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运行总体平稳,但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投资资金供应紧张。受此影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5%,与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相比略有放缓。
一、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基本情况
(一)投资增速稳中放缓,但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9.4亿元,同比增长15.5%,比1-5月回落0.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回落2.5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排位全省第五。
从三次产业看:全市三次产业投资增速两缓一升,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0亿元,同比下降18.7%,比去年同期回落88.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5.8亿元,同比增长21.9%,比去年同期提高1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93.6亿元,同比增长15.9%,比去年同期回落6.7个百分点。
从主要领域投资发展情况看:三大领域投资增速两升一降,制造业完成投资118.7亿元,同比增长21.6%,受产能过剩的影响,投资增长压力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90.6亿元,同比增长22.9%;房地产开发投资39.3亿元,同比下降2.3%,新开工面积大幅下降,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0.9%,房地产开发投资信心不足。
(二)新兴产业投资快速发展,新的增长点正在形成
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1-6月完成投资77.8亿元,同比增长28.9%,增速快于三大主要领域6个百分点以上,全市转型升级效果明显,以两个物流园以及三迅新能源、康麓生物项目建设为代表的新增长点正在逐步形成。
从投资方向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生态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都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民生投资有所下降。
(三)工业投资质量持续优化,投资结构逐步改善
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工业投资质量持续改善。 1-6月,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55.9亿元,同比增长22.5%,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13.8亿元,同比增长17.4%,技改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73.1%。传统行业工业和技改投资减少,新兴产业的工业和技改投资优势逐渐明朗,一些高能耗行业如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投资增速下降,非金属矿物品制品业投资增长缓慢,一些新兴制造业如通用设备制造和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大幅增长,分别增长21.9%和56%。
(四)新开工项目大幅增长,强力支撑投资后续发展
上半年因“项目比拼年”活动的推进,全市新开工项目1105个,同比增长19.7%,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99.8亿元,同比增长57.4%,全年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400个,开工率达到70%以上,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新开工项目不断充实投资项目库,投资后续发展基础较牢。
二、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民间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全市民间资本对未来的预期缺乏信心,投资者继续持币观望。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224.1亿元,增长12.6%,增速低于国有投资2.9个百分点,低于全部投资增速2.9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低3.1个百分点。受第一、三产业民间投资的影响,全市民间投资增速持续放缓,第一产业投资增速下降28.2%,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下降0.05%。目前全市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40.8亿元,同比增长27.7%,占全部民间投资的62.5%,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民间投资还需积极引导,占比大幅落后第二产业,第一、三产业分别占民间投资的比重为6.4%和31.1%。
(二)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基础不牢。上半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9.3亿元,同比下降2.3%。房地产开发投资虽然相比前5个月有所回升,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主要表现为:一是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下降,上半年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6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3.5%,表明开发商对房地产开发市场仍然持相对谨慎态度,房地产开发投资能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有待进一步观察;二是新建开发项目个数少规模小,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7个,比同期减少1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比去年减少44.2亿元。
(三)资金到位收窄项目建设缺乏有力保障。资金是支撑和保障投资项目建设的基本要素,直接关系项目的开工和持续建设,全市资金到位形势趋紧,上半年全市本年资金来源合计437.2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房地产开发业本年资金来源合计85.2亿元,同比下降0.9%。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目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正在进行,社会资本投资方向还不明,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结构还不合理,一、三产业投资并不理想。要引导社会资本全面把握政策,积极参与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有序竞争;要聚合“散兵游勇”,要把房地产业、煤炭业等社会资本正确引导到重大项目建设或其他发展前景好的实体经济中来;要主动为社会资本提供信息、人才服务,要树立社会资本投资信心,让社会资本看到希望,最大限度的释放社会资本。
(二)进一步想方设法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对拉动和扩大内需作用非常明显,目前全市房地产开发形势低迷,消费信心不足,政府部门一定要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秩序,避免盲目开发、恶性竞争;要引导企业化解目前的困境,理性去库存,盘活资金;要政策支持企业,为企业减负;要提振消费者信心,激活刚性需求。
(三)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强资金筹措。要拓宽项目资金融资渠道,通过积极争取中央预算资金支持,要加强银企的沟通协调、争取金融机构更多信贷支持,保证足够的资金支撑项目持续建设,要努力破解制约全市房地产开发业发展的资金瓶颈,要重点扶持一批信用等级评价好,产品服务可靠的企业。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张人华]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