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娄底经济发展极其不平凡而又可圈可点的一年,受“四期叠加”和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深度影响,娄底实体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冲击,一季度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回落至历史低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严峻的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坚定信心,科学应对、精准施策,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速转型,建设幸福娄底”的总体目标,深入推进融城、娄商返娄、对接融入大长沙战略和六个“四年行动计划”,全市经济持续下行的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和扭转,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稳步回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本民生持续改善。展望2016年,尽管娄底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但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依然良好,机遇大于挑战的基本条件依然没有改变,我们依然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
一、2015年全市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2015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中显优”的发展态势。
“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1.38亿元,同比增长7.6%,虽然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但与全省增幅差距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缩小了1.2和0.4个百分点,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全市经济承受住了多重困难的冲击和挑战,总体处于合理区间运行。从三次产业看,分别实现增加值189.19亿元、663.12亿元和439.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5.8%和11.9%,全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幅均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第三产业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增幅逐季回升。二是投资消费需求总体平稳。2015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8.39亿元,实现了18.0%的较快增长速度,虽然与上年同期相比小幅回落了1.2个百分点,但快于全国平均水平8.0个百分点,与全省基本持平。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有了明显好转,得益于全市“促发展、解难题、保稳定”系列措施、“房交会”和五江国际商业中心、百宏学府城等重点项目的加速推进,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7.94亿元,从一季度的下降37%回升至仅下降1.6%,降幅逐月缩小;完成房地产销售面积19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7%,房地产销售也明显回暖。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82亿元,同比增长10.8%,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稳步增长,特别是12月当月实现增长13.7%,当月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亿元,同比增长16.3%,快于城镇市场6.1个百分点,农村市场释放出更大的消费潜力。三是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从调研走访的一些企业的情况看,今年企业用工基本保持稳定,员工工资基本持平,全市就业形势总体平稳。2015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9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6.7%,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5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的较低水平。四是市场物价总体平稳。2015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全年物价涨幅温和平稳,八大类消费品中,食品类受下半年猪肉价格提升影响上涨2.7%,烟酒类受烟草税上调影响上涨2.6%,其他六个大类价格均比较稳定,涨幅较小。
“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要经济指标持续稳步回升。对比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月度累计增幅,我们可以基本上看到一条可喜的、上升的曲线:GDP季度累计增幅分别为5.5%、6.3%、7.3%和7.6%,第三产业增加值季度累计增幅分别为6.8%、9.2%、10.6%和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一直稳定在5.0%左右,全年升至5.7%,为年度最高增幅;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年初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但从4月份开始,固定资产投资从7.5%稳步回升至1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9.1%稳步回升至10.8%,两项指标均实现了连续8个月的逐月稳步回升。二是“双创”活力有所提升。随着简政放权、金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等关键环节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推进,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障碍逐渐破解,全市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成效明显,经济发展活力动力不断增强。2015年,全市登记企业4173户,新增注册资本2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和26.0%,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84万户,同比增长47.8%,各类市场主体加速涌现;全市申请专利1617件,同比增长3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30件,同比增长45%,增幅居全省靠前;全市专利授权1002件,同比增长1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2件,同比增长21%,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三是非公经济发展有所提升。非公有制经济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2015年,娄底非公经济发展得到了新的提升,全年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593.44亿元,同比增长9.5%,快于全市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的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快于全部规模工业增长5.0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0.4%,是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全市一、二、三产业结构从上年同期的14.5:53.5:32.0调整为14.6:51.4:34.0,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同期提升了2.0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7%,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88.09亿元,同比增长23.1%,增幅快于第二产业1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比提升至53.1%,高于第二产业12.8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5.2%,第三产业加快了赶超第二产业的步伐。二是产业格局不断优化。经过近些年全市及各县市区的共同努力,娄底在产业培育方面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传统产业消退和新兴产业成长并行,初步形成了多点支撑、特色纷呈、布局合理产业新格局。一方面,加大了煤炭、锑品等资源型传统产业的关停整合和转型升级力度,“关、停、并、转”政策措施效果显现,2015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仅增长1.6%,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2.4%,比上年同期又下降了2.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加大了对农产品加工、特色种植养殖等现代农业产业,医药制造、汽车制造等现代制造业产业,文化旅游、金融、商贸物流、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产业的支持和培育力度,2015年,全市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79.9亿元,同比增长11.0%,实现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117.94亿元,同比增长8.2%,随着这些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全市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柔韧性进一步增强。三是投资消费各有亮点。