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就业面 提高参保率

——2003年邵阳市劳动情况分析

——2003年邵阳市劳动情况分析

来源: 时间: 2004-03-2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3年末,邵阳市从业人员达30.55万人,比2002年增长3%,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9.56亿元,增长10.6%,在岗职工29.14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8.63亿元,在岗职工人平工资9929元,同比增长7.89%。全市净增就业岗位3.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4%,两个确保与三项保险工作圆满完成计划。2003年劳动情况可概括为4个方面:

    1、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进一步成效。

    2003年将以“再就业工作年”而记入史册。市委、市政府对就业再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净增3.5万就业岗位、促进2.8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作为全市11件大事之一。为此,专门成立了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规范发放了优惠证,建立了再就业基地,并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和实施再就业援助,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阶段性突出成效。2003年全市净增就业岗位3.549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3.68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494万人,安排大量就业困难对象(“4050”人员)再就业81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邵阳的劳动就业工作,通过一年的努力,不仅圆满完成了省定目标任务,而且初步形成了就业工作的“四个体系”,为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一是建立完善了就业领导责任体系。严格实行了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级政府都正式将增加就业和控制失业列入了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二是建立完善了就业工作体系。各部门之间形成了联席会议、情况通报、分工合作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完善了就业政策体系。中央和省里政策文件下达后,市政府及各部门及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形成了一整套符合邵阳实际,操作性强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四是建立完善了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劳动力市场建设,特别是再就业工作基层平台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全市共建立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站151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162个,基本实施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形成了“三级政府、四级管理、五级服务”的工作体系,就业工作实现了纵向到底,真正得到了落实。

    2、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

    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坚持以两个确保为中心不动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千辛万苦确保发放,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实现了两个确保的目标,没有发生新欠。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76429人,比2002年增加3342人。发放基本养老金43240万元,比2002年多发4018万元,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和比较规范的社会化发放。筹集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主要用于发放基本生活费、代缴社会保险费、补助困难职工生活和用于下岗职工出中心解除劳动关系。

    3、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取得重要进展。启动实施了国有农垦企业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养老保险面进一步扩大。至年底,参保企业1407户,参保职工222252人,比2002年新增6877人,实际缴费人数178367人,比2002年增加11292人,遏制了参保缴费人数下滑的势头。基金征缴实现了增收,全年征缴25339万元,征缴率96.2%,比2002年增收2027万元,增长8.6%,并清收企业欠费6000万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社会化管理服务人数达76429人,100%实现了社会化发放。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运行平稳。全年新增扩面1800人,征收保险基金39284万元,收缴欠费95万元,发放养老金32904万元,滚存积累基金达3.19亿元。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加大企业特别是改制企业的扩面力度,研究制订了有关暂行办法,解决了市直国有困难企业参加医保问题。全市参保单位2676个,参保职工276986人,新增参保单位25个,新增人数4250人。征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8406万元。建立了离退休干部医疗费用财政支持机制,启动了离休干部医疗统筹工作,提高了离休干部医疗保障水平。

    失业保险的保障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失业保险承接了出中心后参保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功能,确保了“三条保障线”的平稳衔接。全市参保单位1847个,参保职工27.03万人,新增参保1.21万人。完成征缴失业保险金1365万元,清欠2228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840.9万元,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比2002年增加5.19万人,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

    4、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

    加强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对1872户用人单位进行了年度定期监察,重点查处了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不签合同,不办理就业登记备案手续以及非法收取劳动者押金和拖欠工资行为。清退非法收取的押金8万元,查处非法使用童工案2起,解救并护送5名童工回家。同时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民工工资“清欠”行动,追缴民工工资478.4万元,受到了广大民工的赞誉。

    建立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和信访处理机制。全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79件。对劳动保障工作涉及企业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排查,对问题突出的重点企业落实了动态监控制度和责任制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7917件次,妥善处理集集上访和突出性群体事件29起,有力地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另外,劳动保障部门为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做了大量的繁杂的工作,为邵阳国企改革作出了贡献。

