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域内,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统筹安排各类资源而形成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地理单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郡县治,天下安",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是安民的基础平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之路。隆回是一个拥有11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县经济缺乏工业的拉动,县乡财政缺乏支柱财源的支撑,发展活力严重不足,县域经济竞争实力呈下降趋势,在全国县域竞争力评价中,2001年排在567位,2002年排661位,2003年排在603位,2004年排在731位,4年后退164位,整体竞争力从C级下滑到D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果仍满足于现状,没有赶超先进的信心和勇气,没有跨越发展的胆识和斗志,就会坐失发展良机,就会被市场淘汰。研究县域经济特征,找准发展方向,盘活优势特色资源,培育主导产业,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隆回的现实需要。
一、隆回基本情况与经济发展现状
隆回位于湘中偏西南,总面积2866平方公里,居住有汉、回、瑶、苗、侗、壮、满等13个民族,辖26个乡镇,100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11.3万人,1947年拆邵阳、武冈、新化、溆浦边远地带置县,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向雪峰山过渡地带,县境北高南低,海拔落差达1000多米,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俗是其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真实写照。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隆回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1986年定为省定贫困县,1994年确定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重点扶持县,2001年定为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2004年纳入湘西开发范围。
经过国家多年的扶持,全县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2004年,人均GDP3193元,比1986增加2893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12元,比1986年增加93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元,比1986年增加933元,贫困人口由1986年的46万减少到18.1万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先后有349个村通了电,186个村通了公路,95%的村通了电话,"八七"扶贫攻坚期间,有115个贫困村经过国家的重点扶持,实现了稳定脱贫。
农业快速发展,产业化开始起步。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农业品牌声名鹊起。中药材、优质稻、蔬菜、林竹四大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以小沙江为主的中药材基地面积发展到30万亩,其中金银花22万亩,金银花产量达到9000吨,占全国产量的一半,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金银花之乡"。无公害优质稻发展到35万亩。以"三辣"和反季节蔬菜为主的蔬菜基地面积40万亩。林竹面积130万亩,活力木储积量500万立方米。龙牙百合、虎爪生姜、宝庆辣椒、红皮大蒜畅销国内,驰名海外。"宝庆牌龙牙百合"、"桃花牌辣酱"、"昊之源牌南瓜粉"、"峰都牌翠螺茶"、"毅鹏牌金银花茶"、"银仙牌金银花茶"先后获国家绿色产品证书,"桃花牌辣酱"获省名优产品称号。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全县现有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189家,龙头企业7家,加工流通总值达5.2亿元,其中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宝庆龙牙百合公司、得天酒业公司、银海药业公司、小沙江药材协会、桃花食品公司、毅鹏农产品开发公司、六都寨竹胶板厂。桃花食品有限公司、毅鹏金银花开发有限公司在龙头企业中展露头角,其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工业发展迅速。全县有各类工业企业392家,逐步建成造纸、建材、医药和食品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隆回造纸厂是国家高档卷烟纸定点生产厂家。石门、紫霞、紫光、紫阳四个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入园企业逐渐增加。低测流烟气卷烟纸,湘霸牌水泥、运发印刷包装、水轮机、滩头香粉纸等工业产品拥有一定的市场,深受客户青睐。
旅游产业来势喜人。先后开发出魏源故里游、虎形山花瑶风情游、虎形山大峡谷原始生态探险游等旅游线路和景点,隆回旅游已纳入全省第六条旅游黄金线,融入新宁崀山、张家界旅游圈,2004年"10.1"黄金周接待游客2万人次。
通过国家多年扶持,全县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跳出隆回看隆回,立足全局看隆回,存在的差距还很大。
1、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2004年人均GDP只有319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924元。以一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没有实现突破,二产业比重明显偏低,2004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3.2:25.8:41.0,一产业所占比重比全省高1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全省低13.7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和县级财政缺乏二产业的支撑。
