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四期叠加”深度影响和主要指标持续下行的巨大压力,娄底市委、市政府科学谋划,沉着应对,牢牢把握“发展优先、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加速转型”,全力打好六个“四年行动计划”攻坚战。上半年,娄底市经济增长回归合理可控区间。总体来看,规模工业艰难运行、低位趋稳,投资建设进度加快,社会消费小幅回升,财政收入实现总量过半,结构调整取得局部进展,社会民生继续有效改善,全市经济运行呈缓中趋稳、缓慢向好态势。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初步测算,上半年娄底市实现生产总值509.55亿元,同比增长6.5%,比一季度回升1.0个百分点,但仍低于上半年增长目标1.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6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50.69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200.5亿元,增长9.2%。
(一)三次产业有升有降,第三产业持续回升
第一产业基本稳定。上半年,娄底市第一产业增长3.7%,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高于上半年增长目标0.2个百分点。种植业稳中有增。今年气候条件比较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来势较好,且耕地抛荒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市春夏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71.61千公顷,同比增长2.1%,中草药材、蔬菜播种面积为8.87千公顷和21.39千公顷,同比分别增长3.3%和4.1%;春夏收粮食产量、油菜籽产量、蔬菜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7%、5.8%和5.9%。养殖业量减价升。上半年,全市出栏生猪266.17万头,同比下降4.0%,出栏牛9.2万头,同比增长3.1%,禽蛋产量1.36万吨,同比增长3.5%,水产品产量4.45万吨,同比增长5.5%。生猪出栏虽然下降,但生猪价格从4月以来逐步回暖,饲料价格相对平稳,生猪养殖已开始摆脱亏损区域,略有盈利,养殖户积极性也有所提高,预计下半年出栏形势会有所好转。
第二产业继续探底。上半年,娄底市第二产业增长5.0%,低于一季度0.1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4.6个百分点,低于上半年增长目标3.0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最低增速,也是拖累全市经济低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从二产业内部看,工业低位稳定,建筑业较快下滑,拖累第二产业继续探底。工业经济低位运行。上半年,剔除政策性关闭煤矿基数的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增速与1-5月持平,低于上年同期4.9个百分点。主要产业保持一定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34个大类行业中有25个保持了一定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皮革制品和制鞋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7.4%、8.8%、31.1%和6.2%。园区工业和非公企业贡献突出。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中,园区工业和非公有制工业分别增长9.8%和10.1%,分别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4.6和4.9个百分点,成为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建筑业下滑明显。受房地产萎缩影响,建筑业出现了多年来罕见的负增长,上半年,全市115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85.13亿元,同比下降4.9%,低于一季度10.2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23.7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16.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仅增长1.6%,低于一季度5.8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7.8个百分点。115家企业中,46家企业总产值出现负增长,其中4家企业无工作量,建筑业生产形势严峻。
第三产业较快回升。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同比增长9.2%,高于一季度2.4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6.6个百分点,高于上半年增长目标0.7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是推动上半年全市经济企稳回升的主要动力。从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看,金融业和营利性服务业是目前的两大亮点。金融业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回升的主动力。上半年,全国股市火爆,全市股票成交异常活跃,完成股票成交额2195亿元,同比高速增长2.9倍,带动资本市场服务业增加值大幅增长1.2倍;同时,保险行业也呈快速扩张态势,全市保险业务收入增长达28.7%;人民币存贷款增长有所加快,分别达到11.2%和13.2%,全市上半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2.44亿元,同比增长23.3%,拉动全市第三产业增长1.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GDP增长0.5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成为稳定第三产业增长的重要因素。上半年,全市电信业务继续快速增长,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经营正常,有效的稳定了第三产业增长。上半年,全市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9.7%,比上年同期加快4.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以及文体娱乐业等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16.6%,高于一季度5.6个百分点,高于上半年增长目标0.6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9.93亿元,同比增长10.0%,比一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拉动第三产业增长1.9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0.5个百分点。
(二)三大需求持续分化,投资成为主要拉力
投资进度有所加快。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2亿元,同比增长16.1%,增幅比1-5月回升3.1个百分点,高于上半年增长目标0.1个百分点,在三驾马车中,投资仍是拉动娄底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娄底投资增长近两个月逐月回升,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新项目开工进度加快。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923个,同比增长52.1%,其中6月当月新开工13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4亿元,拉动投资增长3.6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40.2亿元,同比下降15.7%,降幅比1-5月收窄14.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生态环境领域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9.93亿元,增长57.4%,高于全部投资增速41.3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50.3个百分点;完成生态投资14.07亿元,同比增长52.9%,比上年同期提高33.0个百分点。
