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娄底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 时间: 2015-04-2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随着“四期叠加”影响的持续加深,一季度娄底经济运行总体放缓,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同比回落较大。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度沉着应对、主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与前两个月比,全市经济呈现小幅回升态势,在新常态下保持了基本平稳,特别是第三产业、投资、消费、财政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积极变化。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4.68亿元,同比增长5.5%,低于年度预期增长目标3.0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3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8.14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1.20亿元,增长6.8%。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55亿元,同比增长3.2%,高于上年同期0.1个百分点。一是种植业来势较好。全市春耕生产有序推进,农资准备较为充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稳定,春夏收农作物长势良好,预计收成好于往年。全市油菜籽播种面积33.02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0.24千公顷,产量31.67万吨。二是生猪养殖形势严峻。今年以来,娄底生猪养殖量价双降,加之养殖成本偏高,养殖户持续亏损。一季度,全市出栏生猪153.26万头,下降2.0%,存栏生猪260.54万头,下降4.5%。三是农业产业化和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全市113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15.4%,全市720家休闲农业企业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12%。

  (二)工业经济低位运行。一季度,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2亿元,同比增长5.0%,继续延续上年以来下滑态势,低于年度预期增长目标4.0个百分点。从重点监测的十种主要产品产量来看,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降多升少,除了水泥由于湖南海螺二期投产产量大幅增长21.3%以外,钢铁、发电量、焦炭等产量基本持平,原煤、氮肥、锑品分别下降20.2%、12.4%和17.2%。但在整体下行的态势下,也呈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一是非公经济较快发展。一季度,全市非公有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0.72亿元,同比增长11.2%,高出全市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1.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8.7个百分点,非公经济主导地位日益凸显。二是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逆势发展。一季度,医药制造业、农业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等产业分别增长12.9%、145.1%、139.6%和26.3%,均快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长。从实地调研情况看,一些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如致科铸造、健缘医疗等企业还实现了逆市快速发展。

  (三)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一季度,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1.2亿元,同比增长6.8%,低于年度预期增长目标2.7个百分点,但高于上年同期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1.7%,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38.8%,比上年同期提高20.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GDP增长2.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7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相关指标看: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分别增长10.9%和11.0%;证券交易额同比大幅增长131.6%,高于上年同期133.7个百分点;其它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0%,高于上年同期15.5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9.1%,高于上年同期6.6个百分点。

  (四)投资进度逐步加快。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68亿元,同比增长8.7%,低于年度预期增长目标9.3个百分点,但高于1-2月22.5个百分点。一是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一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205个,比上年同期多17个,新开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35亿元,增长71.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7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当月新开工项目199个,有力支撑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由负转正。二是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一季度,全市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完成投资4.30亿元和17.09亿元,分别增长51.2%和10.8%。三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投资力度加大。一季度,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8.56亿元,增长67.4%,生态环境投资2.07亿元,增长56.4%。

  (五)城乡消费有所回升。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3亿元,同比增长9.3%,低于年度预期增长目标2.7个百分点,但高于1-2月0.9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呈现回暖态势。分城乡看,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7.85亿元,同比增长9.3%,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9.88亿元,同比增长8.7%,城乡消费增长差距比上年同期缩小0.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有所回升。一季度,全市349家限额以上法人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7亿元, 增长6.8%,扭转了1-2月负增长的局面。限额以上企业批发和零售业零售商品中,汽车类、粮油食品类、化妆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同比分别增长18.3%、19.6%、43.0%和13.7%。

  (六)财政收入降幅收窄。一季度,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3.36亿元,同比下降10.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61亿元,下降4.9%,分别低于年度预期增长目标16.0和10.9个百分点,但降幅分别比1-2月收窄13.0和20.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6.84亿元,下降26.9%,非税收入9.77亿元,增长20.7%,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1.2%,低于上年同期12.4个百分点。

  (七)金融支撑有所增强。一季度,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24.62亿元,同比增长11.0%,比1-2月加快1.5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739.94亿元,增长11.5%,比1-2月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比年初新增贷款35.7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83亿元,金融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有所加强。

  (八)社会民生继续改善。民生投入力度加大。一季度,财政对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32.21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62.7%。固定资产投资中,民生工程投资8.89亿元,大幅增长63.5%,高于全市投资增速54.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一季度,全市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3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2元,增长11.7%,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分别增长6.7%和9.9%,均高于同期GDP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指标回落明显。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着“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因此,对于当前主要经济指标的明显回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一季度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增速普遍低于上年同期,与年度预期增长目标比较差距较大,后期稳增长和完成目标的压力和难度都较大。具体来看,GDP和规模工业近十年来仅高于2008年冰灾时期增速;第三产业在2014年回落到8.1%之后,今年一季度继续回落到6.8%;投资、消费双双回落到个位数增长;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均呈现负增长。从横向比较看,无论是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比还是与其他市州比,虽然同处于回落态势,但娄底主要指标回落更快,幅度更大,在全省排位更差。

