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牲猪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来源: 时间: 2004-07-3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邵阳县是农业大县,全县共有25万户,其中农业人口861005人。200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4125亿元,占全年生产总值绝对额的38.2%,其中畜牧业增加值为2.524亿元。过去,"喂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养猪一直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传统项目。随着市场经济向农村的推进,"小打小唱"的小农经济模式逐渐被打破,养猪业有了新的发展。纵观近10年来邵阳县生猪生产发展历程,虽然有起有落,呈波状势态,但是总体上处于平稳局面。1993年,全县生猪饲养量为90.2万头,1994年为97.6万头,1995年为92.2万头,1996年为128万头,1997年为128.6万头,1998年为132.4万头,2000年为 112万头,2001年为101万头,2002年为101.5万头,2003年为115万头。目前,牲猪业生产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致富的"重头戏"。自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以后,推行"三个取消,一个逐步,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停止征收在生产环节和收购环节征收的屠宰税,原随屠宰税附征的其他收费项目也一律停征的"休养生息"政策,为养猪业的再发展搭建了一个良性的"政策平台"。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1号文件)的贯彻实施,又给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为了把握全县牲猪产业发展走势,最近,笔者就当前牲猪生产情况对畜牧主管部门及部分乡镇、村委会负责人和养猪大户做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 2004年上半年牲猪生产的现状

    至2004年6月底,全县发展牲猪88.7万头,其中出栏牲猪47万头,同比增长5.62%;按头平肉重65公斤计算,可产肉3.055万吨;季末猪存栏41.7万头,其中能繁殖母猪2万头,比去年同期略低。重点生产乡镇为塘渡口镇出栏31225头,存栏16257头;长阳铺镇出栏20000头,存栏15000头;九公桥镇出栏25000头,存栏20000头;五丰卜镇出栏22318头,存栏20550头;白仓镇出栏26450头,存栏26500头。总的来说,牲猪存栏同比略有降低。预计全年出栏牲猪119万头,比去年可增长4个百分点。在政策促动和经济复苏激励下,今年牲猪生产出现几个新的特点:一是养猪大户增多,散户减少。全县的养猪大户达到3500户,户养平均在100头以上。因农村剩余劳力输出人员多,加之粮食价格和饲料价格提高,农户余粮少,散户养猪完全靠花钱买饲料划不来,相应地养猪的散户减少了。二是牲猪生产向专业村集中。如塘渡口镇榨木桥村共562户,2304人,今年已出栏牲猪2000头,现存栏2050头,该村饲养10-20头的农户达20%;九公桥镇荷叶村共有村民1858人,今年已出栏牲猪3000头。三是沼气能源工程与养猪生产形成良性"互动"局面。河伯乡江子口村、城伯村、九公桥镇四联村、塘渡口镇白羊卜村着力发展沼气能源,为了保障沼气池原料,使用沼气农户每户至少养猪在6头以上。城伯村今年4月份以来,发展沼气20口,新增牲猪在150头以上。四是一些国有企业改制后分流的职工承包农村撤并的学校或企业闲置的厂房,养猪创业。五是由于母猪饲养与繁育周期较长,形成仔猪供不应求,以致出现出栏增长较快,存栏下降,比例失衡的局面。

    二、当前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及今后价格走向

    目前,市场上猪肉价格为16元/公斤,据屠户反映,现在从农户购买肥猪每公斤价9.6元,并且货源紧俏得很,有时,只好2个屠户共1头猪。从塘渡口镇榨木桥村养猪户黎庚和、九公桥镇荷叶村伍高生给我们算的成本账中可以找到答案:现在不管是卖猪还是卖肉,价格随行就市。(1)、猪苗提价近翻倍。去年同期猪苗价在3元/斤左右,最高不超过4元/斤,而今年一开春,猪苗价达到了6.5-7元/斤,并且持高不下。按每头30斤计,需成本200元左右;而且养猪大户在本地捉不到仔猪,还需要到外地采购,运输及差旅也要开支。(2)、饲料价格涨幅较快。去年同期玉米900元/吨,现在达到了1580元/吨;豆麸原2000元/吨,现3300元/吨;精饲料原3200元/吨,现4000元/吨。(3)防疫费7元/头。若没有发生猪病等意外,一般情况下,目前,农户每头猪也仅获利150-200元左右。如果是散养的,最多也只有150元/头。因此,"水涨船高",自然而然猪的销售价格提高了,猪肉的价格也就跟着上来了。其实真正获利的并不是辛辛苦苦的养猪户。

     因为目前多种因素的制约,长效机制未完善,特别是农户没有真正尝到"实惠",养猪产业未得到长足的发展,本地猪大量外运,加之产销脱节,可能在第三季度猪肉价格在一定范围内还略有提升,因今年风调雨顺,农户养猪相对有所增加,猪肉价格到年底才能回落,与当前价格持平。

