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生猪生产1997年达到高峰,年内出栏生猪796.43万头,随后两年连续递减,从2000年开始缓慢回升,到2003年与1997持平,六年间处于徘徊中。
自去年下半年以后,肉价上扬、市场活跃,生猪生产出现了新的转机。今年上半年,全市1-6月份出栏生猪396.07万头,同比上升5.09%,能繁殖的母猪39.57万头,上升5.44%。大有突破六年徘徊之势,但从存栏数来看,又较去年同期下降,6月末存栏为424.43万头,下降3.9%。这又引起了疑问,能否突破六年徘徊,突破后能否持续平稳发展,带着这些问题,邵阳市统计局通过各县(市、区)统计局农经调查队,在全市范围内对生猪专业户、养殖小区、生猪贩运户、肉食加工企业及有关部门进行调查了解,并结合历史发展状况,对全市生猪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
一、徘徊的原因及其影响
1、市场经济规律起到了主导作用
邵阳市生猪生产在1997年达到高峰后,于1998年开始下滑并随之徘徊。当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20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移,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已趋完善。生猪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和调节。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成熟,促进了邵阳市生猪生产的高速发展。1997年高峰期,生猪出栏达796.43万头,为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177.28万头的4.49倍,年平均递增8.22%,发展最快的1993-1997年(1993年生猪出栏377.51万头)的4年中,年平均递增16.12%(见附表①),四年翻了一番。在邵阳市高速发展的同期,全省、全国各地农村也在大力发展生猪,当各地生猪发展到高峰时,出现供过于求、市场疲软、价格下跌、致使生猪发展速度减缓甚至停滞。邵阳市生猪发展不仅受总体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周边地区生猪发展快慢的影响。市场经济规律既促进了邵阳市生猪的高速发展,又是生猪生产徘徊的主导因素。
2、市场竞争的结果,发展出现不平衡。
邵阳市早在50年代就是一个生猪生产大市,在全省各地中仅次于长沙,是全省活猪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从建国初期到80年代,邵阳市生猪的发展均处于平衡状态,生猪产量的多少是按农业人口多寡而均匀分布,生猪生产的重点县是在相对偏东的几个人口大县,洞口县和武冈市,地处全市偏西,交通条件较东边县差,人口属于中等,所以前段的生猪生产一直处于全市的中等地位。但是,从90年中期他们急起直追,把发展生猪,作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抓狠抓生猪的发展。一手抓养殖、一手抓销售和加工,以加工和销售带动和促进生猪的发展。通过努力在较短时间内,赶上和超过了其他县,成为我市生猪生产的领头羊。2003年,二县的生猪出栏数合计达342.5万头(其中,洞口县183.7万头、武冈158.8万头),占全市出栏总数的42.9%。按农业人口的生猪占有量,二个县均高于其他县的1倍以上。全市人平为1.28头/人平,洞口为2.7头/人平,武冈为2.46头/人平。
现在,洞口和武冈不仅在邵阳市遥遥领先,而且已挤身于全省生猪生产大县前列。省统计局年鉴显示,2002年肉猪出栏(不包括出口的中仔猪),洞口为148.0万头,武冈市143.69万头,仅分别次于泪罗县的193.24万头,衡阳县的163.56万头。名列第3和第4位。
由于发展不平衡,邵阳市生猪生产在全省的排名也在发生变化。九十年代初期,邵阳市生猪出栏量(不包括出口的中仔猪),仅次于长沙市,而到2002年,全省前4名依次分别为:衡阳(793.89万头)、岳阳(700.15万头)、邵阳(696.41万头)、长沙(658.26万头)。邵阳市和长沙的排位均有所下降,但邵阳市的下降和长沙是有区别的,因在加入WTO以后,生猪的养殖有由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周边地区向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周边地区转移的趋势。这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当前生猪市场新动向
1、肉价持续上升,养殖规模迅速扩大
