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娄底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及2014年展望

来源: 时间: 2014-03-0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3年,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娄底市固定资产投资紧紧围绕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狠抓基础设施、现代产业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投资,达到了以项目促投资、以投资促发展的良好效果。全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7.57亿元,比上年增长35.3%,整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一、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呈现“三个大幅提升”

  一是第三产业投资贡献率大幅提升,投资贡献过半。2013年,第三产业投资397.98亿元,同比增长41.7%,占全市投资比重50.5%,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7%,比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0.1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全市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有利于助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4%,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

  二是民间投资贡献率大幅提升,投资贡献近六成。2013年,民间投资467.6亿元,同比增长35.7%,高于全市投资增速0.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59.4%,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8%,拉动全区投资增长21.1个百分点。随着国家和全市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全市民间投资活力不断增强。民间投资为全市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是亿元项目投资贡献率大幅提升,投资贡献超五成。2013年,全市亿元及以上在建项目(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279个,同比增加59个,完成投资340.5亿元,增长44.3%,比全市投资增速高9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43.2%,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8%,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7.9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重大项目投资是支撑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

  (二)保持“三个高速增长”                    

  一是国有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政府主导投资成为本轮投资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2013年,国有投资298.7亿元,同比增长43.8%,高于全市投资增速8.5个百分点,高于非国有投资增速13.1个百分点。

  二是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促进城乡面貌改善。2013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163亿元,同比增长44.5%,增速高于全市投资增速9.2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20.7%,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6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27.1亿元,同比增长46.2%,交通运输和仓储完成44.5亿元,同比增长43.3%。

  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房地产开发业投资是支撑全市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201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业投资119.4亿元,同比增长47.1%,占全市投资比重15.2%,占第三产业投资比重30%。商品房销售继续向好,商品房销售面积37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2%。房地产业投资有力支撑全市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第三产业投资和增加值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展现“三个力度加大”

  一是重点项目力度加大,远超去年全年水平。至2013年12月底,市级“四个一批”中293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6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23.1%,比去年同期高7.9个百分点,各组完成情况比较平衡。实际开工项目280个,开工率为95.6%,比去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列入“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的402个县市区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43.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4.5%,比去年同期低4.1个百分点。实际开工项目394个,开工率为98%,比去年同期高2.4个百分点。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力度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生积极影响。201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共计完成12.9亿元,同比增长100.4%。这些投资完成后,全市的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也将进一步得到增强。

  三是第一产业投资力度加大,为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提供保障。2013年,全市第一产业投资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共完成投资31.6亿元,同比增长75.3%。投资主要集中在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以粮食产业和蔬菜大棚建设为主的设施农业;以“三黑一菌”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工程。

  二、投资运行中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出现“两个减弱”

  一是新增项目规模同比回落,持续增长动力减弱。2007-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连续7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投资总量也由2007年的153.7亿元跃升至2013年的787.8亿元,在人均投资近1.8万元的投资基础上,要保持投资平稳增长,不断增大后续项目的投资力度是关键。2013年,全市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261个,比去年同期仅增长5.6%,比去年同期回落24.7个被分点,新增项目计划投资697亿元,同比增长13.6%,比同期回落67.5个百分点,总体规模下降影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后劲。

  二是工业投资增速同比回落,拉动作用减弱。工业投资是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的主要支撑力量,但由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娄底市也不例外,最主要表现在全市工业投资增速下降。2013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57.9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3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全年2.7个百分点,增速持续低速运行,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5.4%,低于去年全年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比重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

  (二)存在“两个不协调”

  一是新建项目投资与技改项目投资力度不协调。2013年全市新建和扩建项目投资528.3亿元,占全市投资的67.1%,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完成259.2亿元,同比仅增长15.6%,远远低于全市投资增长35.3%的增速,占比32.9%。技改项目投入偏低、力度较小,对挖掘现有企业存量资源及增长潜力、加快提高技术进步及水平带来影响。

  二是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与节能减排目标要求不协调。2013年全市高能耗行业投资比重依然偏高。全市非金属矿物制等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148.6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41.5%。全市粗放型的投资发展方式仍未根本改变,产业层次较低,发展的环境、资源成本在增大,同时也给全市今后节能减排带来巨大压力。

  三、2014年投资形势展望

  投资稳定增长的有利因素:一是全面深化改革下的投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促改革、调结构、强服务的政策措施效果将逐渐显现,有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2014年国家倡导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健康服务、棚户区改造等民生改善需求旺盛,为投资增长提供了充足的项目支撑,投资增长潜力深厚。三是多重重大发展机遇叠加。2014年省政府开始实施“园区培增计划”,娄底市的长株潭先进汽车零部件制造及配套产业基地项目将加快启动;2013年娄底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省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市,相关效应开始显现;同时,2014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年,规划提出的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将加快推进,一定程度上支撑投资增长。

  投资形势面临的不利因素:一是宏观经济环境依旧偏紧。外部需求趋弱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利润空间带来挤压,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益和收益预期,投资欲望和投资能力将会受到较大抑制。二是国家不会出台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拉动国内需求。目前国家政策取向更注重于调结构转方式,强调稳中求进,对现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形势变化仅会作预调微调,以保持经济处于合理增长区间,不大可能出台大规模短期刺激政策。三是国家继续加大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力度,严格要素供给和投资管理,强化资源能源和环境硬约束,全市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短期内仍难以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面对更加严格的土地、节能、环保等管理,投资增长下行压力较大。

  综合判断201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将不断扩大,但将呈现增速逐步放缓的走势,下降幅度不会太大,有望增长30%左右。

  四、保持投资持续增长的建议

  (一) 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提升增长质量和效益。一是以化解产能过剩为契机,引导传统的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型产业向精深加工和链式循环发展转变。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食品、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引导资本从产业的低端环节转向中高端环节,提高工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三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组建农机、煤机、电子陶瓷企业集团,加强本土特色产业的整合与品牌提升;四是重点支持经济园区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

  (二)用好国家一系列提振经济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投资大发展。2014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前期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将逐步发挥作用,特别是改善民间投资环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等措施都将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服务业投资增长提供重要支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城市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品牌,对本土服务业企业实行高位嫁接,带动全市服务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引进现代物流集团,重点推进新合作湘中国际物流园区、湖南诚通现代物流园、万通国际汽贸城等重大园区和项目的开发建设。创建金融生态良好城市,推进万宝新区金融产业园、娄商广场等重大项目开发建设。积极抓住国家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业和咨询服务业。

  (三)重视项目储备和落地,推动重大项目投资平稳增长。新开工重大项目是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支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后劲和潜力所在。应结合全市实际和产业发展方向,将发展落实在具体项目上,加强全市重点投资项目的储备,着力谋划和实施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支柱和引领作用的产业项目,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针对集中开工项目进行重点督察,按照“意向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竣工”的总体要求,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土地、环评、审批等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项目推进的绿色通道,全面推动重大项目投资平稳增长。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刘亚平]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