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业、县域投资推动邵阳投资快速增长

来源: 时间: 2006-02-0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5年,邵阳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兴工强市”战略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实现年初目标,突出重点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结构,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04亿元(不含跨区项目),同比增长36.2%。

    一、2005年投资形势的基本估价

    (一)城镇投资快速平稳增长
    
    2005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8%,这是从2003年3月开始以来,连续33个月投资增速保持在30%以上高速增长的水平。从增长速度看,2004年一季度城镇投资增速115.7%,达到近几年的高点,去年二季度国家开始实施宏观调控,投资增速开始回落至去年12月份59.5%,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我市投资增速维持在40%以上的水平,与上年相比全市投资呈现快速平稳的增长态势。       
   

    (二)民间投资增势强劲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比重趋减。

    随着国家民间投资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措施的逐步到位,调动了民间经济投资者的积极性,2005年全市民间投资达93.71亿元,同比增长33.7%,占全社会投资比重66.5%,在民间投资中,集体及集体控股投资6.45亿元,增长82.3%;私营个体投资34.06亿元,增长31.4%;股份制及其他投资32.53亿元,增长46.8%;港澳台商投资1.34亿元,增长5.38倍;外商投资1.62亿元,增长42.1%。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55.87亿元,增长10.98%,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48.6%下降到31.2%。

    (三)工业投资实现历史性跨越。

    随着“兴工强市”战略的实施,市外投资者与民间资本对工业投入加大,一批改制企业在完成改制初期的调整后开始投资扩产,工业项目建设和更新改造呈现蓬勃生机,十五期间邵阳工业投资115.58亿元,年均增长71.8%,高出全社会投资增幅46个百分点。特别是2005年工业投资高出2000年的68.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占36%,比去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占十五期工业投资44%,其中更新改造投资15.84亿元,增长77.02%。分行业看,采矿业投资6.1亿元,增长53.6%;制造工业投资28.4,增长70.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6.4增长53.3%,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促进了全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从2003年开始持续两位数增长,分别达到14.2%、21.8%、和16.7%。工业经济总量跃进上新台阶。

    (四)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

    重大项目支撑投资增长是今年投资运行的一大显著特点。2005年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59个,年度投资计划39.22亿元,2005年完成投资46.83亿元,增长19.4%,一批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的省、市重点工程项目施工进展较快,如邵怀高速公路、筱溪水电站、湘窖酒业年产1万吨曲酒生产基地、廉桥中药材市场及佘湖新城路网、北塔新城路网、白马工业基地路网等工程都取得重大进展。

    (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慢,商品房销售增速加快。

    随着中央宏观调控措施的贯彻落实,以及由于前2年我市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原因,今年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增幅逐渐回落的态势,且回落幅度明显加大。2005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1.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03%,增幅比去年同期的53.4%回落了35.4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4.35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68.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5.52万平方米,增长47.2%,全市商品房销售额5.6亿元,增长117.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3.14亿元,增长46.1%。商品房空置面积6.16万平方米,下降43.2%。

    (六)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推力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而固定资产投资又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上年度全市12个县(市、区)完成全社会投资100.5亿元,增长62.3%,2005年县域投资更是高速增长,完成全社会投资137.34亿元,12个县(市、区)投资增速一、二、三、四季度分别达到47.3%、308.8%、61.7%和36.7%,县域投资的高速增长对全市投资增长起着最主要的推动力, 并成为左右全市投资增幅的主要因素 。

    (七)农村投资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

    2005年农村投资36.7亿元,增长27%。其中农户投资20.4亿元,增长23.4%,非农户投资16.2亿元,增长79.2%。今年以来,各级政府相应出台了一些投资优惠政策,全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攻坚的力度,使农村人畜饮水、乡村道路、电力、通信、农村能源等工程顺利实施;其次是农民建房投资持续增加,农民新建房屋面积越来越大,房屋造型向两层发展,建材质地向水泥楼板、钢筋混凝土结构变化,为农村投资注入了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结构不协调,农业投入不足
  
    2005年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1亿元,增长107.6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9.36亿元,增长68.2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6.59亿元,增长16.36%。从投资产业结构上看,三次产业投资比为3.6:42.1:54.3,三产比重过高,一产比重过低,这与邵阳农业市很不相称,这也不利于我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2、高新技术投入不足 

    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明显不足,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2.76亿元,仅占全社会投资的2%比重较低。

    3、利用外资的支撑力度差。

    200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项目完成投资5.1亿元,虽然同比增长87.6%,但份额仅占全市投资比重的3.6%,不仅低于发达市、州,也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是制约邵阳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措施和建议 

    一是要继续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共发了7个1号文件,其中2004年、2005年连续两个中央1号文件均是强调“三农”问题的,可见“三农”问题已成为目前阻碍我国经济和谐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迫在眉睫。从我市近几年投资情况看,一产业比重一直低下,农业投资总量偏低的问题也日趋突出,所以加大农业投资力度也应列入我市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提高一产业投资的比重,为农业良性发展和农民快速增收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是要优化二产业内部投资结构。工业以湘西地区开发34个重点产业项目和一批改制后的民营工业企业为主体,加大企业扩产和技改投入力度,力求工业投资更快速增长,既要注重引进新项目,更要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重现活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比重;

    三是要加快交通和能源建设步伐。要以邵怀、邵永、邵衡高速公路、娄邵铁路既有线改建、竹城公路、洞绥公路建设为重点,同时加快通乡、通村公路的改造步伐;能源以加快筱溪电站、晒谷滩电站等一批中小水电和电网建设步伐,力求能源投资平衡增长。同时继续做好宝庆电厂报建、南山等风电场的前期工作,为“十一五”能源投资增长打好基础;

    四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境外和市外投资者来邵阳投资。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的策划和推介力度,采取“招商洽谈会”、“招商小组”和利用老乡、亲友等各种招商方式广泛招商。同时要突出抓好“深洽会”、“湘洽会”、“邵阳投资洽谈会”等一批签约项目的履约和资金落实。

    总之,2005年的邵阳投资形势较好,2006年是新世纪第二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我市既有保持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也面临一些困难及不利因素的困扰。展望2006年,邵阳上下积极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市实施“兴工强市”与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抓住发展不放松,唱响发展主旋律,进一步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全市各界思改革、谋发展、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氛围更加浓厚,为邵阳投资持续增长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全市人民为邵阳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邵阳市统计局 苏 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