2、县乡财政异常困难。县财政因隆回卷烟厂的政策性关停,减少本级收入4000万元,六都寨灌区世界银行贷款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每年还本付息额高达4800万元,入不敷出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乡镇财政十分困难,消赤减债难度大。2003年末,县乡两级负债达到6.2亿元。村级集体收入来源枯竭,大部分处于负债运转状态。2004年县统计局随机抽取52个村进行调查,平均每个村负债额达到10万元,全县村级总负债上亿元。
3、人民生活水平低,贫困人口基数大。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388元。到2004年末,全县尚有18.1万贫困人口,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18.6%。贫困村大部分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脱贫难度大。
4、工业发展严重滞后。规模企业少,效益好的企业少,卷烟厂关停后,县内没有一家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2004年末,全县规模工业企业3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43亿元,占邵阳市15%的人口大县,仅创造了4%的规模工业增加值,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仅为101%,比全省低48.76个百分点,居邵阳市倒数第二,规模工业实交税金1800万元,对财政的贡献率不足10 %。隆回工业化进程尚处在初级产品向工业化初期过渡阶段,明显落后于兄弟县市和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工业的落后,严重制约着全县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长。工业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差。2004年全县30家规模工业企业中,仅有宝庆龙牙百合有限公司有10万元新产品产值,其余均无新产品上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2004年,高新技术企业仅有运发包装有限公司一家,其产值3700万元,增加值 1084万元,仅占全部规模工业的8%和7%。
二是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全县规模工业除造纸形成一定的规模外,其他规模均很小,规模工业企业不到8%,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占92%强。企业规模小,无法产生规模效益,也无力吸引人才,引进先进科技,开发新产品,以致形成恶性循环。规模工业企业一般只有1至2个规格品种,产品结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容易受市场冲击而一蹶不振。
三是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受工业规模小、效益差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特别是小型工业企业缺泛吸纳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据县人事局2000年统计,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977人,国有企业只有435人,只占3.63%,其中工业企业拥有专业持术人员不足100人。
四是骨干企业受行业政策性影响大。县造纸厂和原县卷烟厂是我县两家骨干企业,在我县工业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2002年两家企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现价工业总产值的63%,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8%,上缴税金占规模工业的76%。由于县卷烟厂属计划内地方小烟厂,已于2003年6月底关闭。县造纸厂虽属湖南省卷烟纸定点生产厂家,但其产品主要销售对象是地方小型烟厂,用于生产低档卷烟,地方烟厂的政策性关停,对其生产销售产生很大影响,2004年仅完成产值9013万元,上交税金336万元,产值不到鼎盛时期的八成,上交税金不足鼎盛期的一半。
二、发展隆回县域经济的有利条件
1、基础设施改善,区位优势突现。随着潭邵公速公路的通车、邵怀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和通乡油路工程的实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交通瓶颈因素缓解,潭邵高速公路通车后,已融入了省会三小时经济圈和珠三角12小时经济圈,为打造大中城市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承接东南沿海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创造了基础条件。
2、政策扶持加大,发展机遇看好。隆回在列入国家新一轮重点扶持县后,2004年又纳入了湘西地区开发范围,国家和省将在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给予更大的政策和项目支持。进入湘西开发后,高档卷烟纸、金银花产业、周旺家私、运发包装四个项目入选省政府最后确定的134个重点项目,隆回造纸厂入选全省73家重点扶持的骨干企业,另有58个项目录入省发改委编辑的基础设施项目、银企合作推荐项目和省直部门的预选项目。在张家界举办的湘西开发银企合作洽谈会上,我县签订银企合作项目19个,签约金额7亿元。全县共有21个项目进入国家笼子,向上争取资金1.17亿元。这些项目的启动,对改善隆回基础设施,加快工业发展,将发挥很大的助推作用。
3、经济环境优化,招商成效显著。从2001年以来,隆回特别注重招商引资工作,采取"找老乡、回故乡、联外商、建家乡"的招商模式,全力打造"招商、亲商、富商"的环境,采取全民招商、以商招商、突出项目招商等措施,招商引资硕果累累,3年共引进项目475个,引进合同金额59亿元,到位资金12.7亿元,香港永得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珠海建宏达有限公司、长沙万和置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在隆回投资兴业,引资项目函盖工业、旅游业、基础设施、房地产等各个领域,在工业方面,周旺家私工业园、城南绿色食品物理流园两个项目相继完成一期投资,周旺家私工业园已有两家公司投产。在旅游业方面,香港客商荣根宝先生投资创建虎形山旅游开发公司,万和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虎形山瑶族风情园,珠海建宏达公司投资兴建高州温泉,魏源温泉度假村建成营业,狐狸岛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乐欢天主题公园初具规模。在基础设施方面,成功引进了四川南充友谊清洁能源公司建设县城管道天燃气工程。在房地产方面,引进了广东中人集团等企业,投资组建了中宏、永利等六家房地产企业,参与县城房地产开发,盘活城区闲置国有资产和土地资源。
