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劳动力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洞口县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与经济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来源: 时间: 2004-05-1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现“财政增收,农民增收”,今年3—4月,洞口县统计局在洞口农村就劳动力从业结构与经济收入状况开展了抽样调查,并根据抽样调查资料进行了总体分析,与农调队住户调查资料进行了比较、印证,基本搞清了农村劳动力的从业结构现状与收入构成比例,掌握了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与经济收入状况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优化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和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调查户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涉及洞口、又兰、醪田、水东、花古、花园6个乡镇12个村,126户,在好、中、差三类农户中分别选定了40户左右作为抽样调查的样本点,由县统计局干部和乡村秘书直接上门与农户座谈测算,调查结果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被调查的126户家庭总农村人口519人,其中劳动力330人,占总人口的63.6%。在劳动力中,外出劳动力102人,占31%,有外出劳动力的农户67户,占总户数的53%,在家劳动力228人,占69%。

    劳动力从业结构状况

    在外出的102人中,从事工业的83人,从事建筑业的6人,从事运输业的7人,从事商业服务业的6人。在家228人中,从事农业的179人,从事农业兼营家庭工业、副业的23人,从事建筑业10人,从事工业的3人,从事运输业的5人,从事服务业的4人,农村集体干部3人,其它1人。

    二、从业结构与收入状况的基本特点

    就从业结构来看

    1、农村劳动力逐渐从本地向外地(特别是沿海开放地区)转移,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79.1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44.34万人,从劳动力的流向来看,流向县外人口14.7万人,占33.2%。从劳动力的从业结构来看,全县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的比重,2002年为38%,2003年为44.8%。

    2、在外出劳动力中以劳务输出、进厂务工、从事工业生产的为主,从事工业以外的少。自己当老板、办厂经商搞实体的极少,做大老板的更是寥寥无几。

    3、在家劳动力中,以从事农业为主的劳动力仍是农村劳动力的主体。单一的、小规模的种植业、养殖业严重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调查的12个村,在家228个劳动力中,以农业为主的179人,占78.5%,其中单纯从事种养业,无其它收入来源的从业人员36人。从事二、三产业的仅49人(家庭兼营工业按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划入第二产业),占21.5%。

    就收入状况来看:

    1、农业收入逐渐弱化,非农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189.3万的总收入中,农业收入为68万元,占36%,非农收入为121.3万元,占64%。在被调查的126户中,纯农户18户(其中养殖大户2户,种粮大户2户),非农户8户(其中全家外出户5户),有外出劳动力的67户,占总户数的53%。

    2、贫富差距拉大。被调查的126户,330个劳动力,2003年全年总收入189.3万元,户平1.5万元,人平5736元。除去生产成本以外(劳务输出的收入全部计算为纯收入),总利润121.8万元,户平9667元,人平3691元,按劳动力占总人口63.6%计算,总人口人平利润2347元。从总人口的人平利润来看,其中5000元以上的9户,5000元至2000元的57户,2000元至1000元的33户,1000元以下的27户,最高的人平5620元,最低的不足500元。相当一部分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3、外出劳动力中,从事简单劳动的多,低收入人口多,从事高新技术的高收入人口少。据县农调队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常住人口外出从业得到收入人平仅727.55元。此次调查外出劳动力人平收入为8331元(月工资水平不足700元),与县内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9249元相比,仍相差近千元。

    4、第一产业收入低,利润更低,第二、第三产业收入高,利润高;在家劳动力收入低、利润低,外出劳动力收入高、利润高。被调查的330个劳动力中,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人口179人,占总劳动力的54%,而他们所创造的总收入只占36%,他们的人平总收入为3799元,人平利润为1175元。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人平总收入为8033元,为第一产业人口的2.1倍,人平利润为6669元,为第一产业人口的5.7倍。同时在家228人的总收入为104.32万元,人平4575元,总利润为43.52万元,人平利润1909元。外出102人,总收入为84.98万元,人平8331元,总利润为78.22万元,人平7769元。人平收入和人平利润分别是在家劳动力的1.8倍和4倍。

    5、在第二、第三产业中,自己为主经营的行业收入高,替别人打工的行业收入低。不论是外出劳动力还是在家劳动力,从事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的,都是自己为主经营的行业,其人平总收入分别是10038元、9250元、8120元,而进厂务工的人平只有7546元。就是在工业行业中,在家自办工业的人平总收入为26667元,人平利润为12000元,是进厂打工人员年利润的1.6倍。

    综合以上情况,洞口目前仍然还处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阶段,经济比较落后,群众比较贫穷,工业不发达。农村劳动力依靠外出打工,从事简单劳动,从原始的劳务输出中得到一点微薄的工资贴补家用。能够自立自主的经济能人少,在本地办厂兴业的企业主少,财源、税源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1、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实现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具体做到由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由本地向外地转移。农业的附加值低,收入低,利润低,单纯依靠农业是不可能致富的。广大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要鼓励他们办厂经商,务工兴业。一是在当地求生存,发展二、三产业。二是到城镇建房落户,办厂子做生意,扩大城镇范围,增加城镇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缩小城乡差别,取消农村户口与非农户口之间的差距,千方百计为农民进城创造条件,寻求空间。三是到外地,特别是沿海开放地区去求发展,首先通过劳务输出聚集资本,学到技术,然后利用已有的资本和技术,搞项目办实体,支援家乡建设,不断发展壮大。

    2、提高劳动力素质,培植经济能人。利用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就业培训中心和各种培训班、短训班为基地,进行业务培训,上岗以后通过带、学、练进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操作职能和业务水平。在农村劳动力中,培养一批技术员、工程师、经济师和业务尖子、技术骨干、业务能手。使他们懂电脑、懂财务、懂文秘、懂管理、懂技术,逐渐成为经济能人。

    3、鼓励自主经营,培养一批经营业主和企业主。鼓励和提倡外出劳动力从外地老板的母体中脱离出来,自己当老板,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没有条件办工厂,可以办商店、做生意、搞建筑、跑运输、经营服务行业,从小老板做起,逐渐做大做强。

    4、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收入,引导农民增收。一是广泛培植养殖大户和种养大户,实行产业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增加粮农收入,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粮食补贴,限制成本价格,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搞活粮食流通等多种途径,使广大粮农得到实惠。三是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改变单一的粮食种植模式,依靠种植经济作物,发展高效农业,拓宽收入来源,扩展收入空间。

    5、在当地发展二、三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利用洞口的资源优势、优惠政策和宽松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来资金和技术,引进外地企业主,加快洞口发展。二是通过抓信贷支持,提高贷款总量和启动本地资本,聚集民间闲散资本以及引导打工族中的大老板回乡投资等多种方式,广泛聚集资本,加大资本投入,兴办二、三产业。在本地发展一批民营企业,培植一批私营业主和个体老板,扩大就业空间,扩充国家财源,增加个体经营者和从业者的收入。

[洞口县统计局    张居国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