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扬,猪价一路攀升,生猪的涨幅高于粮食的涨幅。据洞口县统计局调查,大猪的价格(6月份,下同)与去年同期比,良种猪与杂交猪分别上涨45%和41.6%;中猪分别上涨38.9%和50%;小猪分别上涨173%和108%。稻谷和玉米的增长幅度分别比去年同期高37%和25.8%。现在的猪粮比价平均为5.4-6:1(注:分别为良种、杂交猪与粮食比),处于国家指导价5.5-5:1之上,为养猪盈利阶段。近期每头大猪盈利100元左右,中猪30元/头,小猪90元/头,每头母猪年盈利在1250-1500元,一般专业户年盈利2-3万元。武冈市头堂乡托坪村朱某测算,他家今年1-6月出栏47头仔猪,收入12002元,扣除母猪喂养及折旧、仔猪喂养、防疫费等成本,获利6415元,平均每头获利136.5元。
据分析,今年生猪价格在现有基础上还会有所上升,升幅预计在5%左右。
在价格刺激下,养殖规模迅速扩大。新邵县统计局随机抽样调查29户专业户和120户散户养猪情况。在29户专业户中有4户是去年下半年后新增加的,占16%,29户中,今年上半年出栏生猪2680头,为去年同期1090头的2.46倍,现有存栏猪2960头,为去年同期1830头的1.62倍。120户散户中,空栏户17户,较去年同期减少2户,出栏生猪134头,较去年同期增加9头,增长7.2%,存栏206头,增加3头,增长1.5%。洞口县洞口镇木瓜村×××,原有猪场规模500头,年出栏1300头,年获利在10万元左右,今年已投资20多万元,将猪场扩大一倍,并为100多户生猪专业户提供饲料回收生猪。邵阳县九公桥镇荷叶村12位农民于1995年筹资兴建一座年产5000头的集约化养猪场,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亏本而被迫改行,现又有9位农民重操旧业,今年1-6月已出栏生猪2000头,户平出栏200头以上,平均每户获利2万余元。
2、养母猪热高涨、仔猪供不应求
由于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仔猪供不应求。武冈市安乐乡紫田村邓某反映,近年来养母猪特别赚钱,仔猪价格坚挺上扬,喂养母猪成本低,利润高。养母猪的利润比大猪和中猪分别高2-4倍。他家饲养的2头母猪,今年上半年已出栏30头,平均不足5公斤,收入6000元,获利3600多元。由于养母猪利润高,大家竟相喂养母猪。武冈市统计局在湾头、龙田、头堂、辕门口乡(镇)、街道办事处调查统计,6月末,4个乡(镇)共存栏母猪27800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7.3%。很多地方的仔猪基本上被猪贩子控制了,一般没有满月就开始收购,小的只有3公斤,大的5公斤,平均价200元/头,且大部分都是销往外省外地,造成当地仔猪供不应求。当地村民由于买不到仔猪,出现了向畜牧人员发牢骚、质问等现象。
3、外需扩大、贩运活跃
据一些生猪贩运户反映,入世后,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周边农村的养猪在逐步减少。据悉,广东省出于对环境方面的考虑,今年已取消生猪专业饲养,对邵阳市的生猪需求量进一步加大。据邵阳县统计局调查,该县养猪户的生猪80%以上由外地客商上门装运,销往外省,收购价9-9.6元/公斤,现款交易,并且每头2元钱的检疫费由买方负责。另有18%左右的生猪由小道贩子运往邵阳市区和其他地区,仅2%左右由本地屠商购买,在本地销售。
外需的急剧增加,给生猪贩运户带来了商机。外省、外地区的,本市、本县的,贩运规模大小不等的生猪贩运户在全市各地活动频繁,非常活跃,利润可观。武冈市统计局调查,贩运户每收购120头,运往外地,需工时5天,除去所有开销,每头猪可赚30元,每个月只要运两次,就可获利7200元,平均每天240元。群众反映,养猪的不如贩猪的。正是由于这些贩运户的积极运作,把邵阳市生猪市场搞得红红火火。
4、养殖、饲料、贩运形成联动,保证质量、利益互补
目前在生猪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为畜牧小区、养殖大户提供饲料回收生猪的贩运大户。他们自己办厂生产饲料,提供给养殖户,送货上门,先不收钱,待回收生猪时再扣回成本,既为养殖户提供了质量高的饲料,又保证了回收生猪的质量(避免"瘦肉精"的麻烦);既为养殖户提供了方便,节约了成本,又使自己有稳定的货源。洞口县调查,年贩运户在2万头以上的就有10来户。湘珠饲料店主唐子仁,1-6月贩运小猪35车,1.05万头,洞口肉食仓库肖硕春1-6月贩运大猪95车,9500头。
5、加工企业发展壮大
随着生猪养殖的发展,生猪加工企业应运而生。洞口县是邵阳市生猪发展最快的县,从而促进了生猪加工企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由90年代中期的2家发展到4家上规模的生猪加工企业,其中有3家获得了自主出口经营权。今年1-6月,共加工生猪47.9万头。各种冷冻肉9500吨销往外地,其中直接出口2500吨,加工量占全县同期出栏量的64.3%,出口量占加工量的26.1%。生猪的加工进一步带动了生猪的养殖,该县养殖规模不仅在邵阳市,而且在全省各县(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6、生猪市场前景看好,招来客商投资办厂(场)