    三、 牲猪生产中服务配套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的有主管部门的干部9人,村支书、村主任、秘书15人,村养猪大户7人,一般群众20人。(1)、95%以上的调查对象反映现在政策好,农户养猪负担轻了。至少取消屠宰税,每头猪能多赚30元。(2)、政府对牲畜的防疫力度加大了,乡镇畜牧站人员工作负责了。定期免费注射猪瘟疫苗,使养猪户有了一种安全感。据县畜牧局介绍,今年是五号病解密第一年,在春防工作中,县成立了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全县免疫密度达99.2%以上。(3)、经了解,我县大型养猪专业户70%以上直接与饲料公司或厂家挂钩,由厂家定期派专业技术员上门服务,签订"产、供、销"合同,使农户吃上"定心丸"。这种"公司+基地""基地连带农户"的模式为广大农户所接受。

    四、养猪专业户的典范作用

    养猪专业户是"龙头",能起到"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和辐射效果。塘渡口镇榨木桥村今年新发展养猪在100头以上专业户3户,邓云华今年已出栏牲猪300头,邓保家今年已出栏100头,陈雪阳今年已出栏100头,带动了该村养猪业的发展,成为远近闻名养猪专业村。九公桥镇荷叶村12位农民于1995年筹资兴建了一座年产5000头的集约化养猪场,因96年发生猪瘟,导致养猪户赔本,养猪户纷纷含泪改行,今年伍同生、伍爱兵等9位农户重操"旧业",当起了养猪重点专业户。全养猪场今年已出栏牲猪2000头,户平出栏200头以上,每户增收超过2万元。同时,该村养猪蔚然成风,到目前为止,已出栏牲猪3000头,人平出栏1.2头,光养猪一项人平可增收230元。事实证明,哪个乡镇有养猪重点专业村,哪个乡镇的牲猪产业就发展;哪个村有重点养猪专业户,哪个村的牲猪产业就发展。

    据了解,养猪专业户80%以上的牲猪由衡阳客商老板上门装运,远销广东等地,收购价在4.5-4.8元/斤,又克服了本地屠商"耍称"的名堂,现款交易,并且每头2元的检疫费由买方负责,养猪专业户何乐而不为?另有18%左右的牲猪由小道贩子运往邵阳市等地,仅2%的猪由县城及本地屠商购买,在本地销售。

    在调查中,养猪专业户反映:(1)党中央国务院的1号文件是"及时雨",为农民发家致富搭起了"舞台"。国家发展养猪业的政策环境是宽松的,但在兴建猪舍办理手续时,国土、林业等主管部门政策不配套,服务环境不优,甚至个别工作人员有"索、拿、卡、要"现象。(2)缺资金是最大的难题,不少专业户想再扩大规模,可贷款手续繁杂,"没有熟人,贷款无门",只好望"猪"兴叹。(3)畜牧防疫部门推行防疫挂"耳标",每头7元,实在太高。况且,只打猪瘟疫苗,如果请其诊治,不仅要收医药费,而且还要收手续费。(4)主管部门未对专业户开展养殖和防疫方面的培训,以致倘若发生重大疫情时,养猪专业户就会措手不及,单靠政府主管部门孤军奋战,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5)本地农户饲养的种猪,大部分是本地土猪,品种不纯,在广东等外地市场销路不畅,价格不高。由于县内仅有一家良种猪场,远远不能满足牲猪生产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养猪专业户只得从外地采购良种猪苗,又担心运载受损和病情传染。

    五、建议与对策

    牲猪生产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捷径,只有上下联动,积极引导,才能促进养猪业的健康、持续、较快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生活需要,才能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加快牲猪产业项目建设进程。抓住湖南谊信公司在邵阳县投资兴建"产、供、销、加一条龙"体系工程和湘潭万信饲料公司拟在邵阳县投资创办1000吨饲料厂的契机,提高牲猪产业附加值,降低养猪户的生产和销售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养猪户的积极性,着力推动农业大县向养殖大县迈进。

    二是全力抓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加强对乡镇防疫站和养殖专业户及广大村民群众的防疫知识教育和培训,使防疫密度达到100%,将牲猪生产中的不利因素减小到最低限度。

    三是各部门通力合作,同唱一个调,同吹一个号,简化手续,降低门槛,强化服务意识,为牲猪产业的发展开"绿灯"。

    四是畜牧主管部门加大牲猪品改力度,每个养猪重点乡镇设立1-2个良种猪建设基地,着力推广三元杂交猪等新瘦肉型猪种,进一步打开销路,打造品牌。

    五是政府应将养猪业作为切实可行的扶贫项目,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使扶贫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使养猪户成本最小化;银信部门应加大对发展牲猪产业的扶持力度,对养猪大户的房产设立信用评估和抵押、担保制度,放发养猪专项贷款,解决养猪专业户资金短缺的难题。

    六是政府主动发挥引导和桥梁作用,组建养猪行业协会,设立牲猪生产、销售与防疫信息网站,加强养猪专业户信息互补和沟通,增强牲猪产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应对能力。

[邵阳县统计局   刘扬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