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支撑点 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对加快新宁县域经济发展的探讨

来源: 时间: 2004-04-2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县域经济是具有地域和资源特色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经济巨轮加足马力、劈波斩浪,日行千里。邵阳市自去年江浙考察学习之后,提出了“抢抓机遇,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市九县三区你追我赶,发展形势咄咄逼人。作为省级贫困县新宁来讲,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和希望并存,如何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实现县域经济腾飞,是摆在58万新宁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新宁县域经济现状及存在问题。

    1、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002年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在全省122个县市区中:GDP排在96位;农业总产值排在83位;工业总产值排在118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排在91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在122位,财政收入排84位;农民人均收入排122位。

    2、经济发展水平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GDP是世界通用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它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最终成果。GDP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实力的壮大,财富的增加,社会的稳定。从2003年人均GDP比较中看出,新宁人均GDP只占全国的1/3,全省的39.6%,全市的73.5%。发展水平偏低。

    从县域经济结构来看,存在两头(一、三产业)粗,中间(第二产业,主要指工业)细小的格局,工业严重弱化。新宁第二产业仅占GDP18.4%,比全国低34.5个百分点,比全省低20.3个百分点,比全市低10.5个百分点。

    从第二产业龙头老大——规模工业来看,新宁在全市九县市倒数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市2.59%,占城步县30.4%,占绥宁县28.4%,与城步、绥宁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3、投入严重不足。

    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人均投资额只占全国的21.8%,全省的39.9%,占全市的98%。。

    投入与产出成正比,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新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重要因素,造成此种状况主要由于:①近十年来,国家对新宁的投入偏少,没有达到全省,全市平均水平。②吃饭财政,无钱投入。2003年我县财政收入9800万元,支出2.3个亿,收支缺口相当大,县级财政主要是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③贷款萎缩,支持县域经济乏力。2003年末我县银行的各项贷款余额6.5亿元,存贷比为44.4%,这一指标比全国77.0%低32.6个百分点,比全省81.7%低37.3个百分点,比全市46.6%低2.2个百分点。

    4、区域发展不平衡。

    全县18个乡镇中,沿扶夷江两岸乡镇发展较快;两北方向的安山、马头桥、丰田等乡镇受自然条件制约,相对滞后。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的现实条件

    1、区位条件得到改善,城镇开发初具规模。

    新宁县位处湘西南边陲,把守“西南大门”,交通一直是制约新宁发展的瓶颈。随着上瑞高速公路,洛湛铁路相继建成,拉近了新宁与省会长沙距离;缩短了出省通道,随着桂林到资源二级公路建设,新宁与国际旅游都市桂林联系日益紧密。从县内来讲,随着S218公路的立项开工,县乡油路建设,新宁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为新宁经济插上了腾飞翅膀。再者,近几年来,新宁狠抓了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水平由1999年的10.3%提升到20.7%,金石镇、崀山镇、回龙镇、高桥镇等中心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特别是县城金石镇随着大兴路、春风路开发,县城提质扩容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由1999年的3.8平方公里扩大到6.43平方公里。金岭脚下,一个崭新的旅游新县城拔地而起。

    2、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新宁是资源富集区域之一,新宁的资源优势是其它九县三区不可比的。在全省、全市叫得响的几大资源是:旅游资源:全县经普查有近500处;尤以崀山风景区为最,得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两块金字招牌,现正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品位在全国100多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可排前30位。森林资源:全县有林地面积273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490万立方米,是全省30大林区县之一。草山资源:全县拥有草山草场98万亩,尤以黄金牧场为最,梅花鹿养殖创“北鹿南养”成功典范;牛存栏达到20多万头,有“湖南养牛第一县”之称。水果资源:新宁脐橙种植面积10万亩,产量达到2.5万吨,是全国四大脐橙基地之一。矿藏资源:地下矿藏十分丰富,有原煤、锑、锰、瓷泥、大理石、钨等可供开发;锑矿产量在全市首屈一指。水利资源:新宁沟壑纵横,降水充沛,水能蕴藏量14万千瓦,已建成大小水电100多个,小水电自成体系,是全国第二批电气化建设重点县。

    3、全县上下已开成了发展合力。

    新一届县委、政府四大家班子,求真务实,针对新宁县情,制订了“旅游带动,三化并进”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发展县域经济,在全县着力于抓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优化环境,着力于以发展总揽全局,凝聚人力,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化解各种矛盾,目前全县上下发展空气浓厚,干群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三、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构想。

    县域经济对于落后的山区农业县来讲,实质是“三农经济”、“民生经济”。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取向应为立足县情,依托资源,跳出农字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村,着力于发展特色经济和效益经济,求得县域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对于县域经济相对滞后的我县来讲,要在近几年内实施追赶型发展战略,必须培育支柱产业,倾力打造县域经济强大支撑点。

    1、继续把农业做大做强,稳步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作为农业大县,必须自始至终重视“三农”问题,关注农民增收,关注农业科技和投入,关注拳头产品,关注农村稳定,在今后一定时期,要始终扭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不放松,要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①要把农业结构调整放到首位。突出脐橙产业化,畜牧产业化,药材产业化三个重点,新扩优质脐橙3万亩,使脐橙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以精品脐橙占领国内市场,出口国外;畜牧产业化突出抓肉牛、山羊、梅花鹿养殖,力争肉牛突破25万头,山羊5万只,梅花鹿新增2000头。大力发展药材种植,突出胶股蓝、金银花、田七等名贵药材发展,力争全县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