市场消费缓慢回升。上半年,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63亿元,同比增长9.5%,增幅比1-5月回升了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升幅0.2个百分点,特别是6月份当月增速达到11.3%,回升至两位数以上,比5月份加快1.8个百分点,总体上看消费稳中有进。但与上年同期比,与上半年目标任务比、与全省平均水平比差距依然较大,分别达到3.5、1.5和2.6个百分点。从分类商品零售情况看:日常生活消费品零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粮油食品类增长32.7%,化妆品类增长27.4%,日用品类增长22.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5.6%;改善型消费热点明显降温,如家具类下降5.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仅6.9%,汽车类仅增长14.5%等。
外贸总额大幅下降。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86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43.3%,低于上年同期65.6个百分点。其中进口3.59亿美元,同比下降50.9%,出口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0%。
(三)运行效益总体下滑,居民收入跑赢经济增长
骨干企业亏损扩大。受产能过剩、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降、企业人工成本、融资成本、经营成本大幅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企业持续亏损经营,企业盈利水平下滑。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98亿元,同比下降1.2%,增幅低于1-4月3.5个百分点,尤其是大型骨干企业持续亏损,其中涟钢亏损0.93亿元,安塞乐米塔尔亏损0.91亿元,闪星锑业亏损1.08亿元,宜化亏损0.22亿元;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2.78亿元,同比下降3.1%。
财政收入有所萎缩。上半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50.94亿元,同比下降8.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3.47亿元,同比下降6.8%,均未扭转负增长的局面,降幅分别比上月扩大0.5和1.4个百分点,在上年同期下降的基础上继续下降,财政增收趋难,支出压力加大。
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上半年,受关停企业增多、财产性收入减少等因素影响,总体上看居民收入增幅有所放缓。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3元,同比增长9.5%,分别低于一季度和上年同期0.5和2.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79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1元,增长10.8%。剔除价格因素影响,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快于同期GDP增长1.1个百分点,居民收入跑赢经济增长。
(四)结构调整继续深入,新兴产业逆势上扬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从全市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业占比从上年同期的11.6:50.8:37.6调整为11.5:49.2:39.3,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同期提升了1.7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同期提升了38.1个百分点。从农业内部看,农业产业化和生态休闲农业加速推进。桥头河,响莲葛根等一批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来势喜人,天门山茶叶基地、博盛农业等一批农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味菇坊、忠食农业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产销两旺,景观农业、乡村旅游休闲等新兴业态不断呈现,农业结构逐步从原来的“粮猪型”向多元化发展。上半年,全市113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5.5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6%;休闲农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12%,接待人次 265万人,同比增长10.1%。从工业内部看,结构调整取得局部成效,上半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4.9%,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9.7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等非产能过剩行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保持了较快发展态势,同比分别增长34.3%、137.4%和21.1%;而同期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仅增长2.0%,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41.8%,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重点突出。从三次产业投资构成看,上半年,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83.55亿元,同比增长22.6%,快于全市投资增速6.5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了52.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的优化将对娄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投资方向看,上半年,完成高技术产业投资16.21亿元,同比增长43.5%;完成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投资38.32亿元,同比增长102.6%;完成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40.16亿元,同比增长33.6%,均高于全市投资增速,投资重点向高技术产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等领域倾斜。
(五)民生改善持续推进,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有序推进。上半年,全市24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启动,完成进度超过50%有14个,其中: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数14.5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9.4%;新增公共租赁住房3261套,完成全年目标的77.6%;城市棚户区改造12897套,完成全年目标82.7%。
