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来源: 时间: 2004-06-2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指引下,邵阳市各级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为主导,促增和减负两手抓,重点抓好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2月份组织2万多名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开展“防民情、解民难、帮民富、保民安”活动。4月份组织3万多名干部宣讲、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中的几个显著特点

    1、政策到位,保障农业生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取消了除烟叶税以外的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3个百分点,农民得到了实惠;对粮食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使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了农业生产投入,使邵阳市粮食播种面积呈现恢复性增长。邵东县复垦耕地面积达7万多亩,北塔区增加播种面积3000多亩,洞口县增加复垦耕地和水毁面积1万余亩,新宁县恢复水毁、抛荒面积7000亩。邵阳市春夏播种面积447.25千公顷,同比增加21.38千公顷,增5.0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36.55千公顷,同比增加24.07千公顷,增7.7%。早稻播种面积128.50千公顷,同比增加16.94千公顷,增15.18%,中稻和一季晚稻播种面积96.07千公顷,同比增加4.54千公顷,增4.96%。隆回县肖凌今年投资60多万元租种水田1300余亩发展优质稻,成为邵阳市的种粮大户。主要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17.66千公顷,同比增加1.33千公顷,增8.14%。药材播种面积24.33千公顷,同比增加1.81千公顷,增8.04%。

    2、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在种植结构上,继续往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一是今年的优质粮、油播种面积所占比重上升明显,优质稻已成为邵阳市粮食作物发展的重点。今年邵阳市早稻、中稻生产中,优质稻达到107.2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0.2千公顷,增长39.2%。优质稻比重由上年的37.8%上升到今年的47.7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油菜中优质双低油菜占9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二是高效农作物的持有量稳中有升,特别是药材面积上升快,占经济作物的比重由上年的47%上升到52%。三是特色农业的逐步壮大,如邵东、隆回的药材;郊区及洞口、隆回新邵的大棚蔬菜;城步、绥宁的反季节蔬菜;洞口、武冈、新宁的桔橙;邵东、邵阳的特色小水果等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四是优质牧草、饲料种植面积保持稳定,今年全市青饲料、饲草种植面积达10.38千公顷,有力地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预计肉猪出栏406万头,比上年增长2%左右,出栏牛羊均有增长,牛奶产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渔业养殖面积扩大,水产品产量增势强劲,预计上半年产量3.7万吨,增3%左右。

    3、支柱产业,带动农业生产。在强劲的乳业、竹松、果蔬、药材四大支柱产业带动下,邵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总量快速增长、实力明显增强、领域不断扩宽、规模逐步扩大的良好发展态势,农产品加工特色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形成。据统计,上半年全市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56家,其中,投资100万以上的25家,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新邵县、隆回县、洞口县、武冈市的果蔬加工,邵东县、隆回县、新邵县、邵阳县的中药材加工,城步县、大祥区的乳业加工,武冈市、双清区的豆制品加工,邵东县、双清区的饲料加工,绥宁县、城步县、洞口县、隆回县、新邵县的竹木加工,洞口县、三区、邵东县的生猪和粮食加工等都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板块经济格局。洞口县的罐头食品、糖果业、乳猪冷冻加工业三大食品支柱产业,年产值分别过亿元。

    4、订单合同,推进农业生产。绥宁县今年有10个乡镇参与优质稻制种,制种面积达5.5万亩,签立订单3万余份,按亩产300斤,每公斤6元计算,全县制种产值可达1亿元,种子公司与农户签订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合同,由种子公司提供稻种、化肥、农药,提供生产技术服务,解除了农民愁销路、愁技术、愁市场价格之忧,增加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除了负责栽种、田间管理、收割等劳务投入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学到了种植管理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收割后种子公司按合同规定全部回收,达到了农户和种子公司经济利益上“双赢”的效果。新宁县、邵阳县、洞口县、武冈市等地都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订单农业。隆回县桃洪食品有限公司与农民签订辣椒收购协议,保有辣椒生产示范基地2万多亩。

    二、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1、气候变化大,自然灾害多。邵阳市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各地降雨量相差大。4月份的降水量与同期比较,除邵阳县偏多1成之外,其余地区偏少2~6成。日照偏多30~87小时,给早稻生产带来一定困难。受地面低压和强烈的热力对流影响,今年4月21日下午持续30分钟左右的龙卷风和冰雹,使邵阳县长阳铺镇和新邵县小塘、新田铺、酿溪、寸石、迎光、潭溪七个乡镇受灾,造成40多人受伤,1000多间民房受损或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并造成秧田受损200亩,影响2000亩水田播种;油菜受损2000亩,影响7成收获;4万亩西瓜秧苗损失50%;500个大棚损坏;损坏中药材近1万亩,间接损失约800万元。5月12日全市普降大到暴雨,对缓解邵阳市干旱缺水十分有利,但城步县却造成了灾害,倒塌房屋7座计30间,冲毁稻田近70亩。5月中旬隆回县金石桥镇发生山体滑坡倒塌房屋3座,重伤一人,危及300多群众和一座小学的安全。

    2、龙头企业的拉动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缺乏相应的龙头企业拉动,大量的农产品停留在粗加工阶段,农产品加工企业竞争力弱,规模小,档次低,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多数农产品都是作为原材料销售,或直接消耗,单位产值上不去,加工的农产品在本地市场占有率低,经济效益不高。

    3、农资产品涨幅过大,影响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今年,国家对粮食、良种进行补贴及降低农业税率以来,对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农民种粮热情极高,播种面积迅速增加。但农资产品涨价过快、过多,又使农民在算一笔细帐,种粮与打工到底哪个更合算。据测算,如果按照目前的农资价格,农民种一亩早稻的化肥、农药投入将从45元增加到60元以上,每亩投入增加30%以上,加上其他农资产品涨价部分,农民从粮食补贴中获得的利益不多,在一定程度 上挫伤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限制农资涨价的措施,但市场上农资化肥价格仍然没有回落迹象,农民种田比较效益偏低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对农业生产将产生不利影响。

    三、对今后农业生产的几点建议

    1、抓好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引导农民科学种植。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病虫害防治信息,建立如新邵、隆回等地的“农业110”服务中心,随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和打击坑农行为及产品。引导农民调整结构,让农民知道什么品种好种植,什么品种好养殖,什么品种好销售,怎么销售。培养和提高农民对农产品市场的预见能力。

    2、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狠抓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大力扶持重点龙头企业,把国家的政策落实好,政府扶持好,部门帮助好,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具有特色和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要深挖潜力,使其形成一乡一品或一县几品的产业带,建立农业强市的主导产业。加强信贷支持,招商引资和优化环境,促使企业增产增收。大力支持种、养大户,发展板块经济和庄园经济,充分发挥家庭经营和农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依靠精深加工和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确保农民增收。

    3、抓好劳务输出,合理转移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建设,加强对乡镇企业的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以拓宽农民的就业门路,在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吸纳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分流和就地转化。劳动部门要提供劳务信息,正确引导农村劳务输出,增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能力。

[邵阳市统计局  林少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