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全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服务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新兴行业不断崛起,从业队伍日益壮大,经营状况稳步改善,重点领域主要工作成效显著,为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娄底服务业发展总体概况及运行特点
(一)总体规模扩大,产业比重提高。2012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00.73亿元,增长12.3%,增速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GDP增长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速近十年来首超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一大新亮点。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15.6:55:29.4调整为14.6:55.4:30,呈现出一产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的趋势。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服务业法人单位数11217个、产业活动单位数16458个,同比增长9.5%和8.1%,分别占全部法人单位及产业活动单位数的71.4%和78%。
(二)行业结构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电信、金融保险、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初步形成了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一是以批零、餐饮、交通运输为主的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2012年,批发及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及住宿餐饮三大行业,占比达到36.8%;全社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二是一些现代服务业稳步扩张,房地产、旅游、信息、通讯、中介服务等行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已逐渐成为服务业新的增长点。2012年,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通信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19.92亿元,同比增长3.6%;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5.45亿元,增长14.3%,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5.14%;旅游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2012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378.89万人次,增长45.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62亿元,增长43.85%。三是公共服务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市政公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公共信息、社会保障等服务能力有了实质性提高。
(三)投资和消费需求趋旺,服务业发展后劲日益增强。2012年,服务业累计完成投资279.93亿元,增长43.3%,大幅高于第二产业增速13.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75亿元,增长15.4%,其中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2.62亿元,增长15.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5.13亿元,增长15.3%,城乡消费市场均衡发展。在扩大消费的同时,居民消费档次提高,消费市场向高档消费品拓展,促进了住房、汽车、电信和网络等新兴服务业规模的扩大。
(四)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增大,地位日益重要。2012年,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2%,较上年提高3.4百分点。服务业成为三次产业中吸纳众多就业人口,成为消化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2012年全社会服务业从业人员突破70万人,约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8.8%。
二、当前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2012年全市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服务业仍是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与全省及其他市州相比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一)比重偏低,比较优势不突出。2012年娄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所提升,但总的来说依旧偏低,在全省仍居于后位,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2012年,娄底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比滞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2012年,娄底市服务业增加值仅占全省服务业总量的3.47%,比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低1.06个百分点。
(二)内部结构提升缓慢,传统产业比重偏大。近年来,娄底市金融业、物流业、电子商务、网络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起步晚,规模小,比重低,在总体层次上仍处于较低水平。2012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合计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达到36.8%,传统服务业依然是构成服务业的主体。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结构不合理,影响制约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企业规模总体偏小,集群效应不强。娄底市服务业大多为中小企业,整体呈小、散、乱状态。特别是一些新兴行业,不但整体规模小,占服务业的比重低,更缺乏龙头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物流企业虽数目众多,却多数是以仓储和运输为主业的粗放型企业,行业竞争力不强。旅游、居民和其他服务企业普遍偏小,由于企业规模小,资金、技术、人才问题的制约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发展壮大。
(四)市场化程度低,服务业体系不健全。一是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普遍,主辅分离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交通、医院、餐饮等服务业企业,交通运输、科研单位拥有制造、教育和其他服务业。企业专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没有发挥分工优势,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分散和割裂,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阻碍了服务业发展。同时在统计口径上,影响了服务业比重的提高。
三、加快推进娄底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节能减排压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
(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是服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加大对服务业特别是服务业中小企业的资金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对于服务业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要在财政、税收、信贷、审批、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其健康快速发展。逐步消除体制性、政策性、管理性障碍,真正放开、放手、放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领导服务业发展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合力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深化服务领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业剥离,推进垄断性行业、城市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的体制创新,进一步加快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进程。建立完善吸引、留住和用好服务业人才的长效机制,增强服务业发展智力支撑能力。
(二)积极扩大服务业需求,促进服务业发展。立足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扩大生产性服务需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够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而且是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因此要加快发展物流、商务、金融、保险、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满足居民生活消费新需求,积极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媒体、文化休闲、咨询、旅游健身、物业和装修等全方位的新型生活性服务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应适应全方位需求和新消费需求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丰富服务类型、提高服务质量,创造需求、引领需求、满足需求,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三)积极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一是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对服务业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服务业发展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二是鼓励引导多种渠道资金投入服务业行业。鼓励非国有资本、外来资本投资服务业。三是调整投资结构。扩大对商务服务、信息技术、科技教育、文化旅游、金融等行业的投资,改变房地产业投资“一枝独大”的现象。
(四)突出重点行业,全面推进服务业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确立主攻方向,突出重点,全面发展。一是充分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发挥物流业联系生产和消费、促进产业分工的积极作用,早日把娄底打造成湘中物流中心。二是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树立娄底旅游品牌,强力发展旅游经济。三是优先发展金融业。进一步创优环境,吸引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娄底;不断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健全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创新金融发展。在加快发展重点支柱产业的同时,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积极发展信息、科技研发、会展、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创新经营模式,改造提升运输、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
(五)培育壮大服务业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目前,全市服务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具有带动性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必须深化企业改革,积极培育和引导大中型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扩大有市场潜力企业的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吴萍]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