民生投入力度加大。上半年,财政支出中,对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66.71亿元,同比增长22.1%,高于全市财政支出10.4个百分点,占全市财政支出的65.2%,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投资领域中,民生投资完成34.38亿元,同比增长25.4%,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的9.8%。
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市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4.9%,但受宏观经济趋紧和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影响,企业用工需求有所减少。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主要经济指标横向比较差距明显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呈低位回升态势,GDP、三产业增幅快于上年同期,比一季度有较大幅度提升,固定资产投资4月份以来快速回升,社会消费也逐月小幅回暖。但横向比较,主要指标增长与全省及兄弟市州差距较大,在全省排位除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市州前列外,GDP、一、二、三产业、规模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均居全省第12-14位,下半年赶超压力增大。
(二)工业回升难度较大
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仅增长5.2%,低于上年同期4.9个百分点,全市主要产品量、价、利均大幅消减。一是主要工业产品价格继续下降。今年娄底主要工业产品煤炭、钢材、水泥、锑品价格在连续三年下跌的基础上继续下行,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6.8%,比上月又下降了0.3个百分点,据调查推算,从2013年6月到今年6月底,娄底主要产品价格全线大幅下跌:钢材价格下降53%、原煤价格下降57%、水泥价格下降60%、锑品价格下降70%,如果从2009年最高价位算起,这些产品价格普遍下降60%以上。二是企业产能利用率不高。受淘汰落后产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影响,娄底大部分企业未能全面达产,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下降。据调查测算,今年以来,娄底近70%的企业产能发挥在80%以下,30%以上企业产能发挥不到50%;涟钢、冷钢、闪星、三一等骨干企业产品订单普遍减少。从重点监测的1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4增6减,其中原煤、生铁、粗钢、纯碱等产品产量比上月降幅还有所扩大。三是工业增长后劲不足。去年投产的汽车板、天宏不锈钢、湖南海螺二旗、中源新材料等大项目并没有如预期那样的达产达效,去年新入统的58户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拉动作用有限,而目前通过审批的新入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8户,且全市工业投资增长持续低迷,在今年没有大型新建工业项目竣工投产的情况下,工业经济回升难度较大,增长后劲明显不足。四是相关指标支撑不力。6月当月全市工业用电量下降9.8%,1-6月累计下降3.9%,降幅比上月累计又扩大了1.2个百分点;公路货运周转量从1-2月的增长23.0%逐月回落到上半年的6.4%,支撑指标的运行情况也反映出娄底工业经济持续低迷的状况仍然没有改观。
(三)投资增长动力不足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在投资资金来源趋紧、民间投资热情下降、缺乏大项目支撑的情况下,投资增长动力不足。一是项目平均规模小。上半年全市1554个在建项目,平均仅完成投资226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6%。二是大项目少。上半年,全市新开工的923个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仅19个,在缺乏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拉动的情况下,投资持续稳定增长的后劲不足。三是民间投资持续低迷。上半年,全市完成民间投资216.44亿元,同比增长8.8%,低于上年同期22.0个百分点。四是房地产市场依然疲软。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5.7%,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4.8%,虽然降幅收窄,但预计短期内仍将维持负增长的局面。
(四)消费分化分流比较严重
今年以来娄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至个位数,汽车、石油、金银珠宝类等消费热点销售逐渐走疲,消费市场增速放缓,市场分化分流比较严重。一是大类商品销售下滑。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商品中,占比最大的三个大类销售额均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汽车类增长14.5%,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0.3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7.9%,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3.8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2.9个百分点。二是消费分化比较突出。受公款消费、集团消费、会议消费明显减少影响,中高档住餐业、娱乐休闲业面临转型发展阵痛,而一些农家乐等中低档小型消费场所反而呈现火爆场面,消费分化明显。上半年,全市346家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实现零售额78.84亿元,同比仅增长1.9%,低于全市消费增速7.4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16.4个百分点。三是消费分流加快。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娄底贸易实体企业造成较大冲击,高铁开通后,消费外流现象突出,影响最大的服装鞋帽针织品类零售额下降1.6%,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0.4个百分点。
三、下半年经济运行环境和趋势分析
从国际环境看,2015年,世界经济仍处于阶段性筑底、蓄势上升的整固阶段,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继续显露好转迹象,新兴经济体延续分化增长格局,但同时世界经济仍将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复苏道路依然曲折,总体来看,2015年全球经济大幅回暖的概率较小,与2014年相比,经济增速基本持平或小幅上扬的可能性较大。
从国内发展看,下半年经济增长好于上半年可能是大概率事件。在面临较大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政府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基础设施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房地产调控等方面陆续出台了多项措施,全方位稳定经济增长。从近期公布的上半年数据来看,稳增长的效果开始有所显现,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好于预期。下半年,政策调控作用将持续显效,经济增长新动力不断积蓄,在一系列利好因素支撑下,下半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可能性很大。国际、国内经济的复苏回升为娄底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娄底情况看,经济基本面总体向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仍具备一定的支撑:从政策层面看,中央出台的各项稳增长政策将逐步发挥效应;娄底积极对接省政府9号文件取得初步成效,将对娄底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市委、市政府近期也将出台促消费稳增长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从要素保障看,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各项贷款、新增贷款稳步增加,土地供应基本能满足建设需要。