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湖南省统计局的统一部署,2004年5月15日,我们对新宁县黄龙镇居委会城镇劳动力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具体对94户,360人城镇居民进行入户访问调查。本次调查按常住人口调查原则,对象为住户中15岁以上的人口。内容主要包括就业者身份、行业、职业;失业人员未工作原因、生活现状、择业意向等。
一、城镇劳动力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94户,360人中:(1)15岁及以上劳动力人口为308人,其中经济活动人口236人,非经济活动人口72人。在236人经济活动人口中,就业人员171人,失业人员为65人。就业率为72.5%,失业率为27.5%。(2)15岁以下人口为52人。
1、劳动力构成特征
(1)性别:男性160人,占52%;女性148人占48%。男性略多于女性。
(2)年龄:15-34岁99人,35-54岁125人,55岁以上人口84人。
(3)文化程度:不识字17人,占5.4%;小学36人,占11.6%;初中134人,占43.4%;高中96人,占31.2%;大专及以上26人,占8.4%。
(4)户口性质:本省非农业人口188人,占61%;本省农业人口120人,占39%。
2、户口登记状况:常住本调查小区,户口在本镇有290人,占94%;常住本调查小区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18人,占6%。
3、从事工作人员类别
4、从事或失去工作前的行业、职业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20个行业中,从事批发零售的占全部人口的41.9%居首位,其次是农业占10.7%;从事第一产业人口占11.4%,从事第二产业人口占6.3%,从事第三产业人口占82.3%,产业结构比11.4:6.3:82.3。在7个职业身份中,商业人员占54.3%位于榜首。
二、失业人员未工作原因、生活现状、择业意向
1、失业原因
未工作原因主要有二个因素:一是社会因素,二是自身因素。
社会因素: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转变、单位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单位倒闭、破产。
调查了解到,黄龙镇木材站、食品站、粮站、供销社等企业单位已名存实亡,职工全部下岗。新宁县2003年劳动情况年报资料表明,新宁县单位下岗职工达10118人,平均每百人有34人下岗,企业就有8993人,占全部下岗人员的89%。由于许多企业的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基础薄弱,生产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差,企业负担重等因素,导致倒闭破产企业增多,造成在岗职工人数减少;另一方面由于随着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城镇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镇是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深山沟里的人们无限向往的地方,改革的春风,萌发了他们去寻求新的人生之路。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纷至沓来。农村人口城镇化,尽管给城镇注入新的血液,增强了新的活力,创造出了新的就业增长点。但城镇就业承受力不够,很多就业岗位被他们所替代;再一方面一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因年龄、体力、技能等竞争力较弱,寻找工作相对困难。但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妇女政治、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家务劳动者也相应增多。在137人未工作人员中料理家务的就有45人占32.9%;二是在校学生37人占27%,因这部分人是没有、也不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三是毕业后在家待业的人口有11人占8%。
自身因素:年龄、文化程度、择业观念、健康状况也是造成城镇劳动力失业的原因之一。
2、失业人员生活现状:有22%的失业人员由于没有劳动收入,其生活来源主要靠家庭供养、失业救济金度日。较典型的是镇手工业联社下岗职工左红,现年55岁,是“三无”人员即无妻、无子、无田,单位垮了,虽有打铁手艺却无力拿锤,全靠政府40元/月低保费免强度日。居民特困户刘淑英,女现年60岁,是个聋哑单身老人,政府80元/月低保费给他,她拿到钱去不知怎么用,每天靠行乞为生。
大部分人不是依靠政府救济金度日,而是通过自己的勤劳双手,脱贫致富。供销社下岗职工陈孝康,自主经营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通过几年拼搏建起了五层楼的洋房。市政协委员,60余岁的陈宗安,开店经商,服务热情周到,自办工具车送货上门,赢得了顾客的信赖,生活越做越做红火。他得出了一条结论:“只要莫偷懒,糊口没问题”。他情不自禁地发出“原来穷得叮噹响,现在盖起了小洋房”。
3、失业人员的求职状况、择业观念和意向
求职状况:
(1)渴望工作:95%的失业人员都愿意去工作,要求再就业也十分迫切。
(2)失业时间长:连续未工作时间最长的达36个月,超过6个月的长期失业人员占42%。
(3)寻找工作方式:85%的人是委托亲友找工作或下岗等待安置。在调查过程中大家都很关心,向调查人员询问是否有工作安置,是否有工作指标,就业的心情很迫切。失望过后,大家心里也很明白,要政府安排工作是很有难度的,再回到原单位工作的希望也很渺茫,内心已没有多大指望了。唯一盼望的是单位财产处理后能多分到一些钱养老,或单位能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
在择业意向上:一是希望到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工作作为第一选择,期望值太高。二是希望到效益好、收入高的私营、个体企业中工作,考虑经济利益。三是希望能开店办厂,自主经营,自己成为老板。
在择业观念上:一是苦、脏、累活不想干。心里总认为自己是城镇居民吃商品粮的,过去粮油、肉食有补贴,逢年过节物质有供应,招工有指标,存在着优越感和依赖性,面子过不去怕遭人歧视,怕苦怕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又加上自身没有特殊技能,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高不成低不就。二是利润低、收入少不愿干。随着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已转变了过去认为干个体丢人现眼的旧观念。而是主要考虑如果开店铺经商,除了国税、地税、工商费、证照费、卫生费、房租费等五花八门的费用外,到头来是所剩无几,何必又自找苦吃呢?三是不敢干。虽然渴望干,但前怕狼后怕虎,思想顾虑重,担心多,怕白干,怕亏本,不敢于开拓进取。
