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邵阳市经济承接了去年以来的较快增长惯性,继续沿着上升的轨道运行,而且有明显加速的迹象。投资、消费和出口推动力增强,农业生产增势明显,工业稳中有升。 从总体上看,各种增长因素的活跃程度是近几年少有的,因此我们要珍惜这种良好的局面,保护和发挥好发展的热情,在热情中融入理性,继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保持速度、提高效益、增强后劲,注重结构和效益的提高,保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为全年预期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1、“高开”突出,加速增长的势头明显
全市经济除了延续上年高位运行的态势外,另一突出的特点就是发力增长,加速的势头十分明显。一季度GDP增长10.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9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增速快0.9个百分点,“高开”的特点十分突出。从季度资料来看,邵阳市经济在逐步走高的同时,稳定性也大大增强。经济运行没有出现大的起伏。这种平稳快速增长的格局是近7年经济发展中最好的。
2、工业的强劲增长,极大地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工业增势强劲,近年来的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和企业改革、改制,使一大批企业焕发了生机,一季度规模工业增长速度为21.4%,到4月份增长速度上升到28.85%。
工业持续高速增长,对GDP的带动作用明显。据测算,一季度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4.32亿元,增长14.1%,比上年同期高3.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6%,比上年同期高2.3个百分点。
3、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动力充沛,均为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投资需求继续担当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角。1—4月,邵阳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2亿元,同比增长55.0%,增幅同比上升了 22.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2.33亿元,同比增长115.7%,增速比去年同期快65.6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6.57亿元,同比增长111.9%;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21亿元,同比增长212.9%;房地产投资完成1.82亿元,同比增长112.3%。
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商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尽管遭受了禽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增长较快。1-4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8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市级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10.72亿元,同比增长11.7%;县级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93亿元,同比增长16.5%;县级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33亿元,同比增长8.5%。
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招商引资形势增势强劲。据海关统计,1-3月全市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055万美元,同比增长27.0%。其中出口完成972万美元,同比增长125.0%;进口完成83万美元,同比下降79%。1-4月实际利用外资755万美元,同比增长14.4%,利用市外境内资金14.23亿元,同比增长169.0%。
4、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明显
一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1-4月,全市完成财政收入5.62亿元,同比增长45.1%,比上年同期增速加快了15.75个百分点;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08亿元,同比增长53.5%;完成上划“两税”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26.7%。
二是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1-3月全市458家规模企业实现净利润845万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2109万元,前年为亏损4221万元,增效显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1.41%,比去年同期提高18.5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由上年同期的人均26577元增加到33483元,提高26%;总资产贡献率由4.22%提高到5.57%;企业亏损面由28.32%下降到24.4%。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明显。据抽样调查,1—4月,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9元,增长14.9%;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60元,增长9.8%,均为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快的一年。
二、经济加速运行的深层因素分析
邵阳市经济进入快速上升的通道,从以上生产供给和需求角度看都是有支撑条件的,进一步深层分析,促使全市经济增长加速、质量效益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内生机制初步形成。
1、经济快速发展是第二产业强劲驱动的必然结果。从一季度情况看,全市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2%,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的33.4%提高为36.9%,提高了3.5个百分点。各县、市、区二产业增加值的增幅都上了两位数,凸现邵阳市加快工业化进程对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劲驱动效应。
2、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力明显增强。近年来,邵阳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增加投资,并已取得一定成效。1—4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22亿元,同比增长55%,为历年来的最高增幅,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加大。
3、非国有经济发展加快,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进一步增强。一方面,非国有工业的活力逐步显现。1-4月全市规模工业中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7%、48.5%、87.0%和33.9%,均大大高于国有企业15.4%的增幅。另一方面,投资自主增长的动力进一步增强。1—4月,全市城镇投资中非国有经济投资占55%的份额,同比增长2倍,比国有投资快150多个百分点。
4、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得以加强。4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26.13亿元,比年初增加30.42亿元,增长10.3%,各项贷款余额为156.46亿元,比年初增加18.78亿元,增长13.6%。今年的贷款增长幅度高于存款增长幅度,比往年有明显的改观。
三、当前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农资及农产品价格上涨。化肥、种子、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高,农民种粮收益面临挑战。居民消费价格特别是粮、油、肉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城乡居民特别是城市低收入户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能源紧缺和运输紧张的压力加大,矛盾问题已经凸现。据调查:目前邵阳市需电量为600万千瓦时,可供电量仅为440万千万时,缺口达四分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全国铁路主要干线运输能力已经处于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输状态,铁路运输对邵阳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影响也经凸现,如邵东焦化厂产量、产值倍增,产品运不出,产销率下降了19个百分点。
三是亏损企业阻碍总体企业利润增长。1-3月,全市458家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有112家出现亏损,亏损面为24.4%,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亏损额达4289万元。国有企业亏损面为43.7%,远远高于其它经济类型企业,亏损额2234万元,占亏损总额的52%。
四是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容乐观。去年“西洽会”“深洽会”招商引资成绩大,签约项目多,但目前到位的资金不理想,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引进外资,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确保合约履行,招商引进的资金到位。
另外,邵阳市经济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还面临全省各市州经济增长提速的压力,面临劳动就业形势严峻的压力。
四、对下一步宏观调控的建议
针对当前邵阳市经济发展的现状象,为保障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顺利完成以及长远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下一步宏观调控主要应该是坚持“四个并举”,加快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以推动邵阳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坚持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并举。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的关键,是要将中央的发展思路变成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结合。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大力发展以商贸、餐饮、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为重点的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以旅游、社区服务、信息、文化娱乐等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二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吸纳更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三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通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四要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使之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五要努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六要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努力开拓省外和国际劳务市场。
2、坚持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并举。扩大内需应着力调整结构,积极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既要抓好重大工程建设,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又要把扩大内需的重点进一步转向刺激消费。要改进消费政策,尽快完善鼓励消费的措施。在继续夯实投资增长的基础上,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此同时,要努力扩大外需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加强产品质量和环保标准认证,严格执行国际标准,提升出口商品质量和档次。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水平的出口企业。结合产业调整方向制定吸引外资的中长期规划,加强协调,统筹规划,择优扶持。
3、坚持扩大外资与启动民资并举。在资金利用的两个市场上,我们在着力招商引资、吸引市外国外资金的同时,也要尽量考虑出台有效措施,切实启动民间大量闲置资金,实现扩大外资与启动民资的并举。
4、坚持壮大骨干企业与发展中小企业并举。目前,邵阳市中小企业发展与整体经济的发展走势出现背离现象。中小企业是邵阳市经济的支柱和脊梁,对推动经济增长、安置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税源、活跃市场、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应该把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必须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并努力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推动全市经济的相对平衡发展。
[邵阳市统计局 马又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