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2005年一季度投资高位开局

来源: 时间: 2005-04-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一季度,邵阳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364万元,同比增长42.5%,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22909万元,增长54.2%,非农户投资完成27343万元,农户投资完成42112万元,分别增长36.3%和19.4%,这是在去年增长近50%基础上的高增长。

    一、投资运行主要特点

    1、基础设施投资平稳增长。在城镇投资中,1-3月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0511万元,增长34%,其中以新邵筱溪水电站和晒谷滩水电站带动下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势强劲,一季度完成投资18428万元,增长71.7%,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及教育设施分别完成投资7779万元、5620万元和7644万元,分别增长30.8%、11.8%和15.8%。

    2、三次产业投资两增一降。在城镇投资中以退耕还林和农林牧渔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在去年低速增长的基础上出现负增长,1-3月完成投资仅1610万元,同比下降44.7%,其中农林牧渔投资425万元,下降40% ,第二产业投资46132万元,增长79.5%,今年我市工业在市委、市政府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决策的带动下,工业投资增长在上升通道中一路走高,一季度制造业投资18581万元,增长79.8%,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20.4%,同比提高了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62805万元,增长47.2%。

    3、非国有投资是推动整个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全社会投资中,非国有投资146101万元,占全社会投资的76%,比上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64816万元,两者增速分别为54.7%和8.8%,非国有投资的增速高出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近40.7个百分点。

    4、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对促进我市投资增长,优化投资结构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2005年,全市56个重点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其中全市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新邵筱溪水电站及晒谷滩电站均已完成一期围堰截流,进入基础施工阶段。火车南站站前区开发建设日新月异,初具"北一线,南一片"的格局,邵阳500千伏变电站主体工程已开工建设,邵怀高速公路邵阳段及整个竹城路已实现全线开工,邵阳学院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为我市投资快速增长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5、新开工项目减少。一季度全市城镇投资建设施工项目共有430个,比上年同期减少3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减少164个,1-3月新开工项目仅95个,新开工项目是投资规模得以延续的保证,新开工项目的减少,势必对整个投资的后劲产生较大的影响,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注意。

    6、资金来源发生变化。一是建设资金到位比较理想,1-3月全市共筹措建设资金431805万元,增长113%,资金到位增幅快于投资增幅58个百分点;二是国内贷款增加,在城镇投资建设资金中,国内贷款的比重增加,占全部建设资金的23%,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1-3月国内贷款到位100830万元,增长332.6%;三是自筹资金比重下降,但仍为投资的主要来源,且主体地位更趋明显,用于城镇投资的自筹资金到位173992万元,增长68.3%,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为40%,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四是利用外资下降17.1%,1-3月利用外资到位11575万元。

    7、房地产开发投资投资增速减慢。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我市房地产发展出现新的变化,突出的一点就是由火爆转向平稳增长。1-3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7598万元,增长32.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05.4个百分点,土地开发投资和商品房建设投资分别为6353万元和4886万元,增长20%和29.8%,房屋施工面积42.19万平方米,增长10.2%,商品房销售则明显减少。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动因分析

    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经过2001年、2002年的低迷和2003年的恢复增长之后,2004年和2005年已进入快速、良性发展的主要轨道,其主要动因有三:一是正确的投资理念;二是强有力的措施保障;三是优良建设和施工环境。

    从投资理念方面看,邵阳市委、市政府在坚持贯彻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狠抓落实的工作方针中,突出招商引资和抓项目建设,围绕"兴工强市"战略,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围绕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各级党委、政府迅速掀起了加快投资建设的势潮。

    从政策和措施保障方面看,各级党委、政府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纳入三个文明考核目标管理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有力地促进了投资项目的选项、立项和工程进度和质量。

    从建设项目的施工环境和建设氛围方面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本着"引得来,留得住"的原则,真诚为投资商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营造建设氛围,使我市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三、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建议

    近年来我市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投资规模扩大,投资率提高,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市投资规模小,结构调整任务重,利用外资水平低,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深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2005年我市投资建设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要加大农村投资力度,减缓城乡差别。邵阳是农业大市,长期以来存在农业投资总量少,比重一直偏低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一产业投资不足,将影响到我市农业的基础地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本土经济,大力推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二是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是邵阳发展的希望所在。随着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和省、市政府有关政策优势,下大力气争取一批有利邵阳持续、健康发展的项目,在全市上下广泛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投资环境,处处维护投资环境"的浓厚社会氛围,引进国内外客商来我市投资,突出抓好高科技、高效益的项目和低能耗、低污染、低用地的外资项目,加快我市经济建设发展。

    三是继续启动民间投资。首先注重政策引导,进一步放宽对民营经济在从业对象、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方面的限制,要在一视同仁上做文章,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其次在服务上下功夫,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切实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2005年,在正确认识当前我市投资形势,巩固宏观调控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把工作着力点转移到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效益上来,我市投资仍将延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投资目标任务有望得以实现。

[邵阳市统计局 苏  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