这些项目的引进、建设,将有效地加速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为隆回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4、经营机制创新,发展活力增强。全县116家国有集体企业,已有107家完成改制,通过改制,盘活了国有资产,转换了经营机制,注入了发展活力。举步维艰的原县机械厂和县资江造纸厂,停产多年的邵阳市第三制药厂,改制成恒远水电设备公司、资江纸业公司和银海药业公司后,三家企业采取全新的融资手段,全新的经营理念,恢复生产,开拓市场,目前产销两旺,恒远水电设备公司还成功并购了邵阳市资江水电设备公司,产业越作越大。
三、发展隆回县域经济的对策
隆回的农业资源、人力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农业资源方面,隆回是全国六大中药材生产基地,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金银花产量占全国一半,龙牙百合、望云山玉竹、红皮大蒜、虎爪生姜、宝庆辣椒久负盛名。在劳动力资源方面,隆回有劳动力资源总数近70万人,有30多万剩余劳动力,每年新增劳动力近2万人,大中专学生自主择业后,每年考入各级各类高校的人数在600人以上,每年有近千名高素质隆回籍大中专毕业走上全国各地就业岗位,生常年有20万劳动力外出谋业。在旅游资源方面,隆回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是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和清代两江总督魏光焘的故乡,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魏源森林公园、魏源湖、魏源温泉、高州温泉、花瑶风情、滩头泥浴、虎形山大峡谷等景点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三大特色资源,蕴藏巨大商机,是隆回的财富,也是隆回的希望,应围绕三大特色资源,突出重点项目,建设优质原材料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好工业园区,舞活工业龙头,加速工业化进程,经营好城镇,拓展城镇,提高城镇化水平,发展劳务经济,加快旅游开发,标本兼治,盘活特色资源,促进主导产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壮大县域经济。
(一)做好规划,描绘发展蓝图
县域经济实质上就是特色经济,正确把握县域经济的特色、优势和定位,从而选准并坚持一条适宜本县发展的战略,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按照"突出特色、几乡(镇)一业,多村一品"的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思路。找准自身的特色,并做为主导产业予以培育,形成独具一格、集中一点、成本领先的特色产业。然后发展相关的辅助产业,打造各种专业经济带。再通过小城镇集聚乡村企业,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搞活农村经济。要打造出象山东高唐的时风农用车、金华的火腿制作、林格尔的"蒙牛"鲜奶业、鄂尔多斯的羊绒衫、三水的"健力宝"、浏阳花炮一样的县域特色主导产业,以其巨大的推动力,盘活全县经济资源。
(二)做强工业,舞活发展龙头
发展隆回域经济,弱点在工业,难点在工业,核心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兴工是强县之要,发展之首,发展隆回工业。一是要抓产业,强支柱。要突出食品加工、造纸、家私、建材等优势产业,重点培育毅鹏金银花茶、桃花食品、银海药业、湘峰纸业、运发包装、周旺家私、湘霸水泥,做大规模、做活经营、做响品牌、做强实力。启动高档卷烟纸、城南绿色食品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拉动作用。二是要抓园区、壮基地。园区是工业发展的载体,产业聚集的平台。要坚持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园区建设要以县城为主中心,以中心集镇为次中心,在县城重点建设好城南绿色食品物流园,在乡镇加快建设周旺家私、六都寨纸业、石门建材工业基地,努力把四个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经济活跃、功能齐全、体制先进、管理高效的经济增长示范区。三是要抓品牌,增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生命,品牌就是财富。隆回工业落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叫得响、经久不衰的品牌,全县仅有桃花牌辣油椒酱一个湖南名牌产品,要下决心,多渠道把湘峰卷烟纸、"众创玉"家私、湘霸水泥、毅鹏金银花茶、宝庆龙牙百合等做大,使这些具有市场潜力的"小产品"壮大成"大品牌",力争用3-5年时间,培育出一至两个省优、国优品牌,争创国际知名品牌。
(三)做优农业,夯实发展基础
农业是隆回县域经济的基础,90%的人口在农村,三成经济总量出自农业,要以产业化为主攻方向,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和思路发展农业。一是要打造优势农产品基地。要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优质原材料基地,按照几乡一业、多村一品的产业化格局,按照一体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要求,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等模式,精心打造富硒、绿色、无公害品牌,抓好中药材、生猪、蔬菜、烤烟、优质稻等农产品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提高农产品品质。二是要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利用国家扶贫和湘西开发的大好机遇,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大力发展富晒大米和大豆、金银花和龙牙百合、双孢菇、生猪、"三辣"食品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培育出1-2家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家以上县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农业大发展,农民收入大增加。
