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邵阳经济发展情况和全年展望

来源: 时间: 2003-10-2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在突如其来的"非典"和严重旱情面前,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仅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国民经济也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总体呈现"速度快、效益好、质量高、后劲足"的良好发展态势。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四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将继续较快增长,全年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可以较好实现。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创近6年来最好水平。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00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是近6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9.5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7.84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2.65亿元,增长10.5%。由于非典影响,前三季度经济整体呈现出一季度高开、二季度低走、三季度明显回升,总体保持快速增长的运行态势。

    (二)、种植业遭灾严重,但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今年我市遭受了近十多年来最严重的长时间干旱,种植业受到较大影响,主要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02.9万亩,比上年减少28万亩,晚稻减少28.6万亩,减幅达13.44%,为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预计晚稻产量为81.4万吨,减产幅度12.3%;油料面积93.5万亩,减少9.4%,预计总产量10万吨,减幅为4.7%。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尤其是药材、反季节蔬菜、花卉苗木、水果发展迅速。水果产量预计为54.5万吨(含果用瓜),其中柑桔产量18万吨,分别增长9 %和6.1%。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50万亩,全面完成省里下达的计划,造林面积、质量、效果均为历史最好的一年。猪、牛、羊出栏均保持增长,前三季度肉类总产量44.8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一批畜牧特色养殖基地、规模化养殖小区正在形成,畜产品生产和加工能力继续扩大,产品链条逐步拉长,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奶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牛奶总产量1.07万吨,增长44.2%。

    (三)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今年以来,工业经济一直在高位运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整体运行水平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71亿元,同比增长18.8%。在生产高速增长的同时,产销衔接也保持上升水平,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9.22亿元,同比增长25.4%,产销率为100.02%,比上年同期提高1.38个百分点。1-9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4921万元,已远远超过上年全年总额(2294万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逐月攀升,前9个月达到86.6%,比上年同期提高14.4个百分点。
对全市工业经济贡献最大的前20户企业1--9个产值累计达16.91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8.6%;前20户赢利工业企业赢利额为7346万元,为上年同期的2.15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前三季度,全市国有及其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4%,增幅同比提高35    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61%,更新改造投资增长31.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9.5%。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26亿元,增长25.8%。
 
    (五)消费市场基本平稳。今年以来,全市消费品市场因非典影响一度呈现比较明显的波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快速增长,4、5月份下滑,进入6月份后,逐步回升趋向正常,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31亿元,增长9.8%,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其中,市的零售额21.37亿元,增长5.7%;县的零售额24.59亿元,增长15.7%;县以下的零售额27.35亿元,增长8.3%。餐饮业持速火爆, 1─9月全市餐饮业零售额达6.87亿元,同比增长13.9%。
  
    (六)外贸出口强劲增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据海关统计,1-8月全市进出口总值2397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其中,进口805万美元,增长6.32倍;出口1592万美元,增长98.1%。前三季度,全市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2个,实际利用外资2950万美元,同比增长17%;来邵办企业的境内客商283家,总投资13.18亿元,同比增长2.17倍。

    (七)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形势稳定正常。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既是生产加快、效益改善的直接结果,也是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的基本表现,同时又使财政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1─9月,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18.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65亿元,增长18.7%;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9.46亿元,同比增长15.6%。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7.32亿元,比年初增加52.6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37.5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7.99亿元,比年初增加24.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0.1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89亿元。
  
    (八)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47元,同比增长7.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12元,同比增长7.6%。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4%;零售物价指数上涨0.6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因灾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给全市经济和农民增收带来新的困难。今年农作物受灾程度之重为我市农业生产所多年未遇,不仅给农民生活而且对宏观经济都造成了一定影响。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在全市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影响一产业增速,初步测算,晚稻减产影响一产业增速0.9个百分点。我市农民收入的构成中,来自一产业的收入大致为52%,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将使农民收入受到较大影响。同时,灾情将使扶贫救灾任务更加艰巨,目前我市农村仍有100余万人尚未脱贫,以农为生,抗灾能力弱,温饱不够巩固,今年遭灾的大部分属于经济基础相对较差、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扶贫救灾任务非常艰巨。
   
    (二)结构问题仍是制约经济快速、高效、持续发展的障碍。从宏观上讲,我市产业结构层次低,三次产业增速不协调,第二产业比重小,制约了扩大就业和经济发展的空间。从微观上讲,我市工业仍处在产业调整时期,高技术类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产品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结构层次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目前工业生产和效益的快速增长更多的是靠部分行业和部分企业支撑,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和经营仍较困难。此外,投资总量中加工工业和先导性工业比重偏小。
  
    (三)与全省兄弟市州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前三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良好增势,但百舸争流,进慢则退,与兄弟市州相比差距仍然较大。1-8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居全省第9位,总量居第11位,各市中增速超过20%的有7个;我市国有及其它投资增速居全省第3位,投资总量居第13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居第6位,总量排第8位;出口和利用外资的差距就更明显。
  
    此外,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经营环境需要进一步治理等等问题,都需要立足现在、着眼长远加以研究解决。

三、全年走势预测及调控建议

    展望全年,当前经济的良好态势有望继续保持。从供给支撑力看,工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需求拉动力看,投资、消费、出口仍将基本保持前三季度的走势。从微观经济景气看,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将进一步提升。因此,四季度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初步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由于受旱影响,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为262万吨,比上年减产3.2%;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增幅在3%左右。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增长14%左右;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都将好于上年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0%左右;预计第三产业全年增长 10.5%左右;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左右。
   
    今年是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经济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意义重大。虽然今年经济运行的大势已基本确定,但仍要充分利用年底前的几个月时间,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争取全年经济发展能有一个更理想的结局,同时为明年经济工作做好衔接与准备。
   
    (一)努力保持当前工业经济良好发展势头。继续发挥大中型企业的拉动作用,确保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四季度显得尤为重要。要针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效益水平继续提高。要加快年内计划建成的工业项目的建设进度,尽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做好农业补损,增加农民收入。虽然各级都非常重视补损救灾工作,但大灾之年更要关注农村和农民,要安排好受灾群众和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及时医治,不能因灾造成学生失学。适当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反季蔬菜、青饲料等作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增加安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大力扶持畜牧业发展。要用好各项扶贫资金,增加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拓宽农民就业门路,做好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和信息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工作。 

    (三)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在全国上下都在加快发展的形势下,全市要进一步树立抓发展、攒后劲的意识,努力保持投资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千方百计谋划新项目,尤其要谋划一批能够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大项目。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启动民间投资,增强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要抓好与明年投资项目的衔接,为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打下基础。
 
    (四)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要抓住四季度和年底前后的消费旺季,适应消费需要,挖掘消费潜力,努力扩大消费。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增加消费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汽车、住房、旅游消费,提高消费能力,并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五)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扶持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以及省、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检查落实税费减免等促进再就业的政策。大力开发城市环保及各类社区、家政服务等就业岗位。鼓励发展非公有经济,扩大第三产业就业空间,提高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比重。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邵阳市统计局马又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