从投资看,2015年,全市服务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生态投资分别增长23.1%、48.2%、31.3%、44.8%,均高于全市投资平均增速,投资领域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投资结构的优化将对娄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品位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消费看,全市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改善型消费分别增长了20.4%、24.0%、17.5%和31.7%,消费能力的提升和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带动了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升级,城乡居民消费更加注重实现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和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四是民本民生持续改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本民生方面的投入,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对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农林水、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150.1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63.8%,同比增长16.5%;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民生投资117.42亿元,同比增长28.5%,快于全市投资平均增速10.5个百分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完满完成,全市年初确定的24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包括建设农村公路397公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28.75万人,农村危房改造9300户,新增公共租赁住房5347套,城市棚户区改造19037万套,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922套,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61所,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8所等等;居民收入继续跑赢GDP增长,全市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54元,同比增长9.6%,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7.9%,快于全市GDP增长0.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38元,同比增长7.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55元,同比增长10.5%,农民收入增幅快于城镇3.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继续缩小。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娄底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仍然很大。部分支柱行业仍未走出负增长的低谷;部分企业未能全面达产,产能利用率不高;部分工业产品产量下降、价格回升缓慢;部分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利润较低甚至严重亏损,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和压力。二是投资建设力度仍待加强。娄底投资项目少、小、慢的状况没有明显改观,支撑力强、带动性强的大项目不够,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三是消费市场仍待升温。受居民增收放缓、民间融资后续影响、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等因素影响,全市中心城区和各地市场消费总体不旺,同时大量微商和网店对贸易实体企业造成很大冲击,消费分化和外流比较严重。
二、2016年全市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趋势分析
展望2016年,全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比较平稳,利于娄底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还是较多,但也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但总体上缓慢复苏的态势没有改变,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最近发布的报告中对2016年的增长预测均小幅高于2015年;全国经济受发展动能转换、去产能、清理化解债务等及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总体上有下行压力,但全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在提升、结构在优化,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部署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这些都表明中央继续保持经济在中高速区间运行的坚定信心和决心,社科院等研究机构对明年全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也基本上在6.5%-7.0%之间。
从自身发展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有利条件:一是政策措施利好发展。近年来,娄底陆续争取到了10多项国家、省重点政策,这些政策将在项目争取和资金配套等方面对娄底给予有力支持,特别是省政府出台的9号文件《关于支持娄底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让娄底获得了省政府“一市一策”的重点支持,只要我们充分对接好、利用好、发挥好,把这些政策措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并落地开花,将有效推动娄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红利。“三清单一清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金融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陆续落地实施,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发展活力,改革红利将转化为发展的强劲动力。三是发展环境有所优化。娄新、新溆、长韶娄等高速公路的开通,沪昆高铁的建成通车,娄邵铁路扩能改造,以及境内干线公路的不断完善,改善和提升了娄底交通区位条件;兴娄融资担保公司和创业投的逐步组建、各类专项债券的发行、PPP项目的试点推广运用等一系列组合拳一定程度的缓解资金瓶颈;“623工程”标准化厂房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园区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娄底的园区承载能力,这些基础条件和保障要素的稳健向好为娄底经济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关心支持企业发展的氛围很浓厚,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不断改进,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务实高效,积极主动,对“三强”等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从严打击,娄底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优化。四是产业发展有新增长点。从农业看,在没有出现极端天气灾害和重大疫情的情况下,种植业和养殖业预计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同时,农产品加工业、景观农业、乡村休闲农业预计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明年农业经济总体上有望继续维持稳定增长;从工业看,汽车产业、不锈钢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加速发展,今年先后有22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入统申报,目前还有61家工业企业正在进行入统申报,初步调度明年将有40多家规下企业有望成长为规上企业,这些将成为明年工业经济新的增长动力;从服务业看,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金融业、现代养老业发展较快、前景向好,同时,今年申报入统的一大批批零住餐、文化产业等服务业企业明年将释放新的增长潜力,服务业增长后劲较足。同时也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制约因素:一是工业经济难言见底。化解过剩产能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娄底钢铁、煤炭、水泥等传统支柱产业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且产品价格也不会快速回升,今年仍将是工业经济爬坡过坎的艰难之年。二是新旧动能转换面临发展阵痛。传统产业动力减弱,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但规模较小,拉动作用有限,还不足以对冲传统产业低迷带来的压力。三是房地产市场仍显低迷。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虽说2015年年底有所好转,但好转并不明显,商品房销售在“房交会”的拉动下虽然转负为正了,但并没有明显的走旺趋势,且目前娄底库存仍然比较严重,要走出这个低迷周期预计仍需时日。四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娄底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2015年,全市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大幅下降20.9%,已连续两年为负增长,这就说明娄底大部分工业产品的生产仍然处于简单重复原有产品的阶段,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更新换代不快,核心竞争力不强,且研发型人才长期短缺,制约了娄底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步伐。
综合判断,娄底经济发展总体上有利条件大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娄底经济仍然有信心、也有能力继续保持在8%左右的中高速合理区间运行。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 肖泉]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