由于业内人士对邵阳市生猪市场前景看好,部分客商已前来投资办厂(场)。通过招商引资,已有湖南谊信食品公司落户邵阳县,该公司已投入启动资金1200万元、进行征地、购房和技改,拟建成产、供、销、加一体化的企业。计划饲养母猪4000头,带动周边农户500户从事专业养殖,形成年加工乳猪50万头的生产能力。湘谭万信饲料公司也准备在邵阳县投资办厂。
三、发展趋势
邵阳市生猪发展在经历了六年徘徊,调整后,随着全省、全国生猪市场的变化,出现了新的转机。鉴于目前生猪发展的新动向,邵阳市生猪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有迹象反映,我国加入WTO后,沿海和经济发展地区的生猪发展速度将逐步减缓,对内地生猪的需求量将逐步扩大,这也是邵阳市生猪发展的一次良好机遇。
根据当前生猪市场动态并结合邵阳市几个历史时期的生猪发展状况,对全市生猪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
1、邵阳市生猪发展将在今年突破6年徘徊,随之逐年上升,因生猪生产的周期较长,近几年的生猪发展将呈阶梯式上升,在未来的3年左右即2006-2007年出现一个新的高峰期。
2、从各种因素考虑,其未来5年的发展速度,预计平均每年递增9%左右或偏上,近似于邵阳市在改革开放后的1991-1995年期间的发展速度(见附表①),属于高速增长期。理由是:这次的发展动力比1991-1995期间更为强劲。1991-1995年期间,是改革开放后的第3个5年期,市场经济已逐步形成,农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扶持农民发展家庭养殖业作为扶贫脱贫的重要措施之一,使得生猪生产得到高速发展。而这一次的动力除了上述这些因素外,又有了新的增长因素。经过这几年生猪市场的调节与磨合,供求平衡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我国加入WTO后,沿海发达地区对内地生猪的需求不断加大,出口量也随之增多。另一方面,邵阳市生猪市场亦较前期更为成熟,生猪生产已由分散型向集中型、社会化方向转移,专业养殖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整个市场上占有了一定份额和具备了一定的竞争能力。这次的动力虽然大于上次,为什么预计仍然定在上次水平,是因为考虑到其他综合因素如基数较大等原因,所以,按上次年平均递增9%左右的水平为未来5年期的发展速度是比较恰当的。按这个水平预测,到2008年,邵阳市生猪生产的年出栏量将达到1230万头(见附表②)左右。
3、将向发展最快的1993-1997年期间的高峰期的发展速度发起挑战。这一期间生猪发展年平均递增达16%,5年翻了一番多。在目前情况下,要达到如此快的发展速度是很难的,达到的可能性很小。但人的因素不可忽视,如通过主观努力,向这一目标靠近也有一定希望的。理由分别为:①1993-1997年期,是改革开放后的第3个5年期和第4个5年期之间的一段时期,当时农村经济结构与现在比还比较单一,农民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等原因,从事其他行业的机会较少,而养猪比较单纯,农村历来就有养猪习惯,很多农民把养猪作为致富的重要手段,投资办场的骤然增多,散户跟风的也较多,所以在短期内达到了如此高的速度,同时也造成短期内增量过大,致使市场疲软,价格下跌,出现生猪发展的徘徊。现在,市场较为成熟,养猪专业户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对发展和扩大生产较为谨慎,加之农村就业门路增多,特别是大量劳力外出打工,散户的养殖在逐年减少,在价格刺激下,虽然散户的增栏也较多,但总的来说,是持积极稳重的态度。所以,在目前情况下,要达到如此高峰的速度是很困难的。②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向这一目标发起挑战有一定希望,因为,人的潜力、意志力亦可对客观规律产生重大的影响作用。途径是:"远大的目标,顽强的精神"。洞口和武冈二个县(市),各种条件与其他县基本相同,而且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还弱于其他县,但这2个县在较短期间内,生猪生产赶上和超过了其他县。这二个县(市)按农业人口平均出栏的生猪量为全市人平的一倍以上。如全市各地人平的生猪占有量都能达到这2个县(市)的现有水平,其生猪产量将会是现有产量的一倍,达到1500多万头(2003年全市农业人口603.6万人)。而按高峰期年平均递增16%的速度预测,未来5年期(至2008年)末的生猪产量是1600多万头(见附表②)。所以向这一目标发起挑战还会有一定希望。这样分析,只能说明有希望,要变为现实,则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四、策略与措施
1、增强竞争意识,提高抗风险能力
