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加速转型、奋力赶超”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七个“三年行动计划”和“项目建设大比拼”活动,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企稳回升,在全省指标增速排位前移,经济运行呈现“总体稳健,逐步向好”的运行态势。但工业运行支撑不力、回升幅度有限,第三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运行速度不稳,投资建设缺乏大项目支撑、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企稳向好的形势仍需进一步巩固。
一、前三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13.27亿元,同比增长7.3%,与上半年持平,增幅居全省第12位,比上半年前移1个位次,差目标任务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74亿元,同比增长3.5%,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差目标任务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26.64亿元,同比增长5.9%,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差目标任务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53.89亿元,同比增长10.8%,低于上半年0.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7位,差目标任务0.2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幅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并列全省第6位,差目标任务2.5个百分点;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9.63亿元,同比增长14.4%,低于上半年1.1个百分点,与上月持平,增幅全省第5位,差目标任务3.6个百分点;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36亿元,同比增长11.9%,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与上月持平,增幅继续居全省第1位,差目标任务0.1个百分点;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78.05亿元,同比增长9.5%,比上半年加快5.7个百分点,比上月加快4.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6位;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2.43亿元,同比增长13.7%,比上半年加快7.9个百分点,比上月加快8.4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2位,财政两收入增幅均快于6%的年度目标任务。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01元,同比增长8.1%,与上半年持平,差目标任务0.9个百分点;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21元,同比增长10.1%,低于上半年0.3个百分点,差目标任务0.9个百分点;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9%,总体走势平稳。
二、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从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反映的情况看,虽然部分指标有所波动,但发展势头总体稳健,呈现出许多积极的变化,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积极变化。
(一)部分工业领域有所好转。今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年初的5.4%逐月回升至前三季度的6.5%,工业生产经营情况较去年有比较明显改善。几个主要产业有所回升。钢铁行业在一定时期内呈现“量价齐升”的运行态势,前三季度钢铁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幅4.2个百分点,钢铁产量754.6万吨,同比增长4.5%,其中涟钢产量、产值和利润均保持正增长,去年投产的汽车板项目今年产能逐步释放,产值同比恢复性增长36.5%;电力行业9月份开始满负荷生产,虽然累计产值仍为负增长,但当月产值大幅增长139.5%;水泥、煤炭等行业生产经营形势也均有所好转;工业投资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86.39亿元,同比增长18.3%,快于全市投资增幅3.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项目的加快推进对下阶段全市工业经济的继续回升形成支撑;主要产品价格低位回升。钢铁、煤炭、锑品价格均有所回升,9月当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持平(涨跌幅度为0),近三年来首次扭转下降局面,前三季度累计为下降2.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1个百分点。
(二)投资增速仍高于全国全省。今年以来,受全国、全省投资建设放缓等因素影响,全市投资增幅有所放缓,但增幅仍居全省前列,仍高于全国(8.2%)、全省(13.4%)平均增幅。投资内部结构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技改等对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的重点领域均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2.52亿元、41.11亿元、36.95亿元、161.25亿元、216.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1%、36.8%、21.7%、26.0%和22.5%,均高于全市投资增速7个百分点以上。
(三)消费市场运行稳健。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9%,逐月小幅回升,增幅从上半年开始连续四个月居全省首位。其中,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改善型、升级型、享受型消费分别实现了19.2%、13.1%、18.3%和18.7%的较快增长。
(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成效。今年以来,全市按照中央和省里有关要求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各项任务,从去产能看,近年来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关闭整合中小煤炭企业,压减煤炭产能,前三季度全市原煤产量在去年大幅下降31.1%的基础上继续下降18.8%;继续关停、整合锑矿、小冶炼厂等高污染企业。从去库存看,印发了房地产去库存、促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了房地产业“解难题、促发展、保稳定”专项行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销售的奖励和相关配套政策,成功举办了第七届“房交会”,商品房库存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去杠杆看,相继成立了城投、创投、兴娄融资担保公司等机构,争取国家专项建设资金,加强政银企沟通合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资金难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降成本看,出台重点行业税收减免、优惠和奖励政策,清理规范政府部门行政审批收费项目,努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1-8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7%,慢于营业收入增速0.4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营业成本为89.6元,同比下降0.4元。从补短板看,重点补齐民生短板,加大民生投入,前三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144.69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74.0%;全市实现精准脱贫6.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4%。
(五)结构调整继续深入。从三次产业看,前三季度,全市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53.89亿元,同比增长10.8%,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同期14.2:48.5:37.3的调整为今年的14.5:46.7:38.8;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54.6%,拉动全市GDP增长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仍然是稳定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前三季度,全市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工业分别增长10.3%、15.2%,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也持续提升;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中高端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2.9%、10.4%,均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而同期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仅增长5.0%,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继续下降。
