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邵阳市规模工业迎来了丰收时节。由于各级政府经济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措施及时有力,有效化解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影响,经过几个月连续的小幅震荡和下滑之后,工业经济强劲反弹,逆势回升,再次转入上升通道,显示邵阳市工业企业经过改革改制风雨洗礼后,所拥有的强大自我修复功能和完善的内在增长机制。9月份完成工业增加值3.13亿元,同比增长27.45%,创下今年来单月增幅的又一个新高,累计完成24.35亿元,增长23.54%,比1-8月22.3%
的增速提高1.24个百分点,为市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各种类型工业增速错落有致,非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日趋牢固
由于近年来邵阳市改制工作的稳步推进,部分优良的国有资产逐渐转变为民有民营工业,国有工业地位和推动力大大削弱,但仍为工业经济的"最大股"。1-9月完成增加值8.25亿元,占全市33.9%,同比仅增长12.9%,远低于全市水平,略高于集体工业7.43%的增速。相反,股份制经济完成增加值6.83亿元,增速高达38.56%,保持强劲的增长活力,是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动机。外资企业一直维持着高位增长态势,增速最快为39.68%,但单位个数太少,经济总量有限,拉动力度欠缺。其他类型工业增长30.37%。国有控股经济(包括部分国有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10.98亿元,总量已低于非公有经济,同比增长19.05%,低于全市增速4.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由于承接了国有经济活力的转移,地位不断上升,主导作用不断加大,1-9月完成13.37亿元,增长27.57%,为全市贡献了62%的增长速度。轻工业同比增长21.62%,重工业略高于轻工业增长25.13%。
二、市直工业后劲充沛,增长势头方兴未艾
由于前几年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邵阳市工业特别是市直工业企业面临发展困境,许多企业纷纷陷入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全市工业经济主要依靠"小而散"的县域工业维持发展局面。随着全市企业改制工作成效的逐步显现,市直工业原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不断激活,摆脱了过去无能为力的配角局面,发展势头一浪高过一浪。今年来随着二纺机、合力化纤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发力,市直工业增长步伐遥遥领先,展现出后劲十足的发展前景。1-9月完成工业增加值5.93亿元,增长26.72%,高于全市增速3.2个百分点,成为邵阳市规模工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比1-8月增速24.42%,提高了2.3个百分点。二纺机公司完成增加值0.72亿元,同比增长137.64%,合力化纤完成0.35亿元,增长97.62%,其他如液压公司,市酒厂当月产值都创新高。由于改制企业技术改造后优势发挥的滞后性,随着市直部分改制工业企业活动的不断积累和喷发,今后一段时期内,市直工业的主导地位将更加强化和突出。
三、县域工业平稳增长,推动后劲略显不足
近几年来,邵阳市规模工业进入到一个增速明显加快的新的发展周期,在全省排位情况大大改善,在这个提速周期形成过程中县域工业功不可没,2003年度县域工业增速平均高出全市整体水平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由于部分县(市)面临结构调整和产业接替等问题发展步子大大放缓,同时由于市直工业的日渐崛起,县域工业地位相应下降,贡献率不断走低,但仍维持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1-9月完成增加值15.81亿元,同比增长22.04%,与全市整体水平拉开了1.5个百分点的差距。
从各个县(市)来看,邵东县由于基础雄厚,有丰富的工业后备力量,仍然保持龙头地位,1-9月完成增加值4.43亿元,占整个县域工业的28%,同比增长25.11%,比上月止增幅略有回落,但基本保持了平稳增长、稳步推进的局面。邵阳县增速最高为31.67%,但经济总量不大、左右局面能力欠缺,39户企业完成增加值1.2亿元,平均每家企业仅309万元,没有龙头企业和拳头产业作为支撑,维持高位运行局面的推力始终不够,局势容易摇摆且向上继续增长的空间犹显狭小,在八县一市中总量仅比隆回县(0.95亿元)、武冈市(1.06亿元)和新宁县(0.95亿元)略高,离担当大梁角色还有距离。由于邵阳市规模最大的城步南山绿色食品公司在经历去年产值成倍增长的局面后,今年随着公司发展战略重心的转移和调整,8、9月连续2个月出现负增长,累计增速也只有22.24%,增长势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作为去年推动邵阳市工业增长的重要主力城步县1-9月完成增加值1.96亿元,增速下降到12.06%,位全市倒数第二,略高于武冈市的10.47%。
四、产品销售市场继续回暖,产销率逐月走高,衔接形势良好
1-9月完成现价产值78.35亿元,销售产值77.16亿元,产销率为98.48%,虽比同期下降1.45个百分点,但当月产值率高达101.64%,保持了几个月来节节回升的势头,比1-8月止又提高了0.25个百分点。由于国家相关经济法律和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引起煤、电、油、运及银根的暂时紧张,使得邵阳市部分企业产品难以及时运出,销售货款难以很快回笼,一方面导致了今年产销率同比下降的局面,反过来对邵阳市工业生产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压力。随着形势的缓解,产销衔接水平正逐步回归正常,同时也必将促进邵阳市工业生产更加大步向前迈进。
[邵阳市统计局 舒振朝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