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以稳促增 推动娄底经济在困难中前行

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 时间: 2014-04-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娄底经济总体基本平稳:农业粮油蔬菜生产基本稳定,养殖业生产有所下滑;工业生产趋稳且有一定增长,部分企业对后市预期保守;市场流通消费平稳增长,集团消费和居民消费趋于审慎;固定资产投资高位放缓,项目跟进和要素保障难度加大;地方财政收入保持正增长,增速同比大幅放缓;第三产业部分行业大幅下滑,稳增长压力增大。

  一、一季度娄底主要经济领域运行的基本情况

  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6.26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低于上年同期2.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全省0.1和1.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6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5.45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6.14亿元,增长4.3%。

  (一)农业:种植业播种面积略有回升,主要畜牧业产品量价双降。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67亿元,同比增长3.1%。主要农作物面积基本稳定。全市秋冬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87千公顷,同比增长4.1%;油菜籽播种面积31.40千公顷,同比增长7.8%;蔬菜播种面积20.55千公顷,同比增长5.4%,春夏收作物生长好于去年。春耕生产有序进行。全市计划早稻面积132.11万亩,同比增长0.5%,各地财政投入增加,农资量足价稳。养殖业是农民农业收入主要来源。一季度,我市畜牧业生产量价双降。全市生猪出栏156.39万头,同比增长1.5%,生猪存栏272.82万头,下降1.5%。全市家禽市场受禽流感影响关闭较久,家禽严重滞销。一季度,家禽出笼497.61万羽,下降6.6%;禽蛋产量6927吨,下降7.0%。

  (二)工业:传统产业维持一定增长,用电、税收、运量支撑较强。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0.3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但比1-2月减缓0.3个百分点。一是钢铁、火电等支柱行业生产有所回升。一季度,全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8.5%、11.5%和9.5%, 同比分别上升5.2、19.6和26.5个百分点;特别是华菱涟钢因为增加新的产能、生产保持稳定,产值较快增长,为稳定全市工业经济作出了较大贡献。一季度,涟钢生产钢材162.53万吨,生铁167.80万吨,分别增长29.7%和30.9%;完成工业总产值58.71亿元,增长16.5%,实现工业增加值12.14亿元,同比增长26.4%,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3.2个百分点。二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中有增。统计监测的十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九升一降”,其中发电量、生铁、钢材同比分别增长11.0%、13.1%、和7.8% ,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0%、11.4%和11.5%,水泥、锑品、原煤、洗煤、焦炭产量均保持小幅回升;三是工业运行相关指标支撑较强。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21.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0 %,上年同期是负增长6.6%;实现工业税收4.94亿元,在上年同期下降54%的基础上大幅增长51%。

  (三)投资:工业投资呈恢复性增长,投资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4亿元,同比增长26.4%,增幅同比减缓11.8个百分,但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8和4.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一是工业投资呈恢复性加快增长,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完成37.2亿元,同比增长38.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8.5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9.1%,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5.6个百分点。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8.8亿元,受去年同期基数偏低的影响,同比大幅增长82.2%。从技改投资投向看,传统的高能耗企业改造升级投资力度明显加大,煤炭开采及洗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五大行业完成技改投资21.1亿元,占全部技改投资的73.3%;二是民间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担当着投资增长的主角。一季度,全市完成民间投资58.4亿元,同比增长43.3%,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6.9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70%;三是房地产投资高位大幅回落,对房地产投资的依赖度降低。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趋紧,楼市需求增长速度放缓,全市房地产投资在前两年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理性回落。一季度,全市房地产新开工面积5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2%,房地产销售面积30.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4%,而待售面积高达79.1万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长97.2%。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3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39个百分点。在房地产投资大幅减缓情况下,我市投资仍能保持较快增长,投资对房地产的依赖度有所降低。

  随着政府投资收紧、企业贷款增速放缓和企业自筹资金难度加大,资金偏紧状况还将持续并强化;政府投资回落又将导致其对民间资本投资引导作用减弱,工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持续回落。预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5%左右运行。

  (四)消费:社会消费增速稳中趋缓,集团和居民消费趋于理性审慎。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29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水平0.8和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消费市场在连续三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增势略有放缓。从消费市场的特点看,一是节日消费拉动作用突出。一季度节日消费集中,各大商家充分利用节日商机扩大销售。中心城区的步步高、天虹、天客和通程电器4家大中型商场、超市一季度实现零售额2.69亿元,同比增长18.5%;二是限额以上单位支撑作用明显。去年,全市继续狠抓了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的申报入统工作,全市限上法人单位增加到285家。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52.06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9.6%,同比增长15.9%,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72.1%,稳定了全市消费较快增长。