(六)新经济、新业态活力显现。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会展经济等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培育取得初步进展,发展势头良好。汽车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快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4.1个百分点;“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扎实推进,旅游业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275.53万人次,同比增长20.3%;实现旅游总收入13.09亿元,同比增长20.98%;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前三季度,全市限上批零企业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2.4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6.7%;第七届“湘博会”共签订投资项目43个,总投资223.9亿元,有效推动了全市特色产业发展。
(七)运行质量有所好转。从财政收入、企业效益、居民收入和就业等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的指标情况来看,前三季度均呈向好迹象。财政总收入增幅快于经济增长,且在全省排位明显前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幅在6月份转负为正之后,逐月继续回升,1-8月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4.1亿元,同比增长22.5%,比上半年提高18.5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幅总体比较平稳,波动较小,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住户存款余额1046.55亿元,同比增长16.2%;就业形势保持稳定,1-9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1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7.4%。
同时,也要看到娄底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娄底正处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还在释放,实体经济尽管有所改善,但企业经营困难还比较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不小,部分主要经济指标与目标任务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工业增产稳产困难很大。从目前的情况看,下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形势预计仍然有望保持回升的势头,但回升的难度加大,回升的幅度和空间预计较小。全市工业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淘汰落后产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价格低迷等仍将在较长时期影响全市主要工业行业运行。新兴行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是总量不大,占比偏低,带动作用不明显。工业经济相关支撑指标仍然不是很理想,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工业增值税14.09亿元,同比仅增长0.8%,比1-8月的增幅(3.4%)回落了2.6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9月有所好转,当月实现增长5.5 %,但前三季度累计仍为下降3.5 %;公路货运周转量累计增长7.8%,比1-8月上升了0.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回升,遏止了下行趋势,但仍低于上半年1.7个百分点。
二是第三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运行不稳。近几年来,娄底第三产业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从实际完成情况看,第三产业相关指标并不支撑整个第三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前三季度,第三产业14个相关指标中,有11个指标与目标任务有一定的差距;与上半年相比,有10个指标增幅呈回落态势,分别是公共财政八项支出、住宿业营业额、餐饮业营业额、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公路运输总周转量、邮政业务总量、保费收入、商品房销售面积,另外,证券交易额虽然比上半年有所收窄,但仍下降36.0%。要确保第三产业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第四季度必须高度重视相关指标的运行调度和责任落实。
三是投资实物量进度偏慢、大项目支撑较弱。自5月以来,全市投资增速已经连续4个月小幅回落,前三季度与1-8月持平,而全省前三季度比1-8月回升了0.4个百分点。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主要原因:第一是缺乏大项目的有效拉动。前三季度,全市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额为210.3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仅30.1%,全市投资主要还是依靠一些小散项目拉动;第二是新开工项目不足,全市新开工项目1488个,同比仅增长4.0%,增速比二季度低15.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51个百分点;第三是民间投资意愿较低,存在持续回落风险,全市民间投资完成418.34亿元,增幅8.9%,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5个百分点,自4月份以来持续回落;第四是资金到位率低,全市本年资金来源合计同比仅增长0.3%,其中自筹资金同比增长0.1%,国内贷款同比下降53.8%,项目建设资金保障乏力;第五是房地产市场仍然低迷,前三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62.6亿元,同比下降8.8%,降幅比1-8月扩大了6.2个百分点。
三、真抓实干 精准发力,全力以赴冲刺第四季度经济工作的建议
下阶段,全市上下务必紧盯年初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破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全市经济发展步伐。
第一,着力抓好工业稳产和相关指标的调度。进入第三季度,部分行业产能有所恢复性增长。下阶段各级各部门要继续重点加强对占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总量50%左右的前30户重点骨干企业的调度监测和调控,全面保障重点骨干企业的水、电、油、气等生产要素供给,确保金竹山电厂、华润电力、华菱涟钢等重点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同时,要加强对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和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等相关支撑、先行指标的监测预警,根据主要经济的发展预期目标和现状,做好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并提出对策,确保主要指标与相关支撑、先行指标的相互协调、匹配和支撑。
第二,着力抓好第三产业相关部门责任落实。第三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有所回落,部分相关指标甚至出现负增长。下阶段,市直各有关责任部门要认真对照年初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和任务分工,逐项指标梳理完成情况,加大机关人力物力投入,加大对县市区的督查指导,形成齐心协力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第三产业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第三,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实物投入和形象进度。利用四季度气候比较好,资金到位比较集中的优势,尽早实现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而且一定要形成实物量,而不是账面上的增加,一定要在水泥、钢铁、工程机械的消耗以及建筑业就业方面,开工面积、施工面积都要见成效,各县市区要切实纠正项目“开工不建设”、“有账面投入无实物投入”、“只有报数进度没有形象进度”的做法。
第四,着力抓好达标企业申报入统工作。从1-10月份全市达标企业申报入统完成情况看,全市共新增“四上”企业95家,仅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24家)的42.4%,完成情况不理想。市直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必须切实履行部门(行业)企业申报入统工作责任,在最后两个月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摸底清查力度,对照要求做好申报资料准备等基础工作,力促企业申报入统,做到“应统尽统,能统必统,颗粒归仓”,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促进全市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做出贡献。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 陈惠明 陈娉娜 肖 泉]
[审核:刘 雁]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