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积极影响下,我市消费品市场运行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增长,2004年一季度商品销售在上年同期高增长的基础上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餐饮业继续快速增长。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变化,加上餐饮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提高服务水平,使邵阳市餐饮业持续快速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今年一季度,我市餐饮业继续快速增长,实现零售额2.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6%,明显快于同期批零贸易增长9.2%的速度,比重为10.07%,上升了1.68个百分点。
2、城市市场趋于活跃,城乡市场仍有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相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购买力较强,因此,城市消费品市场一直较农村市场活跃。一季度,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2207元,增长13.2%,人均消费性支出1544元,增长11.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29.0元,增长9.46%,人均现金支出533.2元,增长10.7%。随着近几年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建设改造的力度不断加大,购物环境大大改变,城市市场不但是城市居民消费购物场所,也是近郊甚至远郊农民购买力实现的聚集地,加之由于农村商业网点不够健全,春节期间部分农民购买力流入城市。一季度城市消费品零售额比县以下的零售额增幅高1.1个百分点,城市消费品零售比重达63.6%,比县以下零售额比重高27.2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市场仍然低于城市。
3、大中型企业增长加快,规模效应日益显现。随着大型商场的扩张,特别是大型连锁商贸企业网点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对消费环境要求的提高,大商场、大超市受到消费者青睐。一季度,全市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5.59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增长尤为强劲,实现零售额2.69亿元,同比增长33.7%,分别比限额以下贸易业零售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高26.8和22.4个百分点。
4、消费热点持续发展。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商品房销售呈现较快增长,今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房价持续走高。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额4806万元,其中:住宅销售4761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倍和10.3倍。这种势头带动了家装建材和居家用品的热销。一季度由于受节日因素的影响,吃、穿、用类商品也得到较快的增长。
二、对当前消费品市场的几点分析判断
从总体上看,一季度邵阳市消费品市场保持了上升的发展态势,零售额比上年同期继续增长,只是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回落,与同期全市投资较高增幅形成较大反差,但消费需求增长的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并呈逐月加快态势,预计全年增幅将高于去年。
从成因上分析,一季度邵阳市消费品增幅比上年回落,增速趋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增长基数的影响。近几年来,邵阳市消费品市场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增长基数越来越大,2003年邵阳市商品零售额绝对数在全省排第7位,2002年1-2月仍排第7位。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包含的增量要大于往年,继续保持高增长已变得相对困难。二是受居民消费本身的变化影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已发生变化,开始由过去比较单一的实物消费逐步向物质消费、服务消费等多元消费转移。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分流和预期支出的增加,一般商品消费需求趋于平稳,商品消费支出比重降低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三是受禽流感疫情的影响。一月下旬,邵阳市一些地方陆续发现了禽流感,全市禽类产品的消费、销售严重受损,往常热闹的禽类农贸市场一度冷清(有的地方被关闭),一些超市中的禽类食品出现了零销售的情况。据调查测算,全市一季度因此减少商品零售额7千余万元,影响一季度增幅3个百分点,影响全年增幅0.5个百分点。
再进一步从增长的动因上分析。一季度邵阳市消费品市场整个运行环境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在有些方面甚至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一是前几年出现的消费热点,仍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通讯产品、建材、家电等市场十分活跃,仍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二是餐饮业市场仍然红火,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是农村市场趋暖。农民收入在今年有望得到较大幅度的增加。其原因一是农产品涨价将直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二是政府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政策,有助于农民减轻负担,扩大消费。随着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农村市场消费环境的改善,特别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不断向农村发展延伸,将极大地促进农民消费。
从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和消费环境看,当前仍有许多有利于邵阳市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的因素。一是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2004年,政府将把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费者对宏观经济的走向充满信心,对预期收入增长的信心增强。据企调队一季度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从上季度的102.67上升到115.88,上升13.21点,比上年同期的100.19上升15.69点。一季度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企业家信心指数稳步上升,达到101.02和75.0。二是汽车、住房、家电、电子通讯等消费热点的惯性拉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出现降温。从供给方面看,随着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深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不断增加,可供老百姓选择的空间愈来愈大,汽车市场的降价促销,道路交通建设的加快,同样会给老百姓更多的机会。此外,电子通讯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和改善服务,旅游市场的不断规范等等,都将一定程序上加速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三是商业企业各种促销活动的举办,连锁经营等不断发展,都将带动消费品市场的活跃。
因此,从总体上判断,今年邵阳市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市场消费热点仍然比较明显。预计上半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2%左右,高于上年同期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
当前,在消费品市场增长态势不会有大的改变的情况下,仍然有许多方面值得重视。从当前我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看,对消费需求继续扩大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储蓄依然居高不下,不利于居民增加即期消费。到3月末,我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到273.79亿元,比年初增加31.55亿元,同比多增39.94亿元,多数人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预期支出心存忧虑。这些支出对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不得不压缩其他商品性消费和控制当前消费。选择将钱存进银行,压抑了部分即期的消费需求,这一现象短期内不会逆转。二是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消费热点还不够稳固,还需消费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和对消费环境的进一步培育。如近年来我市出现的房地产消费热,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价持续走高,一般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只好望“房”兴叹;汽车消费,目前仍受到收入水平,城市道路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三是消费环境消费品种的影响。现在交通发达,到长沙购物选择范围大,花色品种多,很轻松地一天可跑个来回,一些居民为了追求购物享受,买到满意的商品,选择了集中到省城购物消费。
[撰稿:陶力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