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工业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所拥有资源的作用,获得创新收益的实力及可能性。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在当前传统产业经营困难、产业结构面临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推动规模工业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积极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对于促进全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
(一)企业科技活动机构增加。2012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拥有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的机构51个,比上年增加2个,有科技机构的企业占有科技活动企业总数的51.3%,同比增长2.1%。机构拥有科技活动人员1850人,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为29.4%;机构中博士和硕士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为5.9%,机构中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47亿元,同比增长8.9%。企业科技活动机构的增加,科技人员总体素质的提高,使企业自主创新的专业化和资源集约程度得以提升。
(二)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增多。科技活动人员是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2012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拥有科技活动人员6292人,比上年增加367人,同比增长6.2%。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2873人,占科技活动人员的45.7%,同比增长15.1%;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人员3196人,占科技活动人员的50.8%,同比增长6.5%。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R&D人员不断增加,共有2480人,占全部R&D人员的77.6%。我市龙头企业华菱涟钢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参与科技活动的有1596人,其中有高中级以上职称的1075人。
(三)自主创新经费投入加大。2012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达到20.51亿元,同比增长7.9%。规模工业的R&D经费支出达12.64亿元,同比增长11.8%,占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的61.6%。其中,试验发展经费10.83亿元,同比增长16.4%。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份额的不断增加,反映出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主体地位的提升。
(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专利申请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产出能力。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287件,同比增长52.7%,平均10户企业申请专利4.3件。其中,发明专利99件,同比增长20.7%,占专利申请数的34.5%。
新产品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直接成果。2012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07.0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14.1%;新产品销售收入191.45亿元,新产品销售率达到92.5%。
(五)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更加活跃。2012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开展科技活动项目312项,比上年增加50项,同比增长19.1%。其中,大中型企业开展科技活动项目192个,增加5.5%。有科技活动的企业81个,增长30.6%,其中大中型企业18个,增长12.5%。
二、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的不足
(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偏淡。娄底工业是在煤炭、锑矿等资源开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期形成的粗放型、资源消耗型增长模式使企业主创新意识淡薄。规模工业企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只有81家,仅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12.2%,其中大中型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18家,占大中型企业的17.8%。企业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原有企业发展模式的依赖性仍较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有待于进一步巩固。
(二)企业自主创新经费偏低。2012年,全市规模工业R&D经费支出12.64亿元,只占全省规模工业R&D经费支出的5.5%。发达国家企业的R&D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一般为3%左右,其中高新企业一般为5%左右,而我市企业这一比重只有0.87%。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不足,不能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偏少。2012年,全市规模企业共拥有51个科技机构,可科技机构配置不高,机构中硕士研究生84人,占机构人员的4.5%,博士研究生只有25人,占机构人员的1.4%,有一半以上的科技机构没有博士生,研究生也平均不到2人。缺乏核心创新人才,企业难以开展先进、高端的科研活动。企业普遍反映随着科技投入的加大,企业创新人才不足逐渐成为自主创新中最突出的矛盾,制约着企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一是产品技术含量低。虽然企业专利申请数有所增加,但发明专利在全部专利申请数中所占比重仅为34.5%,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二是新产品开发力度弱。2010年,全市新产品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0.5%,2011年为18.6%,2012年下降到14.5%。可见,近几年来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呈逐年递减的态势。三是企业生产经营严重趋同。据调查,全市有39家电子陶瓷企业,其中新化县有23家,全部生产结构陶瓷。双峰县的小型农机生产企业、冷水江市的锑品冶炼企业、涟源市的煤矿机械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工艺基本相同,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提升规模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推动企业成为真正的自主创新主体。目前我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缩小差距,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进一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另一方面要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快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最后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自主创新中的导向作用,在产业技术发展中的牵引作用,真正使自主创新成为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中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高科技人才,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要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以确保企业在不同的创新发展阶段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企业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建立多元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全市目前要以创建科技强市、强县为契机,在政府加大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的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研发投入,努力提高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同时,要研究建立全方位的自主创新投入资金保证体系和自主创新投资的风险与担保机制,以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四)正确处理好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坚持自主创新,绝非排斥技术引进,而是要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结构调整的加快,企业今后必将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因此要在消化吸收上多做文章、做足文章。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引导消化吸收再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制定落实鼓励技术引进后消化吸收的政策,以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李荣健]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