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娄底经济运行情况

来源: 时间: 2015-07-0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5月份,娄底仍处于“四期叠加”的深度影响阶段,与前四个月比,规模工业、投资、消费均小幅低位回升,财税收入仍在负增长。但运行中也不乏积极变化:在产业转型方面,结构调整继续深入,高技术和新兴产业来势较好;在投资建设方面,基础投资、民生投资、生态环境投资快速增长。总体判断,随着娄底稳增长各项政策和工作措施效应逐步显现,主要经济指标将进入筑底企稳时期,下半年有望逐月回升。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稳中向好。1-5月,全市春夏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养殖业逐步好转,全市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一是种植业总体平稳。今年气候条件比较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来势较好,1-5月,全市春夏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71.61千公顷,同比增长2.1%,总产量2.71万吨,同比增长3.7%;蔬菜播种面积21.39千公顷,同比增长4.1%,总产量63.7万吨,同比增长5.9%。二是养殖业逐步向好。娄底生猪价格从4月份开始呈现逐步回暖的态势,而饲料价格相对平稳,目前生猪养殖已基本摆脱亏损,开始盈利,养殖户积极性有所提高,根据市场的一般规律,下阶段形势预计还将进一步转好。

  (二)工业经济小幅回升。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2%,增幅比1-4月回升了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九位,比上月前移了一个位次。一是工业结构调整呈现出一些积极变化。1-5月,全市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等新兴产业分别增长25.9%、152.8%和31.1%;全市高技术产业增长24.6%,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9.4个百分点;而同期六大高耗能行业仅增长0.7%,占比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结构有所优化。二是园区企业和非公企业保持稳定增长势头。1-5月,全市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和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分别增长10.1%和9.6%,分别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4.9和4.4个百分点,园区企业和非公企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小幅回升的主力。三是工业支撑指标有所好转。5月当月全市工业用电量7.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转负为正,1-5月累计全市工业用电量 28.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7%,降幅比1-4月收窄1.1个百分点;1-5月全市工业增值税6.19亿元,同比下降18.1%,降幅比1-4月收窄10.7个百分点。

  (三)投资进度有所加快。1-5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14亿元,同比增长13.0%,增幅比1-4月回升5.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3位,比上月前移了一个位次。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37亿元,增长60.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1.08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5.68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进一步提升。5月份投资增长回升,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项目开工进度加快。1-5月,全市新开工项目683个,同比增长58.1%,其中有一些投资额较大的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大幅提速。1-5月,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6.83亿元,增长70.1%,高于全部投资增速57.1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76.3个百分点。三是生态民生领域投资明显增强。1-5月,全市完成生态投资7.56亿元,同比增长81.4%,比上年同期提高93.5个百分点;全市完成民生投资22.25亿元,同比增长31.9%,比上年同期提高15.9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低位回升。1-5月,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73亿元,同比增长9.2%,增幅比1-4月回升了0.1个百分点。从城乡市场来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46.13亿元,同比增长8.1%;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0.59亿元,同比增长17.6%。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情况看,22个大类行业中有16个保持增长,其中日常生活消费品零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粮油食品类增长25.1%,化妆品类增长29.2%,日用品类增长18.9%,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1.1%。

  (五)财政收入仍在收缩。1-5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3.06亿元,同比下降8.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48亿元,同比下降5.4%,降幅分别比1-4月扩大0.1和1.0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0.32亿元,同比下降22.7%。

  (六)金融运行总体稳健。1-5月,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12.88亿元,同比增长10.5%,增幅比1-4月提升0.4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752.78亿元,同比增长11.9%,增幅比1-4月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新增贷款余额48.62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77亿元。

  二、经济运行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工业经济回升难度较大。1-5月,全市规模工业仅增长5.2%,虽然有小幅回升,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5.1个百分点,在没有大的新建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工业投资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回升难度较大。一是重点企业、重点行业、主要产品持续萎缩。1-5月,涟钢、安石集团、闪星锑业、宜化、中兴液压、中源新材等重点企业产值分别下降24.2%、13.5%、25.3%、19.1%、23.5%和30.7%;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分别下降4.7%、18.2%、3.6%和12.8%;钢材、原煤和锑品等大宗产品产量分别下降2.1%、24.0%和27.1%,降幅比1-4月又继续扩大了1.3、1.1和1.6个百分点。这些重点企业、重点行业、主要产品的生产经营状况,拖累了全市规模工业增长。二是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规模偏小。1-5月,全市高技术产业只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9%,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等新兴产业分别只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0.8%、1.9%和0.7%。娄底高新产业仍然过于弱小,拉动作用不明显,全市规模工业增长依然受制于传统产业。三是工业投资增长乏力。1-5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90.9亿元,同比增长2.3%,仍低于全部投资增速10.7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24.1个百分点。

  (二)投资增长动力不足。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0%,与前几年投资高速增长情况相比,增幅大幅回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一是项目平均规模小。1-5月全市1292个在建项目,每个项目投资仅有172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4%。二是大项目少。1-5月,全市新开工的683个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仅6个,其中新化3个,冷水江市1个,开发区2个。三是房地产市场仍然疲软。1-5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7亿元,同比下降30.4%,商品房销售面积3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8%,预计短期内无法扭转负增长的局面。

  (三)消费市场增长乏力。今年以来娄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至个位数,消费市场增速放缓态势明显。一是缺乏消费热点带动。从1-5月消费情况看,金银珠宝类(-25.1%)、家具类(-6.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3.5%)等改善型消费热点均明显降温,消费市场缺乏热点带动。二是大类商品销售下滑。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商品中,占比最大的四个大类销售额均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占比27.1%的汽车类同比增长15.5%,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0.0个百分点;占比18.3%的石油及制品类同比下降18.4%,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4.5个百分点;占比8.7%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13.2%,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0.4个百分点;占比7.3%的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同比下降7.2%,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4.9个百分点。三是限额以上法人单位增速下滑明显。1-5月,全市349家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实现销售额63.01亿元,同比仅增长0.9%,低于1-4月3.1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16.6个百分点。四是消费外流加快。网购快速发展,高铁开通,对娄底贸易实体企业冲击较大,消费外流加速。

  三、工作建议

  (一)强化工业调度和服务。要继续深化工业企业帮扶活动,进一步落实好帮扶联系工作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对停产企业、生产下滑企业采取“一对一、零距离”的调研帮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资金、场地、人才引进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使企业恢复生产或加快生产。同时要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发展开好绿灯。

  (二)强化投资驱动。投资是当前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促进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挖掘项目潜力,强化投资支撑。一是要抓好项目招商与推进。针对当前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少、项目规模偏小的现状,进一步强化项目招商、推进项目储备;二是要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抓好已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力促项目新开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妥善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三是要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加强政府、银行和企业的沟通协调,争取金融信贷支持,引导各金融机构保障重点在建项目后续融资,保障投资项目资金需求。

  (三)强化消费转型。一是要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围绕生态旅游、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6大重点领域,大力培育通讯、餐饮、中介、养老、文化、娱乐等消费热点;二是要加快住宿餐饮企业转型,尤其是中高档餐饮单位,要从单一商务宴请、政务宴请等高档消费向普通消费转型;三是要加快发展本地电子商务市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加快我市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的对接,促进我市传统企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 秦金莲、肖泉]
 [审核:刘 雁]
 [责编:罗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