  (二)工业经济持续下行。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0%,比上年同期回落了5.5个百分点,比1-2月回落了0.4个百分点。当前娄底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主要工业产品价格继续下行,今年娄底主要工业产品煤炭、钢材、水泥、锑品价格在连续三年下跌的基础上继续下行,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为97.1%,比2月份回升0.4个百分点,但仍低于上年同期0.7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去年娄底新入统工业企业只有6家,且都是拉动作用非常有限的小企业,从今年实地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新建投产项目也很少,从工业投资情况看,一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6.23亿元,下降2.7%,低于全市投资增速11.4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0.0%,低于去年同期4.6个百分点,工业技改完成投资27.9亿元,下降3.2%。三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拖累全市工业经济增长。一季度,全市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41.78亿元,仅增长1.6%,低于上年同期3.0个百分点,低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3.4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产值看,涟钢、安石集团、闪星锑业、宜化、中兴液压、中源新材料产值分别下降23.0%、17.2%、46.7%、21.0%、54.9%和20.8%,这几家企业拖累了全市规模工业产值7.0个百分点。四是工业运行相关指标支撑不力。主要是工业用电量和工业税收大幅回落,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为 20.98亿千瓦时,下降4.5%,全市工业企业实缴增值税3.0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6.5%,而这主要两个支撑指标上年同期分别为增长10.0%和51%。

  (三)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低于上年同期17.7个百分点。一是重点行业投资增长放缓,一季度,全市采矿业投资下降46.3%,房地产业投资下降24.4%,制造业投资仅增长4.2%,这三个重点行业累计完成投资51.34亿元,同比下降13.4%,拖累全市投资增长9.5个百分点;二是民间投资有所降温,近年来,娄底民间投资持续活跃,一直是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今年以来,投资规模有所收窄,民间投资信心和意愿不强。一季度,全市完成民间投资55.52亿元,同比下降5.0%,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61.2%,低于上年同期8.8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市场继续疲软,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2.17亿元,同比下降37%,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下降34.6%,销售面积下降28.3%,房地产市场延续去年回落态势继续走低;四是投资资金供应不足,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合计141.81亿元,同比下降9.9%,其中占比达62.1%的自筹资金下降10.1%,特别是房地产资金来源下降幅度达39.3%,民间融资风波对投资信心和积极性的影响继续深入,资金到位难度加大。

  (四)消费拉动作用减弱。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3.5个百分点。一是限额以上企业支撑作用减弱。一季度,娄底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6.8 %,比上年同期回落了9.1个百分点,对全市消费的贡献率为36.4%,比上年同期回落了35.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消费增长3.3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5.5个百分点。二是重点行业影响较大。受民间融资影响,部分居民手头资金趋紧,收入预期减弱,消费信心不足,消费意愿减弱,导致部分重点消费行业受挫。一季度,全市金银珠宝类、石油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6.0%、17.4%和6.2%,服装鞋帽类、建筑装潢类同比均增长2.2%,分别低于上年同期17.7和23.1个百分点。三是重点批零企业销售下滑。一季度,全市最大的10家批零企业销售额下降7.1%,拉低了全市消费增速1.2个百分点,其中中石油、中石化因油价下降销售额分别下降20.3%和14.4%,盛益贸易下降34.8%,上海大众和娄底沃尔玛仅增长3.2%和2.9%,天虹增长10.3%,但低于上年同期7.8个百分点。

  (五)县市区发展不均衡。一季度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的情况比较突出。从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GDP:冷水江、新化、涟源分别增长7.6%、7.4%和7.3%,双峰、娄星区增长3.9%和3.0%;第三产业:新化、冷水江、娄星区和涟源分别增长8.3%、7.3%、6.6%和6.2%,双峰增长4.1%;规模工业增加值:涟源、新化、冷水江、娄星区属分别增长10.3%、9.5%、8.6%和7.3%,双峰和开发区增长3.4%和1.5%;固定资产投资:冷水江、新化、双峰、万宝新区分别增长29.3%、20.1%、17.1%和17.1%,涟源、开发区、娄星区属增长9.4%、3.8%和3.4%;地方财政收入:开发区、新化、涟源、冷水江分别增长15.8%、9.6%、3.0%和1.9%,双峰和娄星区下降12.3%和13.5%。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一)强化运行调度,明确责任落实。二季度是全市经济稳增长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各县市区、各主要指标责任部门要对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找出差距、找准问题,突出重点,主攻难点,狠抓落实;要加强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及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的调度,确保大企业、大项目不拖后腿;要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强化问责和督导,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组织突围,力争二季度全面实现企稳回升,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基础。

  (二)帮扶实体企业,稳定企业生产。要促进娄底经济运行回归到合理区间,关键是要稳定企业生产经营。从当前情况看,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减弱,盈利能力下降,资产负债率较高,部分企业已经到了生存的临界点了。因此,要进一步深入开展企业帮扶行动,详细掌握了解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针对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分类施策,切实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依法维护企业利益,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在土地供给、城市规划、园区招商、政府采购等方面为本地企业提供公平发展机会,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要帮助企业破解资金、人才、市场等瓶颈制约,强化企业发展要素保障,帮助企业走出当前困境;要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理性经营自强发展。

  (三)加强项目建设,强化投资拉动。要继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娄商回娄”战略,加强与央企等大型企业对接,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通过引进一批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带动投资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完善投资结构,从当前娄底投资结构看,房地产业、煤炭、钢铁等一些传统重点投资领域已经面临增长瓶颈,因此,要结合娄底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找准投资方向,引导投资集中到有利于改善娄底产业结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力的创新平台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寻找新的可持续的投资增长点,实现投资健康发展。二是要激发民间投资热情,娄底民间资本蕴藏巨大投资潜力,当前投资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就是民间投资大幅下降,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投资市场机制,激发民间投资热情和信心,实现政府投入与民间资本互促共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 肖 泉]
 [审核:刘 雁]
 [责编:罗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