通有两个积极变化继续得到巩固。一是城乡消费增幅差距逐渐缩小。1-5月,全市城镇零售额增长13.2%,乡村零售额同比增长13.0%,城乡消费增速差距较上年同期缩小0.9个百分点。二是家庭消费保持旺盛增长。1-5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中,家用电器类、中西药品类、建筑及装璜材料类和汽车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8.1%、29.6%、39.5%和30.0%,均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

  进出口贸易继续滑坡。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日趋盛行,娄底进出口贸易在上年大幅下滑的基础上继续滑坡,特别是出口大幅回落。1-5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6.19亿美元,同比下降14.9%,其中出口0.7亿美元,下降49.0%,进口5.49亿美元,下降6.9%。娄底外贸产品以铁矿石、钢材和锑产品为主,产品结构单一,受国际市场影响大,是影响进出口贸易下滑的主要原因。

  (三)运行质量方面:转型发展涌现出新的势头,企业效益呈恢复性增长,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转型发展涌现出新的势头。在增长放缓,运行困难增多的严峻形势下,全市调整转型发展涌现出一些好的势头。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有新进展。一季度,全市一、二、三产业之比由上年的11.7:58.4:29.9调整为11.5:57.3:31.2,第三产业摆脱了近10年来持续低于经济增长的状态,速度加快,占比提升;在全省位列第2位,摆脱了长期排位靠后的局面;二是工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新兴产业、低耗能产业增长加快,规模扩大;三是投资结构继续向第三产业倾斜。1-5月,全市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3.3亿元,在上年同期大幅增长62.3%的基础上又实现60.4%的高速增长,房地产业、新兴服务业、商贸物流园建设加快推进,投资结构改善,将有力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企业效益呈恢复性增长。初步统计,1-5月,全市664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66亿元,同比增长34.1%,增幅同比提高29.3个百分点。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生产效益稳定回升,推动了规模工业经济整体效益改善。华菱涟钢5月钢材、生铁产量分别为62.06万吨和65.5万吨,当月同比分别增长14.8%和12.5%,扭转了一季度产量下降的局面,当月实现盈利2836万元,同比扭亏增盈7336万元,前5个月,涟钢同比大幅减亏2.51亿元;金电5月当月发电量6600万千瓦时,同比增加5100万千瓦时,亏损也有所下降;双峰海螺、湖南海螺生产、效益均呈正常增长态势。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1-5月,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14.52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02%,工业增加值能耗2.8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8.5%。节能降耗取得较好成效,一方面得益于工业内部结构调整、转型发展步伐加快,高端产业、低耗能产业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娄底占比高的高耗能产业受市场和政策调控影响生产低迷、增长放缓所致。

  (四)民生方面: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民生建设力度加大,为民办实事有力推进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上半年,全市从业人员规模继续扩大,就业人数稳步增加。预计全社会从业人员252.63万人,同比增长0.2%;到5月底止,全市新增就业人员1.7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1.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2万人;完成职业培训人数2.56万人;全市劳动力供求平稳回升,预计上半年用工需求人数同比增加2.22万人,求职人数增加9760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4.3%,控制在4.5%以内。

  民生建设力度加大。民生投资增长加快。1-5月,全市完成民生投资14.55亿元,同比增长33.1%,增幅同比提高40.9个百分点;财政对民生支出扶持力度加大。1-5月,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分别为12.86、9.04和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23.8%和13.7%;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顺利。截至5月13日,全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已开工11929套,开工率为54.1%,基本建成1684套,完成率22.5%;全市续建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502套,完成率35.2%。

  为民办实事有力推进。至5月底止,全市2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已经实施的18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达到或超过50%(含形象进度)的有7个,其中:城市居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农村居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各级政府价格调节基金用于保障蔬菜的生产、供应、流通和价格稳定的比例均已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扩居民蔬菜专业供应基地、解决农村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人口、增城镇就业等项目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的50%以上。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一是工业增速继续下滑,1-5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低于1-4月0.1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5.6个百分点,低于计划目标5.8个百分点,特别是5月份当月增速仅有8.7%,比4月份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二是第三产业增速有所回落,1-5月,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0.6%,低于1-4月0.5个百分点,低于计划目标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部分行业相关指标如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财政一般公共支出、住宿业营业额、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增长放缓。三是财政总收入继续负增长,1-5月财政总收入同比下降5.2%,低于上年同期26.6个百分点,低于1-4月1.3个百分点,低于计划目标18.7个百分点。

