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投资高速增长的喜与忧

来源: 时间: 2004-07-27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邵阳投资高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但投资后劲不足,资金筹措难度大。1-6月,邵阳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项目,下同)38.54亿元,同比增长61.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67亿元,增长98.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2.88亿元,增长17.1%。

    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

    (一)上半年投资运行的主要特征

    1、非国有投资是推动整个投资的主要力量。在全社会社会投资中,非国有投资28.03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72.7%,比重比同期上升了3.9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
16亿元,两者增速分别为75.4%和44%,非国有投资高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31.4个百分点。

    2、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1-6月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07亿元,增长78.8%,占城镇投资的31.5%,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投资2.98亿元,增长125.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3亿元,增长149.7%,教育投资1.91亿元,增长136.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1.66亿元,下降9.2%,四大行业投资额占基础设施投资的97.2%。

    3、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促进全市投资增长,优化投资结构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全市有重点工程49个、其中省级重点工程7个,上半年49个重点工程完成投资8.8亿元,投资过5000万元的重点工程有邵怀高速公路邵阳段及子项目、电信宽带接入网工程及无线市话工程、移动通信系统工程和电网扩改工程,完成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程有通乡公路改造工程、邵阳学院扩建工程、绥宁水电综合开发工程、邵东皮具工贸园、邵东新区路网工程、邵阳县红石火车站站前综合开发工程等。

    4、二、三产业投资增长进一步加快。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明显不足,总量小,1-6月仅完成投资0.55亿元,下降50.6%,而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9.35亿元和8.08亿元,分别增长328.3%和123.7%,三次产业投资构成由上年的16:31.7:52.3调整为3:52:45,二产业投资比重上升较大。

    5、县(市、区)投资强劲增长,对全市投资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全社会投资中,大部分县(市、区)投资呈现快速增长,其中双清区(108.2%)、大祥区(98.1%)和新宁县(90.8%)增长最快,武冈、绥宁、北塔、新邵、洞口、邵阳、城步和隆回8个县(市、区)投资增速均超过五成以上,分别增长85.1%、82.7%、82.6%、72.2%、66.3%、64.4%、57.7%和51.3%。

    6、基本建设投资成为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基本建设投资历来是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是支撑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3.94万元,增长101.3%,所占比重为54.3%,而更新改造投资2.39亿元,增速高达186.1%,但比重低,仅为9.3%,房地产投资3.23亿元,增长28.6%,增速趋缓。

    (二)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1、连续几年的政策效应。我国已经连续6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目的是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经济增长,其主要措施就是发行国债,增加投资,作为一项临时措施却实行了6年时间,政府苦于对民间资本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作为投资主力的民间资本投资增长缓慢,通过长时间的鼓励、培育、加上我市为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许多具体政策和措施,民间投资已经显露出扩张的活力。1-6月,我市民间投资达27.3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70.8%,比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政策效应有所凸现。

    2、国有企业改革激活企业投资。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并且强劲的增长,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加大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企业自主投资创造了条件。企业自主投资行为的目的一是逐利,二是高效,它是投资增长真正的、持续的、内在的基础力量。

    3、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的较高增长及全社会资本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将使投资增长继续呈现国有投资、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共同拉动的格局。今年以来,各县(市、区)政府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投资、加快发展的政策。如:洞口县“兴工强县”,全面推进“双百”工程,即兴办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00家,邵东县抓园区建设,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新宁县、武冈市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高效率低成本服务,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整体氛围,增强了对民间投资和外资的吸引力,全市呈现出国资、外资、民资共同发展的态势。外商、港澳台投资去年同期为0,今年上半年已完成0.73亿元,国有投资10.52亿元,增长32.8%,民间投资27.3亿元,增长70.8%。

    4、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投资增长提供了保证。1-6月在城镇投资中,全市共筹措建设资金39.1亿元,同比增长207.8%,快于投资增幅108.9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持了投资的高速增长。自筹资金始终在我市投资中占最大比重,上半年以335.5%的速度增长,有力支撑了投资的高速运行。国内贷款在全市投资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今年以来国内贷款到位3.8亿元,增长80%,招商引资是我市投资的又一重要来源,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其规模不断扩大,1-6月全市利用外资3.08亿元,增长8.27倍。

    二、当前全市投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为低水平低基数的增长。近年来,我市投资增速一直不高,投资总量占全省比重偏低,我市投资总量由2002年的2.6%,上升到了上个月的3.8%,尽管今年以来我市投资总量增速较快,但同全省其他市、州相比,仍然是低水平低基数的恢复性、追赶型增长。而从发展来看,要缩小与其他市州的差距,我市还必须加大投资力度。

