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县:上半年经济运行平稳 问题不容忽视

来源: 时间: 2005-07-1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洞口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整整围绕“民营为主、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广开门路开展招商引资,重点推进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实现“群众增收、财政增收”,取得了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各项事业有序推进,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总量平稳增长

    据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我县完成 GDP18.74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28亿元,增长7.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71亿元,增长21.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75亿元,增长9.9%,增速比去年同期降低2.5个百分点。

    (二)三大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1、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畜牧业成为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以来,我县农业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粮食、蔬菜及高效农业,全县农业向优质种植业、优良养殖业、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发展形势进一步看好。上半年,我县完成农业增加值6.28亿元,同比增长7.4%。落实粮食作物面积67.5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4.8%;蔬菜播种面积8.58万亩,同比增长2.0%;油菜籽面积22.8万亩,与去年持平。上半年全县种植优质杂交水稻达19.55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39.4%。畜牧业成为全县农业的主要支撑力量,畜牧业增加值占到全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66.4%,上半年全县出栏肉猪90.68万头,增长1.5%;牛3.2万头,增长3.2%,羊4.38万只,增长4.3%。

    2、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规模工业效益好转。随着我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的大力推进,工业生产明显加速提质。上半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2.35亿元,同比增长20.7%,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3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1.1%。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32亿元,增长35.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生产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上半年非公有制经济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0.93亿元,占整个规模工业的比重达70.5%;二是食品工业依然是我县工业的主导,上半年食品工业完成总产值2.08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47.3%。三是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明显好转,今年1-5月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5.6%,同比提高了24.2个百分点。四是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较好,出口快速增长。上半年规模工业产销率达99.3%,出口创汇761万美元,同比增长88.4%。

    3、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我县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交通、水利、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建设的巨大投入,对消费升级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上半年全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01亿元,同比增长14.9%,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其中县级消费1.75亿元、增长18.4%;餐饮业消费0.37亿元、增长25.0%。上半年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75亿元,同比增长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4%。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利用外资大幅增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项目工程”和“招商引资”作为加快洞口经济发展的唯一载体和唯一选择,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并于去年开始组织实施“双百工程”机制,投资快速增长,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主要拉动作用。上半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2亿元、同比增长60.3%,其中城镇以上完成投资4.01亿元、增长81.4%,农村完成投资2.41亿元,增长24.5%。全县实际利用县外境内资金2.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8%。新增投资1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39家。

    (四)经济运行质量看好

    1、财政收支快速增长。上半年我县完成财政总收入834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7%,地方财政收支分别为5992万元和17043万元,分别增长23.4%和19.7%,全部税收(国税和地税)完成4598万元,增长11.7%,保持了与经济的同步增长,宏观经济效益向好,运行质量提高。

    2、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平稳。截止6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65亿元,比年初增加4.10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1.15亿元,增加3.9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51亿元,增加1.13亿元;贷存比为32.3%,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其中农业贷款余额为4.29亿元,比上年增加1.1亿元,增长23.4%。

    3、居民收入增幅快于往年。上半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4765元,同比增长8.6%。据县农调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74元,比去年同期净增222元,增长17.7%。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主要表现:一是工业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总量太小,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2.6%。比2004年全国(46.0%)、全省(31.7%)和全市(22.3%)平均水平分别低33.4、19.1和9.7个百分点。二是对工业发展能够起到支撑作用的企业少,企业成长缓慢。全县没有一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资金困难,设备落后,产品不能升级换代,企业发展步履维艰。三是企业外向度不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仅占到工业销售产值的1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少、规模小。四是新增因素较少,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双百工程”项目看,主要集中在水电业、建材业,对农产品的深加工项目太少,高新技术行业更是空白,工业发展兴奋点不多,新的增长点较少。

    2、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竞争力偏低。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我县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但受传统农业的束缚,农业产业结构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中的自发性、趋同性、盲目性依然较大,农业结构的不合理,供需不平衡仍然较为普遍,农产品的竞争力普遍较低,农产品流通不畅依然是让许多农民头痛的事。虽然我县农村经济一直保持着小幅增长,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在进一步弱化。

    3、微观经济效益不佳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目前,许多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没有真正形成良性循环机制,盈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都很差。很大一部分企业主要依靠政府的优惠政策生存。资金的短缺,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县工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而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

