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稳中有升 结构调整趋于优化

来源: 时间: 2016-07-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着力实施“加速转型,奋力赶超”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结构逐步优化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从三次产业看,一产升、二产稳、三产快

  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GDP550.60亿元,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3%,增幅高于一季度0.4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0.8个百分点。

  1、第一产业有所回升。上半年,全市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66.50亿元,增长3.3%,增幅高于一季度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对GDP增长的贡献率5.2%,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从支撑指标看,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4.42亿元,增长3.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7.03亿元,增长3.3%。其中,农业增长4.7%,林业增长4.7%,牧业增长2.4%,渔业增长6.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9.2%。

  2、第二产业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249.41亿元,增长5.3%,居全省第12位,占GDP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8.0%下降到45.3%,但仍高于一产和三产33.2和2.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34.5%,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依然十分牢固。其中,工业增加值231.60亿元,增长5.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30.4%,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17.96亿元,增长9.4%,增幅高于一季度0.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4.2%,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从支撑指标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增幅高于一季度0.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生产的回升主要是工业企业效益、工业投资和几个重点支柱行业生产有所好转;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1.4%;建筑业总产值99.0亿元,增长16.3%;建安投资282.71亿元,增长15.6%。

  3、第三产业较快发展。上半年,全市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34.69亿元,增长11.0%,增幅高于一季度0.1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0.4 %,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分别高于一季度9.9和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提高,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具体行业看,其他服务业拉动有力。上半年,我市完成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30.76亿元,增长15.2%,占三产业比重达55.7 %,比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将近一半,达到44.6%,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9.3%,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2.7%,对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21.6%和23.0%,比一季度提高2.7和5.8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我市第三产业的平稳较快发展;房地产业增速加快,回升迹象明显。今年以来,受中央去库存、促改革等利好政策以及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政策落实效果逐渐显现,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上半年,我市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12.81亿元,增长6.1%,比一季度加快3.3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为2.0%,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从支撑指标看,比一季度有所提升。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财政八项支出、商品房销售面积、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房地产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和批发业销售额分别增长26.9%、27.5%、20.2%、12.1%,7.5% 和8.5%,分别比一季度加快0.6、4.3、28.5、2.4、19.0和0.4个百分点,三产业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二)从结构调整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今年上半年,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1.5:48.0:40.5调整为12.1:45.3:42.6,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6和2.1个百分点,当前工业经济下行,第三产业增速较大幅度跑赢第二产业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表现。同时,以现代服务业相对集中的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快速增长,其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也快速上升,分别较上年同期提升0.9和1.3个百分点,也是占比提升最快的两个行业。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工业生产回升压力大。我市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型城市,工业占GDP的比重达4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89.3%,因此工业生产经营形势对全市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今年以来,受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结构调整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低迷影响,我市工业生产虽呈逐月缓慢回升的态势,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支撑GDP快速回升的动力不足。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0%,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工业总产值仅增长3.0 %,工业增值税下降8.9%,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4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一季度的39.4%回落到30.4%。

  (二)三产业部分行业增幅回落。一是金融业增幅下滑。上半年,全市资本市场发展放缓,证券交易额同比下降47.3 %,增幅比一季度回落47.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536.3个百分点。受此影响,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2.0%,增幅比一季度回落2.2个百分点;二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低位运行。受经济下行、成本上升、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4.1%,增幅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是第三产业中增幅最低的行业。从支撑指标来看,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增长8.2%,呈逐月回落态势,增幅比一季度回落3.6个百分点,邮政业务总量增长30.1%,增幅比一季度回落6.7个百分点。

  (三)部分指标比目标差距较大。上半年,GDP核算的相关指标中,部分指标增速不够理想,离目标任务差距较大,不能对GDP形成有力支撑。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0%,低于目标3.0个百分点;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增长8.2%,低于目标9.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2.1%,低于目标5.9个百分点;证券交易额同比下降47.3%,低于目标87.3个百分点;批发业销售额增长8.5%,低于目标9.5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3.9%,低于目标4.1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增长7.3%,低于目标10.7个百分点;保费收入增长29.0%,低于目标11.0个百分点。

  三、下半年经济走势及工作建议

  展望下半年,当前国内外经济依然错综复杂,全市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下行压力依旧很大,但随着我市七个“三年行动计划”和“项目建设大比拼”活动的深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下半年全市经济“逐月回升,总体向好”的总基调不会变,仍会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当前,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持续下降,而服务业拉升作用空间有限,要保持全市经济增长“提速、提质、提效”,下阶段工作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要着力抓好工业运行调度,切实解决工业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企业正常生产,要加大稳增长政策的落实力度,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产业,要加大工业企业入统力度,突出抓好新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并投产,增加经济增长点,力促工业企稳回升;二是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三产业发展。在工业经济持续低位运行的形势下,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优化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要进一步加大达标服务业单位申报入统工作力度,要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仓储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医疗、养老、健康、休闲等新型服务业态,要加快三产业项目推进力度,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通过放宽准入、改善服务、规范税费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流向服务业;三是要着力抓责任落实。要进一步明确部门责任,加强考核监督,对GDP核算基础指标在全省排位靠后的责任部门和单位,建议市委、市政府要进行督查,落实部门责任。各部门应该加强对本部门统计工作的领导,主动与上级业务部门汇报沟通,加强数据评估认可力度,改善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统计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及重要区域的监测预警,密切关注GDP核算相关指标运行情况,加强与部门沟通衔接,夯实部门统计基础,增强GDP等主要经济指标的支撑匹配性。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胡炜娟]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