三、调查中引发出的思考
1、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完善:
人老了怎么办?明天谁来保障你?随着国家政策、体制的变化,养老的方式也有所改变。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得到国家一定的扶持和保护而作为养老的唯一支柱,“生养死葬”单位一手承担,职工无后顾之忧。现在由于机制的转换,养老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由政府、社会、单位、家庭和个人共同来承担养老的责任。国家、政府、社会将要承受失业、养老、医疗、最低生活等保障;单位和个人仍要负担一定比例的保险费用。也就是说“年青人养年老人,自己也要变老人”。但家庭和个人却要承担更大的养老风险。一个家庭,如果说父慈子孝,儿孙满堂,丰衣足食,幸福的晚年自不必言。而对那些一家几口未工作或失去工作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我们一方面要拚弃那些“多子多福”的封建残余思想;另一方面要使那些弱势人群中的孤寡病残老人得到社会的认可,使他们能欢度晚年。
新宁县2003年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74家,10409人,发放养老保险金1232.12万元,领取保险金人员2159人,年人均领取5707元;去年领取民政部门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有7893人,其中下岗人员4142人,年人均领取425元;去年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181家,12800人,发放失业救济金12.14万元,领取救济金人员53人,年人均2290元。可见,失业、养老保险覆盖面窄小,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远远低于标准。一些下岗职工单位原先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现在虽然提高了覆盖率,可以参保了,但单位拿不出钱来,保险费全部要个人承担,这些人能够维持生存就不错了,哪能一次交纳几万元钱来入保呢?因此,政府和社会的失业、医疗、养老、最低生活费保障仍然是目前最安全、最重要的保障方法。
2、优惠政策要进一步落实:
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说说而已,空谈一场。而是需要劳动、税务、工商等职能部门尽职尽责为民办事,为下岗失业人员排忧解难。近年来,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发放的《再就业优惠证》是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优惠政策的凭证。《证》中规定: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凭证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各部门、单位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给予优惠并提供优质服务。
新宁县虽然没有隆回、城步那样创建再就业一条街,为下岗职工经商免收3年门面租金,但也与邵东、洞口一样有个优惠政策和宽松环境。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把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当作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相应制定出了一系列规定和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截至今年5月底,新宁县企业下岗人员8993人,已有5386人领到了《证》,有1560人实现了再就业,有520人享受了税费减免优惠待遇。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调查中仍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心存疑虑。有73%的下岗失业人员领取了《证》,但没创业精神,没有主动积极去找工作,认为如果自己创业后,是否真正能够得到税费优惠政策;二是模糊认识。认为领取了《证》就会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失业保险金;三是取得《证》比较费力。有些企业单位因已破产、倒闭而无人管、无人问,没有人去操心办事;另外办证程序也复杂繁琐,申请、填表、审核后到省、市去办证。四是有政策,落实难。极个别职能部门,只顾完成收费任务和单位利益,不按政策办事,有优惠证又自主创业者得不到优惠待遇的情况时常发生。
3、就业观念要更新
创业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具体表现,如何去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呢?那就必须要更新就业观念:
1、苦脏累活肯干。要发扬中国人吃大苦耐大劳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那些过去认为是农民工干的搬运、建筑、清洁等工农业、社会服务行业的粗活、累活要积极干、主动干、拼命干。
2、利润低、收入少仍要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那些收入高、条件好大多是高技能、高素质的岗位。由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限制,在寻找就业门路时,要注意扬长避短、因人制宜,找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待遇差、收入少的工作也要干。
3、敢于创业、敢于开拓。下岗失业人员虽然为国家为单位作过贡献,但“好汉不提当年勇”。要面对现实,端正心态,变压力为动力,把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劳动技能,运用到新的工作岗位上。要勇于开创、勇于拼搏、再创辉煌。不要有等、要、靠的依赖思想,不要只是寻找政府和单位要工作、要生活费;特别是待业青年不要过于依赖家庭,那些寄生虫生活是没有出路的。
[邵阳市统计局 唐会苹、徐寒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