    4、财政收入质量不高、财政支出压力过大。尽管我县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达18.7%,但收入质量不高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其他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高达40%,而工商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只有27%,其他收入同比增长达45%,增长幅度高于工商税收16个百分点。全县上半年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7043万元,财政支出压力很大。因此发展经济、培植税源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5、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明显减弱,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不利。从各金融机构看,至6月末,与去年同期相比,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全面缩减,比年初减少1105万元,其中仅建行比年初增加贷款125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投放1294万元;工行、农行、中行则分别减少1046万元、598万元、719万元,工行、农行、中行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投放1718万元、687万元、1192万元,农信社也比去年同期减少投放5025万元。从贷款投放的结构看,至6月末,短期贷款余额9.79亿元,占全部贷款的85%;工业贷款2890万元,仅占整个贷款规模的2.5%。可见今年以来,全县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减弱,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降低,尤其对我县工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太弱。

    三、全年经济形势预测

    去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加快。据查有关资料,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5%左右,达到了近30年的最高水平,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将增长4.3%。

    从我国经济来看,随着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完善,以及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政策上的倾斜,将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增长,更加有利于农业和农民收入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尽管目前面临保农增收难,煤电运油紧张、生资价格高且上涨压力大,以及物价难调控等方面的问题,但从我县来讲,一是我县是个农业大县,良好的国内宏观环境及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我县处于“大湘西”开发圈,有区位优势,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争取招商引资项目,因此,全县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年经济增幅在11%左右。

    一产业:由于受中央政策的鼓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将继续增加,预计全年将达到130.2万亩左右,增长5%左右,在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的前提下,粮食产量将达51.7万吨左右,增长5%左右,一产业增加值可接近20亿元,增速将保持在6%左右。洞口的养殖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创收能力大大增强,目前农民人均养殖现金收入已占到现金总收入的26.3%。预计我县今年164元的农民增收目标不难实现。

    二产业:规模工业在企业数增加、内涵外延扩大的情况下增速将保持在30%左右,预计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可望达到5亿元,增长20%左右。建筑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速将在20%以上。

    三产业:受投资高速增长的影响和对居民消费的引领,随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预计全年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可稳定在14%左右。预计全年三产业增加值达18亿元左右,增速在11%左右,增长难以再创新高。

    四、几点建议

    1、注重打造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每一次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会带来区域优势的重组,一些新的区域和新的产业将脱颖而出,一些传统区域或产业有可能丧失其领先地位。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形势,为县域经济发展寻找新“区域”,新“产业”,并在今后的招商引资和城镇建设中,特别要注重“优势”的依托和嫁接,着力扩充“优势”产业的上游、下游和外延产品,积极引导组建企业集群,从而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经济集群。目前我们虽然没有“一提到家电、家具,人们就自然而然想到顺德”的经济实力,但在邵阳我们一提到奶糖就会想到洞口的“傻牛”。

    2、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要遵循市场规律,认真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相关政策,着力抓好粮油生产,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重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优质、优良种苗工程建设,农产品流通不畅依然让许多农民头痛,要以订单农业的大发展带动农产品的大流动。坚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如以奶糖为主产品的“傻牛食品厂”,以冷冻畜肉为主产品的“三可食品有限公司”,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组织带动农民,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用现代工业理念规划和发展农业。

    3、切实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大工业园区建设的力度。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基层为企业排忧解难,使工业发展潜力最大限度地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解决目前工业发展对全县经济发展贡献力不强的问题,必须把让投资者赢利作为优化经济环境的重要举措来抓,让在县内的所有投资者有利可图,唯有如此才能掀起以商招商的热潮。工业园区将洞口县工业发展的重要窗口,也是我县招商引资的一大平台。注重高起点发展园区经济,对入园企业应有一个科学的标准定位。一方面对已签约入园的项目要早日动工新建,如期建成投产,为工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一批新的企业入园,不断扩大园区规模,不断增强园区建设对洞口县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4、坚持“民营为主”,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成立洞口民营企业家协会,吸纳外地洞口籍企业老板入会,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吸引和鼓励他们回乡投资办厂、办公司。

    5、加快城镇化建设,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造最佳投资环境和最佳人居环境,发展民营企业和农村服务业,增强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强对城镇化建设的领导,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县城建部门加强对城镇建设的科学规划,努力使城镇真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平台,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6、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社会保障水平,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发展经济的根本保证是人。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加快医疗和保障体制改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最佳的人居环境。

 

[洞口县统计局 张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