(四)做大城镇,构筑发展平台
城镇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坚实平台和有效载体,要按照"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定位,实现扩容提质。一是要拓展城镇规模。要以县城为重点,拉大城区骨架,提高城镇化水平,使城镇成为发展县域工业的园区,成为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地,成为承接"精英回流"的洼地。二是要搞活城镇经营。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盘活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立足"以地生财"、"以地建城"、"以城养城"。要运用市场化手段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实现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入。三是要管理好城镇。城镇是县域的窗口和脸面,城镇的品位和形象,直接影响本土资金流向和人才走向,直接影响外来资本和人才的引进,要加强管理,实施"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把县城建成"蓝天、碧水、绿地"错落有致、交相辉映的花园式发展空间,塑造清洁、优美、文明的城市形象。
(五)做活旅游,打造发展亮点
旅游是"朝阳产业"、"富民产业"。隆回旅游资源丰富,品位较高,来势看好,前景广阔。发展隆回旅游业。一是要抓好规划,搞好配套建设。精心打造花瑶品牌,努力做好魏源文章,整合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做到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档次包装,重点抓好虎形山民谷风情园、魏源湖森林公园、魏源故居、魏源温泉和高洲温泉、滩头泥谷山庄与纸博园、狐狸岛水上乐园六大景区的规划、建设。以县城为主,完善景区功能配套,切实解决"吃、住、行、游、娱、购"等一系列问题,提高接待能力,拓展旅游产业链。二要大力宣传促销。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工具宣传隆回旅游项目,重点推介魏源湖森林公园--魏源故居--花瑶古寨--温泉黄金旅游线路,使之融入新宁崀山、张家界旅游圈,让其走出湖南,走向世界。三是要搞好旅游经营。组建地接旅行社,借鉴海南等重点旅游区的经营理念,实行市场化运作,依靠市场调整旅行社、景区、接待酒店等利益主体的关系,降低接团费用,强化地接旅行社的市场观念,主动出击,实现与长沙、邵阳、广州等大中城市旅行社的对接,吸引更多有实利的旅行社组团来隆。
(六)做实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项目是县域经济的支柱,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隆回要抓住国家扶贫和湘西地区开发的政策机遇,多争项目,多上项目,上好项目。一是要主动出击,多争项目。要根据本县资源优势,用发展的眼光,选择一批优势项目,特别是能够带动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事关隆回经济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充实和完善项目库,及时捕捉国家政策取向和市场资源配套取向,争取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企业集团(财团)等客商看好的投资项目和民间投资项目一齐上。二是要采取措施,管好项目,建好项目。对列入国家扶贫开发、湘西开发、银企合作项目、招商签约项目,要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使协议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快启动,启动项目尽快受益,受益项目尽快做大做强,遇到困难的项目尽快摆脱困境,使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能壮大,实现项目立县,项目活县,项目富县,项目强县。
(七)发展劳务经济,盘活劳动力资源
隆回是劳务大县,每年有20万以上的劳动力外出就业,外出地点以广东和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为主,在外以进厂务工、建筑和掏金为主,每年可为隆回创造12个亿的劳务收入,劳务输出,解决了本县人多地少的矛盾,培养和锻炼出一大批熟练劳动者和管理者,也磨练出不少了创业精英。抓劳务输出,一是要加强劳动技能培训。要规范各级各类技能培训机构,扩大培训规模,降低培训成本,增加就业渠道,努力提高外出劳务人员素质,增强在外劳务市场的竞争力。二是要规范和扶持劳务中介组织。逐步实现订单劳务,变自发输出为有组织输出,变无序输出为有序输出。三是培育劳务协会。在劳务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劳务协会,依靠协会,获取劳务信息,拓展劳务市场,维护劳务人员的正当权益,规范劳务行为,打造劳务品牌。四是要吸引在外精英回乡创业。要致力实施"精英回流"工程,引导在外事业有成的老板回乡创业,吸引他们带回所积累的资本,所掌握的先进经营理念,所熟悉的营销渠道,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并利用他们社交、商务优势,吸引更多的外来客商,发展隆回县域经济。
(八)狠抓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实力
隆回是一个拥有110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县,人口基数大,经济总量小,自我发展能力弱,虽有国家的政策性扶持,但相对于111万的人口基数,也只是杯水车薪,只有借助外力,吸引外商,注入外资,才能增强经济发展活力,隆回才有出路,这一点,已为近三年来的实践所证明。要继续按照"招老乡、回故乡、联外商、建家乡"的招商引资思路,做好"老乡、老大、老外"文章,要通过招商引资,加速企业改制步伐,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开发特色资源,做大做强工业,壮大支柱财源,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培育主导产业。
[隆回县统计局 肖升初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