从前段经济工作看,全市上下采取了大量措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狠抓项目扩投资、抓招商增后劲、抓转型谋出路、抓帮扶解难题、抓财税保目标,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从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看,各县市区干事创业、主动作为的氛围良好,各企业全力以赴求生存、求发展,总体信心较足,前景看好。从当前指标运行看,GDP、三产业、规模工业、投资、消费从5、6月份开始初步呈现筑底企稳、止跌回升迹象,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稳步推进,新兴产业逐步成长,新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为下半年经济增长打下了较好地基础。但是,在看到娄底经济企稳回升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娄底经济增长仍面临制约因素:从外部环境来说,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大宗工业产品价格低迷、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仍将深度影响娄底经济发展;从自身发展来看,由于转型升级缓慢、要素保障紧张、民间融资问题处置等矛盾转化尚需时日,娄底经济回升变数仍然较多,工业经济破局仍存挑战,投资建设扩张动力不足,市场消费回暖热点不足,回稳向好势头不强。综合判断,预计下半年大多数指标仍将处于振荡回稳状态,有望继续小幅回升。
四、工作建议
(一)强内销,扩投资,稳定工业产能
工业是娄底经济中流砥柱,稳定全市工业产能是当务之急。一是通过整合资源,大力开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本地钢材、水泥等产品消费,增加钢铁、水泥企业产能释放和利用;二是通过集中招商引资和资本整合,实质性启动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规划实施,加快进行锑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冶金行业产业升级发展;三是通过统一工业和服务业用电价格政策,扩大全市用电能力和水平,同时倒逼娄底发电指标长期不足、发电企业产能发挥不足的问题;四是加大工业招商和投资力度,缓减工业投资连年下滑态势。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41.09亿元,同比增长2.6%,低于同期全部投资增速13.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缓慢将导致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减少,工业持续增长动力不足。
(二)抓项目,重落地,稳定投资增长
5月底全市“集中开工一批、集中竣工一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阶段,仍然应该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的关键抓手,全力保持项目开工建设和投产达产的工作强度,提振发展信心,夯实发展动力。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谋划招商活动,加强与央企等大型企业对接,加大亿元以上大项目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同时,优化政务环境,简化办事流程,严厉打击“三强”行为,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打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二是继续加强重大项目建设。要深入研究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和对娄底支持政策,逐项对接,结合市场调研和发展实际,再多开发包装一批基础项目、产业项目、民生项目、环保项目,充实“四个一批”,保持全市重点项目开工竣工热度和强度,确保全市投资完成进度和速度。三是要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相关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实现政府投入与民间资本的互相促进补充,大力推进PPP项目签约落地。
(三)优政策,促销售,扩大社会消费
今年上半年娄底消费增长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比全国和全省高1.8和2.7个百分点,但是从上半年娄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稳步增加、股票市场成交火爆、保险业务快速扩张的情况来看,消费能力和潜力还是很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刺激消费意愿,提升消费信心。一是要抓紧推行“三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简化工商、质监、税务、统计管理手续,增加市场主体、纳税群体和入统单位;二是要出台有力有效刺激销售消费政策,组织规上企业开展大型专项展销活动和日常促销活动,有效扩大规模企业销售和社零入统总量;三是加大市场载体建设升级,加大本土电商企业、大型连锁流通企业扶持发展,防止娄底消费市场份额流失;四是要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目前娄底农村消费占比还只有12%左右,份额很低,因此,要在农村积极培育壮大限额以上企业,加快市场规模化建设,提高辐射能力,打造消费中心,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四)抓帮扶,培优势,促进企业壮大
企业是经济社会的细胞,企业兴则经济兴。娄底的经济发展阵痛也直观的反映在企业的数据上,从报表情况看,工业、建筑业、商贸流通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中,负增长和停工停产报0的企业明显增多,企业生产经营异常困难,为有效缓解企业困境,市县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企业帮扶这一块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仍然存在“点对点”帮扶不够、帮扶力度不够的问题。因此,要继续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帮助企业走出当前发展困境,扶持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做大做强,为娄底经济注入新鲜力量。一是要落实好中央相关降税清费的要求,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从调查的情况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仍然严重制约娄底企业的生存发展,要引导金融机构简化贷款程序,鼓励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中小微企业信贷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发放占比高的商业银行进行奖励,要拓宽融资渠道,继续加大引进金融机构力度,促进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健康规范发展;三是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创业主体,同时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提高新生企业的生存率和竞争力;四是要加强帮扶的针对性,要进一步理顺帮扶解困的体制机制,实行“点对点”帮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增加帮扶的效率。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陈惠明、秦金莲、肖泉]
[审核:刘 雁]
[责编:罗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