    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走加工培殖之路,进一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要形成农副土特产品有粗、中、深加工格局。农产品加工的主要项目有:A、8万吨稻谷加工;B、5万吨柑桔、脐橙加工;C、40万头猪、牛加工;D、6万立方米木材加工;E、200万根竹材加工;F、5万吨的蔬菜及野生植物加工等项目。继续扶持家家红食品、八达纸业、崀山家俱、千秋、金顶、鑫源人造板、高桥辣不辣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形成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鼓励投资兴办有资源有市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如食品加工、饲料加工、木材加工等项目)。

    ③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农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病险库和水渠水圳整修,解决水的问题;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步伐,实现城乡同价,解决电的问题;加快通村公路建设,解决路的问题;抓好农村科技知识和实用技能培训,解决人的问题;健全农村服务体系,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服务保障问题。

    2、实施“以工兴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经济是最有效的税源经济,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才能壮大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全国发展工业形势犹如万马奔腾,万舸争流,时不待我,人不待我,形势逼人。要想把新宁工业这条短腿拉长,只有正视差距,急起直追,大胆地叫响“工业兴县”口号。

    ① 大办工业,加速工业总量扩张。在巩固现有工业,加大现有工业技改力度,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同时,要通过广泛的外引内联,招商引资兴办工业企业,力争完成今年市定新办83家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任务,争取每年有8——10家工业企业新进规模工业笼子;全县要形成上下联动办工业格局,彻底消灭工业空白村。

    ② 抓好工业载体建设。民营工业基地建设是发展工业的重中之重,各乡镇都应有自己的民营工业基地。当前着重抓好县级民营工业基地建设,通过政府搭台——基础设施建设“六平一通”,基地内封闭式管理,一站式服务,土地和税费实行优惠政策;让民营经济唱戏,重点是吸引外源型工业进入,基地在产业定位上选择农产品深精加工和旅游产品加工,培育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让民营工业低门槛进入,高收益回报,让基地成为吸纳民营工业的“洼地”。

    ③ 走新型工业发展的路子。一是大力发展民营工业,民营经济产权明析,责权利明确,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后发优势。对我县现有工业企业实行“壮大一批,改制一批,破产淘汰一批”策略,特别是要加大改制力度,实施“公退民进”。从去年已改制的几家企业来看,是改一家,活一家,而且出现一活俱活的局面。二是制定严格的工业产业导向政策;严格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企业(特别是国家明令禁止,沿海发达地区已无生存之地的五小工业企业),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发展工业代价,走持续发展之路。

    3、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带动一、二、三产业全面提速。

    崀山风景作为新宁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它,要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培育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的指导思想,把之打造成新宁的支柱产业。崀山经营权转让后,我们抓旅游工作的着力点也应有所侧重,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 抓宣传促销,提升崀山知名度。要使崀山名扬海外,必须在宣传促销上下功夫,我县在崀山旅游宣传促销上应该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采取多视角,全方位,有计划,有目的宣传促销,要敢于花大钱,办大事,产生轰动效应,这样才能提升崀山的知名度。

    ② 努力把崀山建成独具特色的综合性旅游区。一是促进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型旅游向休闲渡假、探险、体育训练、科学考察、会务接待等均相型旅游转变;二是进一步拓宽旅游空间,除发掘民族文化、民俗风情之外,还要加快外围景点建设,如鲤溪的探险漂流、赤木湖的水上休闲渡假、黄金牧场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等。三是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大做文章,争取崀山旅游的软硬件设施上档次、上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形成全社会受益的新旅游格局。

    ③ 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优化旅游环境。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和服务是摆在我县面前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完善旅游法规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其次以人为本,强调重视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4、进一步优化新宁发展环境。

    环境是资源,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发展环境不优是新宁县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要着力解决政令畅通,竭泽而渔,部门争利,欺生宰客,强买强卖,欺诈失信等问题,要狠抓新宁诚信建设,打造诚信新宁品牌,努力营造一种让投资者放心投资,创业者安心创业,劳动者一心致富的宽松有序、诚信至上良好环境。

    5、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三驾马车”之一,投入与产出成正比例关系。新宁要改变落后面貌,必须借助外力,狠抓投入,要在全县形成“官资”(财政投入),商资(商业银行贷款),民资(民间资本)一齐上的投资格局。当前重点抓好:一是项目立县工作,要优选项目,鼓励部门和单位向国家、省、市跑项目,要资金,争取每年有几个带动全县经济建设的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国家、省计划笼子;二是用活用足国家稳健的贷币政策,争取商业银行信贷支持,扩大贷款投放规模;三是大力招商引资,全方位对外开放。要在全县形成人人搞招商、个个抓项目的强势氛围,做到亲商、敬商、爱商、富商、视客商为亲人、以诚招商、以情揽商、以礼待商、以信留商,借助外力推进新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进程。

[新宁县统计局 漆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