  随着落实“八项规定”、反腐倡廉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政府消费、假日经济、会议经济持续放缓;居民收入受GDP、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影响,短期难有较快增长,居民消费趋于理性,社会消费增速同比回落。预计上半年消费增速在12.5—13.0%区间变化。

  (五)财政:地方财政增收大幅回落,民生支出快于财政支出增速。一季度,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5.96亿元,同比增长14.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46亿元,同比增长7.6%,低于上年同期22.8个百分点,但高于1-2月6.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9.37亿元,同比增长5.4%,高于1-2月6.1个百分点;财政支出48.76亿元,同比增长10.5%,支出步伐有所放缓,但支出重点进一步向民生项目倾斜。一季度,全市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支出30.53亿元,同比增长23.7%,高于财政支出13.2个百分点。

  二、重视把握和解决全市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当前,娄底经济运行中传统支柱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稳定性差,第三产业业态单一水平较低,在全国和全省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环境下,增加了全市经济运行要素保障的难度、结构转型的难度和持续快速赶超的难度。必须重视把握和逐步解决全市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娄底经济运行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和相对合理位置。

  (一)重点关注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几个领域

  1、第三产业增长急剧下滑成为影响GDP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3%,增速低于上年同期7.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在全省的排位从上年同期的第2位下降至第12位,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7%,同比下降18.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同比减少2.4个百分点。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的15个主要指标中,有11个指标增速同比大幅回落,其中5个指标负增长,特别是占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的行业指标均大幅下降或负增长:一是交通运输业增速回落较大。一季度,全市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9.4%,低于上年同期4.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0位;铁路运输总周转量下降9.9%,低于上年同期11.7%,导致占全市第三产业19.2%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仅增长1.6%,低于上年同期4.2个百分点,仅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3个百分点;二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出现负增长。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下降1.9%,低于上年同期57.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2位,导致占全市第三产业15.2%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加值仅增长2.8%,只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4个百分点;3、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大幅下降。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体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5.2个百分点,导致占全市第三产业10.4%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下降4.8%,影响第三产业下降0.2个百分点;4、房地产业增长大幅放缓。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9.4%,低于上年同期107.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3位,导致占全市第三产业4%的房地产业仅增长1.0%,对第三产业增长拉动甚微。下一阶段,这些指标如不能有效回升,将继续减缓第三产业总体的增长速度。

  2、从统计调研分析情况看,上半年工业经济增速有下行压力。一是涟钢低基数影响逐步消除。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0.5%,主要是涟钢上年同期低基数效应。4月以后,这一影响将逐步淡化,涟钢增长速度会逐步回归正常;二是涉煤行业生产经营日趋艰难。当前宏观经济依然趋紧,煤炭价格持续走低,市场需求低迷,加上煤炭产业调整政策尚未稳定和长时间停产整顿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市涉煤企业大多生产经营艰难,普遍存在等待观望心态,矿井停产半停产现状普遍,债务负担沉重,亏损持续加剧;三是工业企业效益下滑,企业亏损面增加。1-2月,全市7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63家,同比增加8家,实现利润8.77亿元,同比增长9.6%,增幅减缓13.7个百分点。重点工业企业华菱涟钢、冷钢、湖南宜化、闪星锑业均出现不同程度亏损。四是企业对发展前景预期不乐观。在市统计局问卷调查的19户规模工业企业中,13户企业认为“市场需求减弱”,9户企业认为企业存在“产能过剩”,15户企业对上本年预测本行业运行状况 “一般”或“较差”;在抽样调查的57户规模以下企业中,19户处于关停状态,关停企业占比达34.6%,比上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

  3、当前全市投资和消费两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投资领域中,项目开工建设进度不理想,大项目投资力度相对减弱。一季度,全市施工项目707个,同比仅增长5.2%,其中新开工项目188个,同比减少111个,大幅下降37.1%,且新开工项目规模偏小,188个项目中无一个亿元以上项目;在建亿元项目113个,同比减少2个,亿元项目完成投资23.2亿元,与上年持平,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7.8%,同比降低7.4个百分点。消费领域中,中央“八项规定”对抑制和规范公款消费影响巨大,高端烟酒、餐饮等消费“退烧”,集团消费和会议经济对消费的支撑左右大幅下降受此影响,我市中高档住宿、餐饮业面临转型发展阵痛,经营现状很不乐观,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49家限额以上住餐企业中,近四成企业营业额同比较大幅度下降,其中恒丰大酒店、清泉大酒店、金香大酒店、华泰大酒店、新化鸿宇等企业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均在20%以上。

