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邵阳消费品市场呈现良好运行态势

来源: 时间: 2004-07-2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上半年,邵阳市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邵阳市消费品市场也呈现良好的运行态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5.02亿元,同比增长12.7%。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餐饮业继续快速增长。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变化,加上餐饮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提高服务水平,公务、商务活动也为餐饮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使邵阳市餐饮业持续快速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今年上半年,邵阳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34亿元,同比增长48.8%,明显快于同期批零贸易增长9.2%的速度,比重为11.52%,上升2.80个百分点。

    2、城市仍然是实现购买力的集聚地,城乡市场的销售差距扩大。由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较农村居民高,购买力较强,再加上购物环境优势和交通便利,使得城市仍然是实现购买力的集聚地,农民进城亦繁荣了城市市场,城市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上半年,邵阳市城市(含县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5.13亿元,同比增长15.1%。农村市场(县以下)由于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制约及购买力大量流入城市的影响,发展水平仍然低于城市市场。上半年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9.90亿元,同比增长8.8%,农村消费品市场增幅比城市市场增幅低6.3个百分点。

    3、大中型企业增长加快,规模效应日益显现。随着大型商场的扩张,特别是大型连锁商贸企业网点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对消费环境要求的提高,大市场、大超市受到消费者青睐。上半年,全市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8.54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增长尤为强劲,实现零售额4.89亿元,同比增长49.4%,分别比限额以下贸易业零售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高43.4和36.7个百分点。

    4、禽流感对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影响明显,但对整个消费市场影响不大。年初邵阳市武冈等地发生禽流感疫情以后,居民对禽类食品持谨慎消费态度,禽蛋类食品消费量较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全市禽类产品的消费和销售严重受损,经常热闹的禽类农贸市场一度冷清(有的地方被关闭),一些超市中的禽类食品出现了零销售的情况。肉禽类消费占食品消费品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7.7%下降为1.4%,下降6.3个百分点。但这只是使居民减少禽类消费,转而增加肉类及水产品消费,对整个消费市场影响不大,没有改变消费品市场的旺销势头。全市限额以上的企业类值资料显示:上半年食品、饮料、烟酒商品销售比上年同期增长48.52%,其中肉禽蛋类销售下降73.06%。

    5、居民消费热点比较突出,热点商品销售格局没有新的变化。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统计数据看,石油及制品类受家用汽车持续热销和油价上涨的影响,零售额同比增长42.9%。其它增长较快的商品类有:文化办公用品增长272.1%,服装鞋、帽、针、纺织类增长248.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78.3%,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增长172.8%,中西药品类由于去年受“非典”疫情影响出现较大范围的抢购,同期基数较高,使得今年同比下降21.7%。

    二、对当前消费品市场的几点分析判断

    从总体上看,上半年邵阳市消费品市场保持了逐月上升的发展态势,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去年4月下旬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同期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数较低;二是物价上涨拉动零售额总体上升。展望全年消费品市场,将呈现前高后低发展态势,全年增幅将达到12%左右。

    从增长的动因上分析。上半年邵阳市消费品市场整个运行环境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在有些方面甚至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一是前几年出现的消费热点,仍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通讯产品、建材、家电等市场十分活跃,仍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二是餐饮业市场仍然红火,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邵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是农村市场趋暖,农民收入在今年有望得到较大幅度的增加。其原因一是农产品涨价将直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二是政府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政策,有助于农民减轻负担,扩大消费。随着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农村市场消费环境的改善,特别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不断向农村发展延伸,将极大地促进农民消费。

    从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和消费环境看,当前仍有许多有利于邵阳市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的因素。一是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2004年,政府把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费者对宏观经济的走向充满信心,对预期收入增长的信心增强。据企调队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1.78,比上年同期提高16点,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企业家信心指数稳步上升,达到103.97和90。二是汽车、住房、家电、电子通讯等消费热点的惯性拉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出现降温。从供给方面看,随着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深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不断增加,可供老百姓选择的空间愈来愈大,汽车市场的降价促销,道路交通建设的加快,同样会给老百姓更多的机会。此外,电子通讯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和改善服务等,都将一定程度上加速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三是商业企业各种促销活动的举办,连锁经营等不断发展,都将带动消费品市场的活跃。四是旅游业重现活力拉动了市场,假日旅游为市场注入了活力。

    当前,在消费品市场增长态势不会有大的改变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增幅将稍有回落,仍然有许多方面值得重视:

    1、增长基数的影响。近几年来,邵阳市消费品市场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增长基数越来越大,2003年邵阳市商品零售额绝对数在全省排第7位,2004年1-5月排第6位。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包含的增量要大于往年,继续保持高增长已变得相对困难。

    2、居民收入和储蓄的矛盾。上半年,邵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1元,同比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908元,增长14.4%。6月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7.54亿元,比年初增加35.30亿元,增长33.14%。居民收入增加为扩大购买力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以教育和医疗投资为主的压力依然没有缓解,储蓄制约了居民的即期消费。多数人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预期支出心存忧虑,这些支出对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不得不压缩其他商品性消费和控制当前消费,选择将钱存进银行压抑了部分即期的消费需求,这一现象短期内不会逆转。近几年来,国家多次采取提薪降息的措施扩大内需,但并未有效遏制储蓄总量的膨胀。因此,在居民储蓄依然强劲的条件下,下半年的即期消费不会出现跳跃式的增长。

    3、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矛盾。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日趋多元化,开始由过去单一的实物消费逐步向物质消费、服务消费等多元消费转移,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分流和预期支出的增加,一般商品消费需求趋于平稳,商品消费支出比重降低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服务消费的增加反映了小康阶段的生活方式。在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教育、旅游和电信、娱乐消费都大量分流了购买力。由于分流购买力的因素增大,消费品市场的发展空间相对缩小。

    4、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消费热点还不够稳固,还需消费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和对消费环境的进一步培育。如近年来邵阳市出现的房地产消费热,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价持续走高,一般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只好望“房”兴叹;汽车消费,目前仍受到收入水平,城市道路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5、消费环境消费品种的影响。现在交通发达,到长沙就医、购物选择范围大,花色品种多,很轻松地一天可跑个来回,一些居民为了追求购物享受,买到满意的商品,选择了集中到省城购物消费。

[邵阳市统计局 陶力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