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就业与保险状况分析

来源: 时间: 2005-06-2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邵阳市2005年上半年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上年同期大致持平,平均工资将增长16%,预计2005年上半年从业人员28.72万人,劳动报酬16亿元,人平工资5558元。预计全年从业人员30万人,劳动报酬34.33亿元,人平工资11444元。2005年一季度统计结果表明:全市城镇从业人员已达282207人,劳动报酬71909万元,月平均工资849元。
  
    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稳步推进。1-4月,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41515人,新增扩面8490人,应征养老保险费9982万元,实征缴9682万元,征缴率达97%;失业保险完成基金征缴额1500万元,个人缴费记录和银行代发率实现了100%;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8万、30.9万,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已达4.8万。

    今年以来,邵阳市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但仍存在突出的资金问题。

    一、主要措施

    1、落实早,行动快。一是落实早。年初,市委、市政府将省委、省政府2005年为民办“8件实事”细化为11件实事,并在全市两个确保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以市政办函[2005]18号下发了《关于下达2005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并与各县市区政府分别签订了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二是行动快。为推进城乡就业工作,去年底,市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即召开了联席会议,分析、研究了今年的再就业工作。全市相继成立了落实8件实事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与此同时,加强了部门协调工作,与纪检监察、工商、税务、审计、银行、城管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联席会议、情况通报、分工合作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三是督查到位。对各单位采取逐月报告、按季自评、半年检查、年终验收的办法,建立了季查通报制度,严格责任追究,规定凡考核只要一项未完成任务的,年度考核结果一律评为不达标,不达标的单位主要领导为不称职,单位扣减优岗,并且不得参加市政府两个确保和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评选,从而有力地保证了8件实事目标任务的按进度全面完成。

    2、突出就业再就业工作重点。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结合我市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与再就业。一是大力开发再就业岗位,实施再就业援助。今年来,市本级已安置社区巡逻、保安、保洁等公益性岗位1120个,全部安排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二是加大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力度,引导扶持再就业,通过落实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同时,全面启动小额担保贷款,扶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是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促进再就业。五月份开展了“情系民生,春暖邵阳”全省联动的大型招聘送岗活动,市本级劳动力市场当天即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8000个再就业岗位,即帮助了1567人实现再就业。与此同时,狠抓公共就业服务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了就业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了就业工作基层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打击非法职介行为,规范职介市场,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努力推进劳务输出。

    3、狠抓社会保障工作难点。将2005年确定为全市社会保险扩面年,已拟订《社会保险扩面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不断调整参保缴费政策,及时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参保范围,积极做好改制企业社保关系的接续等工作;层层落实推行目标管理,强化扩面、征缴责任,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宣传社保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和职工参保,督促企业、职工按时交纳保险费。新宁、新邵等县社保险扩面工作已取得良好成效。为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在抓扩面的同时,加大基金征缴和清欠力度,严格职工退休审批管理,坚持三堂会审和公开公示制度,对虚报冒领养老金现象予以严厉查处。

    4、大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对用人单位进行年度定期监察,重点查处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不签合同,不办理就业登记备案手续以及使用童工和拖欠工资行为。全市责令700家用工单位补签劳动合同15000份,帮助民工追回拖欠的工资420余万元。同时,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和信访处理机制。全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起,本期已结案4起。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资金缺口大

    我市确保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的发放,就业再就业工作走上了正规。但由于我市下岗职工人数居多,实现下岗职工出中心向失业保险并轨任务艰巨。经测算,全市目前回流在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仍有5.6万人,按人均补助1680元计算,需资金9000万元,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改革,如全部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经济补偿,我市每年需6.8亿元,资产变现3.8亿,仍需3亿元资金。今年我市再就业任务十分繁重,新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万人、社保补贴、免费培训、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劳动力市场建设及政府采购公益性岗位补贴,共需资金8000万元。

    2、确保企业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缺口大

    我市现有参保企业1528家,参保职工241515人,企业离退休人数85401人,全市供养系数为1:2.8,养老金替代率为108.7%,省下达我市今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额为31235万元,清欠3250万元,预计全年全市需支付养老金57916万元,尚有缺口23431万元,平均每月缺口1953万元。1-5月市本级应征养老金5972万元,实际征缴5785万元,征缴率达97%,实际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2930万元,缺口为7145万元。预计6-12月份市本级可征缴8100万元,发放18200万元,收支缺口10100万元,其中6月份预计可征缴1150万元,需发放2550万元,当月资金缺口1400万元。

    三、几点建议:

    一是以人为本开发人力资源。大力开展以人为本服务,加强培训,提高人力素质;落实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就业服务公共体系建设,带动人力资源能力开发,使城乡劳动者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具备更高的就业能力。

    二是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切入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和制度,促使劳动者就业。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内外开放、平等竞争、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形成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策促进就业的格局;发展多种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和带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带动就业增长。

    三是以扩面征缴工作为重点,突破按时足额发放这一难点。以城镇私营、外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扩面重点,采取多种征缴手段,努力实现应征尽征。同时继续向上争取资金支持,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四是继续在全市推行再就业和两个确保工作目标管理,奖罚兑现。

    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事持续发展,启动机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五保合一的征缴模式,依法征缴,应收尽收;加快金保工程建设,通过金保工程立项,多方筹资,争取进入一期工程。

    六是切实贯彻《劳动保险监察条例》,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险监察执法,规范劳动工资和合同管理,逐步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认真做好劳动争议仲裁处理工作;做好信访接待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邵阳市统计局 范跃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