  (二)着力防止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进程停滞

  一是进一步把“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做实做细,防止第三产业滑坡。第三产业增长大幅下滑,一季度增长4.3%,低于上年同期7.7个百分点,低于第二产业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步伐放缓,一季度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5%,低于第二产业22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2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比为49.8%,同比回落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很合理,过于依赖公共服务业和传统流通业增长,生产性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发展缓慢、比重偏低。二是进一步重视“两高一新”产业项目的引进建设。从工业生产看,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加快,完成增加值41.23亿元,同比增长12.0%,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1.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规模工业1.5个百分点;而另一方面,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下降3.3%;从投资结构看,一季度,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增长加快,占比偏大。如非金属矿物品制造业、采掘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共完成投资19.8亿元,增长60.1%,增速高于全市投资增长33.7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53.2%,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23.7%;而同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仅2.1亿元,只占全市投资的2.5%;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15.4亿元,同比仅增长4.3%,低于全市投资22.1个百分点。去年传统工业经济投资和生产同比大幅下滑,“两高一新”产业增长一度成为难得的“亮点”,今年已经风光不再,说明我市在“两高一新”产业发展上后劲不足。

  (三)竭力改善经济运行的要素保障环境

  一是关注银行信贷收紧加剧资金紧张状况的问题。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63.79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低于上年同期10.1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贷款33.95亿元,同比少增3.7亿元,贷款投放有所收紧。特别是短期贷款同比仅增长6.9%,低于上年同期16.4个百分点,比年初仅增加7.35亿元,同比少增11.97亿元。在市局开展问卷调查的19户规模工业企业中,13户企业存在“资金紧张”;二是重视民间融资矛盾凸显加剧企业融资和生产困难的问题。企业融资难、项目资金缺是个老问题,一方面,近年来由于监管措施不规范不到位和银行贷款太难太复杂,企业筹措资金更多的依赖于民间融资,融资成本大幅提高,企业利润空间严重受挤;另一方面千军万马、倾家荡产式的民间借贷,资金安全无法保障,极易引发社会动乱,引起人心惶惶,导致经济、社会不能正常运转。近期全市经开区因为个别企业民间融资恶性事件影响已波及园区部分企业,挤兑现象严重,过激行为不断,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进行,这一现状,在全市各县市区不同程度普遍存在,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四)重视县市区增长不平衡对全市运行的影响

  从生产看,一季度,双峰、新化规模工业分别增长14.9%和14.8%,高于全市规模高于增长,但两县市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的20%左右,对全市工业增长拉动不明显;而涟源、冷水江、娄星区区属仅增长5.9%、5.0%和2.3 %,经开区下降1.0%,拖累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长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从收入看,娄星区、双峰、新化、经开区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均保持了13%以上的较高增速,但冷水江、涟源两个财政大市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均负增长12%以上,从2013年收入数据看,冷水江、涟源两市总收入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20.2%和13.1%,今年一季度两市分别下降18.0%和12.9%,影响全市财政总收入少增长4.1和1.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下降14.3%和14.8%,影响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少增长3.2和2.0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一季度,娄底经济在国内外复杂环境下艰难运行,经济增速回落较大,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年初预期。但经济运行的基本面还是好的,投资、消费、进出口、工业、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保持稳定增长,全市经济总体基本平稳,经济运行中一些新矛盾、新问题也已初露端倪。下一阶段,我们要客观看待理性分析当前数据,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正视困难和问题,对照全年各项目标,抓紧抓实各项工作,确保今年全市经济继续保持稳健运行态势。一是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二是采取强有力措施,阻止民间融资事件进一步恶化和蔓延,制订出台切实可行的民间融资政策措施,规范民间借贷,减少融资风险;三是继续大力推进“工业企业四年帮扶行动”,真帮实扶为工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际困难,稳定工业增长;四是加快项目开工和投资进度,结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项目开发建设力度,确保有效投资合理增长。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陈惠明 秦金莲]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