当前是养猪的盈利阶段,在利润的刺激下,邵阳市及全省、全国的养猪高潮正在掀起,养猪户在获得较大收益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必须正确估计当前形势,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不断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在行动上既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大力发展邵阳市生猪养殖业,使邵阳市生猪养殖业成为农业的强大支柱,撑起农业的半壁江山,又要不断努力做过硬过细的工作,创造邵阳生猪品牌的良好形象,上规模、上水平,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还要着眼于未来,严格规范化管理,建设、扶持一批有条件的养殖、加工企业,养殖大户向现代化养殖迈进。在不断壮大各畜牧小区的基础上形成现代化的较大的邵阳生猪区域优势。在市场竞争中,"优者胜、劣者汰",把市场做强做大,是抗风险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增强竞争意识是必须时时关心的首要问题。
2、抓好"三个基础"环节
养猪能否赚钱,专业户和贩运户的体会:一是品种好;二是质量有保证;三是疫病防治。
在品种改良换代方面,邵阳市各主管部门已做了很多工作,如市原种猪场的扩建和完善,各县(市、区)良种猪场的建立,淘汰劣种公、母猪,进行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等。但是,品改尚未完全普及,而且有一个不断引进、改良换代的过程。武冈市调查反映,在广东市场上,武冈的15公斤的良种仔猪每头价格要比洞口同等重量的良种仔猪价格低20元,比广东同等重量的良种仔猪低60元。应尽量利用现有资源,并不断引进优良品种,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做到在全市范围统一普及配种工作。
能否让消费者吃到放心肉,并提高出境、出口的竞争能力,除了加强对饲料的生产、销售、喂养进行有效监督和"瘦肉精"的检测,及对饲养、贩运、屠宰、销售领域不法分子的严厉打击外,应摸索和建立一套有效的促进机制。洞口县的饲料生产者、生猪贩运户、养殖户的相互联动,利益互补等办法,对提高生猪的品质是一个好办法,可以加以推广。邵阳市现有饲料生产企业220余家,年生产饲料在30万吨左右,如能逐步推广,并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进行约束,使饲料生产厂家、养殖户、贩运户形成联动,做到利益互补,风险共担,将对邵阳市生猪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防疫方面,进一步贯彻落实《动物疫防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检并重等兽医方针,并把重点放在预防上,而且在预防和治疗中,要讲究科学性,做到科学,合理用药。目前,国际市场对动物性产品的抗生素残留的检测越来越严。这几年我国对西欧出口的动物性产品特别是蜂蜜严重下降,就是因为西欧的检测仪器精密度提高了,原本一样的产品,而因抗生素残留超标受阻。我市的生猪产品虽然现在还没有销往西欧,但随着现代技术的推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地对生猪产品的质量要求会越来越高。同时,我们也要放眼世界各地,争取进入广泛的国际市场。
3、抓加工带养殖
加工和养殖是相辅相成的,为更好地发展养殖,必须大力抓好生猪的加工。一是要不断扩大原有生猪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二是对闲置的肉食加工企业要加以利用,如市肉联厂改制后应帮助其向生猪加工(出口、出境)方面发展;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合股、参股等形式,建立一批大型的现代加工企业,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带动生猪养殖的进一步发展。
4、促进产业化工程建设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保持市场的占有率和市场的不断扩展,应大力促进产业化工程建设。大力扶持公司加农户、工厂联农户、协会联农户、市场带农户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体,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并影响带动周边地区的生猪发展。通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扶持,使邵阳市生猪市场由重点的洞口、武冈二地向周边县(区)扩展,促进生猪生产的平衡发展,把以各个养殖小区为主的区域优质发展成全市性的大的区域优势,最终形成全市的大型的,产、供、销、加一条龙服务的大集团公司。
[邵阳市统计局 谢成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