    2、投资后劲不足。1-6月仅完成投资38.54亿元,为年计划的47%。一方面,项目储备不足;另一方面,今年新开工项目多,但都是些投资规模小,缺乏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佳的重大产业项目,从而会影响投资总量的扩张。

    3、项目资本金筹措难度大。我市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财政实力有限,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资金筹措体系,许多项目要求的地方配套资金无法按计划进度和承担的资金比例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从而影响了在建项目的工程进度,又影响新的项目资金的争取。同时,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国债发行总体减少,银行贷款拨放趋紧,新增贷款增速降低,使得部分中小企业和个人投融资更加困难。

    三、国家金融、土地等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投资的影响

    1、国家金融调控政策对我市投资的影响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没有金融的支持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去年下半年以来,为了抑制投资过热,防止通货膨胀,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近几年来,我市是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布点的盲区,涉及须清理的重大项目很少,占经济的比重很低,因此,总体说来,国家金融调控政策对我市投资的影响上半年暂未显露。

    至5月末,全市金融各项存款余额325.9亿元,比年初增加30.1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7.11亿元,比年初增长19.43亿元,同比增长6.1%。

    2、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对我市投资的影响

    今年以来,国务院实行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势必影响我市一批企业、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的上马,投资将会减少。以市本级为例,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后三年内修建33条城市道路,初步估算,今年计划完成11条道路建设,按平均每条道路投资8000万元计算,今年内道路建设一项计划投资10个亿,而停止土地审批后,有9条道路不能按期供应土地,土地的供应只能满足20%左右。又据年初我市国土需求的摸底,全市今年的建设用地的需求是2万余亩,而在上半年可能批回的土地只有2000余亩,仅为需求量的20%。还有一批中小型小电项目无法正常开工,如市本级神滩渡电站、绥宁界溪口电站、新邵筱溪电站;再者由于受国家土地补偿政策、土地价格上涨影响,地方政府制定的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如邵东县周官桥出口打火机基地、流泽吉星工业园土地补偿问题,当地群众纷纷要求提高补偿价格,导致项目进展缓慢,甚至停工。一些原先准备落户的企业有意迁走,这样投资将有一定程度减少。因此,实行金融、土地等宏观调控政策后,国家投入势必减少,各种投资也将随之减少,我市投资增幅将逐步下降。

    四、确保年度投资目标完成的措施与建议

    1、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投资的影响

    我市应继续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并利用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减少经济建设中盲目追求高速度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重点培育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项目和骨干企业,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我市经济建设引导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去。一是继续清理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二是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的在建项目,切实加强建设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协调,帮助落实好项目建设条件,合理安排建设进度,早日促成项目竣工投产。三是继续大力支持技术含量高、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以及需要加强的农村水利、生态建设、环境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的项目。

    2、形成各方合力,构造多元化筹资平台

    一是注重部门配合,形成合力,把握国家当前的投资方向和重点,认真筛选成熟项目,努力争取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部(省)专项资金等各类建设资金投入。二是注重政策引导,通过优化环境、放宽领域等措施,激活民间投资,引导和推动民间资本投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是继续协调银企关系,搭建银企合作桥梁。四是注重诚信引资,建立完善的回报机制,增强对市外资金的吸附和集聚能力,同时积极争取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政策性贷款。

    3、适时调整投资结构,确保重点工程建设

    继续加强能源、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方面,做好宝庆火电厂的前期工作,加速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筱溪电站、农村沼气建设,尽快启动涟邵矿区沉陷区综合整治。交通方面,积极推进邵衡高速、邵永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重点加快洛湛铁路娄底至邵阳既有线改造工程、邵怀高速、竹城高等级公路和县乡公路改造等项目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坚持“以路为纲、打开通道、摆开框架、南拓北展,着重新区”的原则,重点加强市区及各县(市)城市主干道建设,市区要完成20条道路建设或改造任务,加快邵阳大道、邵州西路、大安路、敏州西路等主干道建设,加快佘湖山新城建设步伐。

    突出工业园区(基地)建设,继续抓好三一重工邵阳汽车城、金六福邵阳酒厂2万吨白酒工程、合力化纤年产1000吨粘胶长丝、佑华净水年产10万吨固体聚合硫酸铁、隆回金银花加工等一批重大工业和高科技项目的建设。

    加大对农林水利投资力度。重点实施大型商品粮基地、四水治理、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灌区配套建设、退耕还林、扶贫及以工代赈等项目的建设。

    加大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项目投资力度。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疾病控制中心扩改工程。

    总之,全市投资形势上半年运行较好,下半年仍将沿着稳定增长的态势走下去,完成全年82亿元的计划目标是不成问题的,但下半年投资增速将有所回落,为保持和促进我市投资运行的健康发展,既要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又要防止投资过热,切实把重点放在改善投资结构和提高效益上。

[邵阳市统计局苏林 马文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