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来源: 时间: 2013-08-1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娄底市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居民致富的重要源泉,成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为建设和谐娄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与兄弟市州尤其是发达市州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阐述娄底市非公经济发展现状入手,重点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娄底市非公经济发展现状

  1、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增速明显加快、贡献突出。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65.59亿元,为2010年1.5倍,占全市GDP的比重46.4%,比2010年提高2.5个百分点;增长速度为13.8%,比全市GDP增速快1.9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75.73亿元,占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5%;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84.97亿元,占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1.6%;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4.9亿元,占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9%。各行业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经济繁荣,成为我市保增长、扩内需的重要推动力量。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51.32亿元,占全市的65.2%,增长40.4%,比全市快4.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00.85万人,占全市的77.8%,增长1.2%,比全市快1.5个百分点。

  2、非公有制工业经济成为非公经济增长的主要推手。2010-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分别增长21.2%、23.1%和18.7%,分别比全市工业增速快1.5、6.7和5.2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工业的43.0%、49.0%和50.3%,占比逐年提升;2010-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增速比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速分别快6.5、8.2和4.9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非公经济47.8%、52.3%和54.2%,成为推动非公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3、非公有制工业经济活力增强。2012年非公有制工业完成投资244.36亿元,同比增长39.8%,比全部工业投资增速快10.1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达86.4%。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0.21亿元,同比增长65.5%,比全部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快93.7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比重为34.9%,比上年提高11百分点。非公规模工业实现利润68.2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利润的79.1%,同比增长46.6%,比全部规模工业高45个百分点;应缴增值税52.8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62.0%,同比增长52.6%,比全部规模工业高12.3个百分点。

  二、娄底市非公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2年,娄底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4%,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排全省14个市州倒数第一位,与比重最高的长沙市差19.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导致娄底市非公经济在全省排名靠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三产业中非公经济比重低、增速慢。2012年,娄底市三产业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04.9亿元,占全部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34.9%,分别低于一产业、二产业非公经济比重15.6个和16.7个百分点。三产业中又以金融业中非公经济最为落后,其非公经济增加值仅占全部金融业增加值的1.7%。2012年三产业非公经济增速为11.0%,低于全部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3个百分点;低于二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速7.1个百分点。

  2、规模工业中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多为国有或国有控股。2012年,虽然娄底市工业中非公经济总量占比达到了50.3%,首次突破了50%,但支柱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中国有或国有控股占比分别为57.7%、58.3%、49.4%、67.5%和87.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也有32.6%,这几个行业的经济总量占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的71.1%。因此,规上工业中虽然非公企业有482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的74.6%,但非公经济总量占比继续提升较为困难。

  3、非公工业企业大多集中于传统产业,经营日趋困难,增长后劲不足。娄底市非公规模工业企业主要集中于煤炭、水泥、铁合金、有色、铸造等行业,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弱。在全市482家非公规模工业企业中,2012年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仅14家,其中过10亿元的仅6家,而1亿元以下的有296家;从所属行业来看,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仅煤炭开采和洗选企业就有147家,其中还有相当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增长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佳,将来有被逐渐淘汰出局的风险。

  三、对策建议

  1、强力推进集体企业转型和改制。2012年,全市登记为集体控股的工业企业还有138家,量大面广,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历史包袱沉重,这些企业转型和改制的潜力巨大。一方面要通过引导企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对现有企业生产设施、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实现装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产品高端化,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控制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企业进一步改制,增强企业活力,同时也可以壮大非公经济队伍,真实反映我市非公经济实力。

  2、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在兼顾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要有侧重、分层次,优先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基础条件、能够突破关键薄弱环节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行业,实行优先发展。今年,在传统工业遭遇寒冬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逆势上扬,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对全市1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生产经营情况好于上年同期的6家,持平的5家;认为三季度至年底行业形势会更好的5家;1-5月实现盈利的9家;本季投资增加的7家,计划下季增加投资的6家。

  3、加快推进兼并重组进程。农机产业巩固原有整合的成果,加强企业之间的配套与分工协作,鼓励小企业围绕农友、五峰等重点企业做配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煤机和电子陶瓷产业要加紧组建煤机装备和电子陶瓷产业发展战略同盟,对全市的30多家煤机生产企业和20多家电子陶瓷生产企业力争兼并重组为4-5家大型企业集团或战略同盟,打造成中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小型煤机生产基地和电子陶瓷生产基地;煤矿要加快集团化建设进程,争取完成数家大型煤矿集团的组建工作。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刘乐明]
[审核:吴天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