    2003年,劳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两个确保任务依然艰巨

    两个确保的基础还比较脆弱,稍一松懈,就有可能出现拖欠,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大,各地基金征缴工作不平衡、统筹层次低、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加上个别企业领导在缴纳养老基金上存在认识问题,缴费不积极,存在拒缴、抗缴和将代扣的个人缴费部分截留挪作他用现象,有些企业还钻改制的空子,拖欠养老保险费,寄希望于企业改制等待政府挂帐,给基金征缴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按目前情况,邵阳即使100%的收缴率,每月尚存基金收支倒挂1512万元(其中市本级1000万元),按实际收缴率计算,缺口更大。

    2、就业形势严竣,就业再就业压力大

    从就业再就业总量上看,随着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增加,今年全市下岗失业人员总量仍将保持在9万人左右,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将达到2万人,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并轨工作的推进,下岗转失业人员增多,控制失业率的任务相当艰巨。从再就业工作看,虽然实施企业改制后,使一部分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但由于邵阳企业经营困难,新增岗位少,加上下岗失业职工多,就业再就业任务艰巨。从政策落实的角度看,仍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如再就业资金落实不到位,启动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进展缓慢,一些下岗失业人员没有享受到扶持政策等。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较大压力

    未参保困难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随着出中心和并轨工作的推进,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相应增加,失业保险基金面临较大支付压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难度增大。部分人员无力继续参保,社会保险关系中断,参保、缴费人员流失。

    4、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任务越来越重

    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任务十分艰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还不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基础薄弱。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多,劳动争议的压力和难度较大。群体性事件和信访案件不断增加,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劳动保障部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

    以上情况表明,搞好邵阳市劳动工作,应突出就业再就业工作重点,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突出就业再就业工作重点

    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今年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8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5.8万人的目标任务。全市劳动保障系统要变压力为动力,迎难奋进。

    ——全面落实再就业政策。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部门负责制,完善再就业政策督促检查、监督举报、定期通报制度。采取措施,克服困难,进一步落实再就业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职业介绍补贴和场地安排等各项优惠政策。

    ——完善就业服务。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和“一站式”服务工作规范,完善职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就业工作平台,平台建设到位率达到100%,其中管理规范、运作正常的达到80%。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不断提高职业介绍网络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序,各县(市、区)要建成一个劳动力市场,重点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帮助扶持“4050”人员、企业军转干部和单亲家庭、双下岗家庭职工实现再就业。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以创建“最充分就业社区”为契机,创办社区就业实体,以开发社区服务岗位带动就业;积极运用再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以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以调整结构扩大就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就业等灵活方式实现再就业,以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推动就业。统筹安排好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就业。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巩固两个确保。继续坚持以两个确保作为劳动保障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决不允许发生新的拖欠。准确掌握暂未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情况,帮助解决企业困难原因暂未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生活困难问题。加强三条保障线衔接,对企业新裁减人员和出中心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按时足额发放参保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金。符合条件的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在保持社会稳定和抓好再就业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并轨工作。

    ——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市级调剂制度,稳步推进和规范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巩固在70%,其中社区管理比例达到50%。统一调整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积极探索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建立企业年金等改革措施。继续坚持平稳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不动摇,决不后退,制定出台企业化事业单位及改制事业单位参保人员的参保政策,机关事业保险参保人数稳定在13万人,基金收入达到3.8亿元。

    ——继续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重点研究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及破产、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问题。研究医疗保险新的筹资渠道和办法。采取措施,进一步降低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落实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规范医疗保险业务经办和服务,简化业务经办流程,提高经办效率和服务水平。推进医疗保险服务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完善定点协议管理,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准入、竞争、退出机制和信用等级制度。加强医疗费用的监测体系、运行评估体系、基金预警系统等基础管理体系建设。

    ——全面启动工伤和生育保险。全面贯彻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和省政府《生育保险办法》,启动实施工伤和生育保险,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推进力度。尽快在劳动保障部门设立新险种的行政管理机构和业务经办机构,确保邵阳工伤和生育保险的顺利启动和平稳运行。

    ——做好失业保险工作。加强基础管理,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失业保险基金统筹调剂能力。新增参保人数0.8万人,参保总人数达到28万人,基金收入3000万元。参保人员建立个人缴费记录达到100%,银行代发率100%。

    ——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建立健全基金监管制度和协同监管体制。加大监管工作力度,改进监管方式,开展现场和非现场监督,严厉打击少缴漏缴、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健全基金决算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收回被挤占挪用基金,杜绝新的挤占挪用行为。全面启动金保工程建设,及时实现中心数据库与省联网。

[邵阳市统计局 范跃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