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邵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元,增加98元,增长5.1%,生活消费支出1963元,增加170元,增长9.5%。出现了近几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最高的喜人形势。2003年,农民收支出现高幅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农民收入稳步上升
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总收入2791元,增加150元,增长5.1%。按收入构成分为(一)工资性收入837元,增加46元,增长5.8%。其中:在非企业组织劳务收入56元,减少26元,下降31.7%,本地劳务收入304元,增加20元,增长7%。外出劳务收入为477元,增加51元,增长12.3%;(二)家庭经营收入1724元,增加115元,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439元,增长加76元,增长5.6%,第二产业得到的收入34元,减少21元,下降38.2%;第三产业收入251元,增加59元,增长30.7%;(三)财产性收入10元,减少9元,下降47.4%;(四)转移性收入220元,减少3元,下降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2003年全市农村经济受“非典”及特大干旱的影响,但全市农民收入保持了良好增长,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及家庭经营收入的稳定发展,它们分别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9.9%、60.9%。
二、农民支出趋向合理
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总支出2792元,增加252元,增长9.9%。(一)家庭经营费用支出597元,增加61元,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支出526元,增加9.8%,第二产业支出4元,减少5元,下降55.6%;第三产业支出68元,增加19元,增长38.8%。(二)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43元,增加22元,增长51.2%。(三)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51元,增加16元,增长45.7%。(四)税费支出39元,减少3元,下降7.1%。(五)生活消费支出人均1963元,增加170元,增长9.5%。(六)财产性支出2元,减少2元,下降50%。(七)转移性支出148元,增加5元,增长3.5%。
三、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
2003年,全市农民生活消费支出1963元,增加170元,增长9.5%。其中:食品消费、居住消费、医疗保健、交通通迅方面分别为1060元、183元、109元、144元,分别增长11.1%、20.4%、36.3%、77.8%。农民老的生活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只是单一的以吃为主,自产自销,而是充分利用自身条件、本地资源、利用便利的通讯设备及交通工具来改变面貌。2003年,全市农民每百户拥有电冰箱3.71台,增长0.57%,热水器2.56台,增长53.3%,摩托车7.88台,增长32.3%,电话机34.04部,增长19.6%,移动电话12.9部,增长100%,彩色电视机38.03台,增长11.5%。
四、各县(市、区)农民收入及主要指标分布不均
2003年,邵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及生活消费支出等主要数据分布不均,绝对数高低相差近2000元,而相对数也相差7—8个百分点。详细资料见附表。
总之,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村经济及农民生活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提高,特别是粮食及农副产品价格相应上涨,给农民种田带来了积极性。但展望未来,要确保农民增收,保障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还存在较大差距:2003年全市农民纯收入2020元,仅高于全省的湘西、张家界、娄底,排名全省第11位,相对数排名全省第10位,为全省农民纯收入2533元的79.8%。所以,要想提高农民收入,仍需继续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近几年来,全市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其它省市比较,还相差甚远。这就需要根据实际,继续抓好具有比较优势的乳业、松竹、药材、桔橙等支柱产业,以点带面,开创拳头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扶持龙头企业。
2、加大科技支农的力度。要想农民富,科学技术是关键。各级部门要多深入农村及农户家庭讲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农民运用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家致富。
3、加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2003年,据抽样调查全市有乡村劳动力382.61万人,其中外出劳动力119.44万人,创造劳务收入51.23亿元。但与兄弟城市相比,全市外出务工者的文化素质、技术职能别显偏低,有待于各级各部门加强外出劳动者外出前的培训。
4、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营造宽松环境。2003年,全市农民税费人均支出39元,同比减少7.1%。税费改革,农民负担确实得到了减轻、农民既高兴又担忧。需要各部门常抓不懈,规范管理,营造宽松环境,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5、充分利用大湘西开发之势,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全市有隆回、城步、邵阳、新宁、新邵等5个国贫、省贫县,1298个特困村、25万绝对贫困人口。现在省政府又将城步、武冈、绥宁、洞口四市县纳入大湘西开发范围。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要充分利用大好时机,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老百姓多办实事。
[邵阳市统计局 张青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