  (二)工业运行持续困难。一是骨干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由于钢价持续下跌,销售困难,费用提高,预计涟钢、冷钢全年很难达产。华银金电和华润电厂今年以来大多时候均只有1台机组发电,1-5月累计发电同比下降14.5%。钢铁、电力两个行业不景气连带影响到原煤、洗煤、焦碳的生产和效益。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也因产能过剩等不利影响而面临经营困难。二是工业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减缓。1-5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0.3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工业技改完成投资 46.04亿元,同比下降12%,已连续3个月负增长。三是工业运行相关指标支撑不力。主要工业产品价格继续下行。今年我市主要工业产品煤炭、钢材、水泥、锑品价格继续下行,尤以煤炭和水泥降幅巨大;工业用电量大幅回落。1-5月工业用电量为 47.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9%,其中5月当月工业用电量下降11.3%;工业税收大幅下降。1-5月全市工业企业实缴增值税7.13亿元,同比下降42.6%;货运周转量有所下滑。1-5月全市公路货运周转量48.9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9%,增幅回落 6.9个百分点。

  (三)投资持续高速增长面临压力。一是重点项目进度放缓。1-5月,全市296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实际开工215个,开工率72.6%,同比降低5个百分点,其中计划新开工的28个亿元项目,目前仅有5个项目开工并形成实物工作量;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8.1亿元,仅完成年计划的25.8%,进度同比减慢9个百分点。二是项目建设后劲不足。1-5月,全市施工项目1107个,新开工项目629个,同比分别增长9.4%和6.3%,增幅同比大幅减缓34.8和95.1个百分点;到5月底止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25个,仅占全部投资项目个数11.3%;其中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仅1个,从目前的施工进度看,该项目进展也不如预期。

  三、初步预测及工作建议

  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第二季度以后,全市上下加大了项目建设、企业帮扶和财税整顿力度,加大了经济运行调研、调度和调控力度,工业生产、投资建设、流通消费、财税金融等各方面工作稳中有进,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且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加,初步判断,下半年娄底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全年经济增长将好于上半年,达到11%左右。

  为了确保完成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特建议:

  (一)谋项目,力促投资持续高增长。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项目就是抓转型、抓发展。一是要抓项目谋划。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高规格的项目研究开发领导小组和政、产、研联合工作机构,加快和基础设施项目研究开发建设进度,以园区建设和城市综合体建设为平台,围绕近年来我市争取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谋划储备一批政策性基础设施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传统产品高端加工项目;二是要抓招商引资。有针对性的引进一批有实力、成长性好的大型企业进驻娄底;要针对全球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机遇,着力引进承接高投资强度、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落户娄底;三是要抓进度。针对当前大项目进展不快的现状,各项目组要进一步破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题,逐个项目明确开工和建设时限,倒排工期,争取早开工、早投资、早达产。

  (二)重帮扶,助工业经济走出困境。工业是娄底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50%以上,“工业兴,经济兴”是近年来娄底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针对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困难的不利局面,一是要抓帮扶。把工业企业四年帮扶行动计划落到实处,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实实在在的帮助企业分析研判形势,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引导企业顺应市场需求开发生产新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二是要抓环境。6月份我们实地调查走访了13户规模工业企业,其中有10户认为当前企业经营环境“一般”和“较差”,主要是税负过重和行政审批环节太多太复杂。因此,娄底应该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主要措施来抓,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务服务环境,营造工业发展的“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和“诚信宝地”;三是要抓转型。从调查的13户企业看,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比强烈,传统产业企业举步维艰,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生产、订单、价格、效益齐升。因此全市要抓住传统的资源型、高耗能产业发展遭遇寒冬的机遇,转变观念,形成合力,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同时重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强基础,实现第三产业新飞跃。第三产业发展一直是近年来娄底经济发展中的一条短腿,一大心病。为此,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去年决定启动“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已初见成效。但总量少,比重低,发展基础薄弱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为实现服务业发展新飞跃,一是要抓市场,活消费。近年来娄底第三产业占有率、消费率持续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金外流、消费外流严重。因此要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加快各类专业市场建设,提高市场品位,提高辐射能力和吸引能力,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周边地区消费。另一方面针对今年新的消费政策制约,要积极引导企业面向大众加强中低档餐饮服务和特色服务。二是要抓旅游,活文化。娄底不缺旅游资源,但景点分散,景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不完善,配套产业跟不上,包装推介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全市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全市要抓住新化县被评为全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的政策机遇,用好用活紫鹊界和曾国藩故居两张文化旅游王牌,狠抓文化旅游业的营销与发展,改变全市文化产业在全省落后的状态。三是要抓物流,活经济。娄底虽然地处湘中,但目前没有一家大型的连锁物流企业,交通瓶颈制约尚未真正缓解,生产经营物流成本高,且不方便。因此全市要狠抓物流的配套和规范化,真正把已奠基开工的湘中国际物流园打造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辐射能力强、拉动作用大、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物流园区,努力推动全市商贸物流产业实现新的发展。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秦金莲]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