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民办教育来势好

来源: 时间: 2006-02-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5年,邵阳市拥有民办教育机构1016个,其中:民办幼儿园746所,小学38所,初中40所,高中34所,完全中学9所,职业中学17所,其他民办教育机构132个。在校学生13万人,占全市高中、中小学、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比例分别为25%、8%、14%。邵阳民办教育来势好,规模上了台阶、管理上了档次、质量上了水平,2006年还应进一步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与民办幼儿教育。 

    一、招商引资办学规模上了新台

    从1999年到2005年,在这6年时间内,通过多条渠道,投入到邵阳市民办学校的资金总额已经超过10亿元,校舍建筑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占全市中小学校舍面积总和的12.5%。在投资的方式上,实现了办学主体的多元化。

    一是独资办学。一些民营企业家走南闯北跑市场,赚了一大笔钱,为了回报家乡父老,拒入巨额资金兴办学校。武冈市的国际展辉实验学校、隆回县的万和、邵阳县的石齐、新宁县的崀山、振文等学校都投入数千万元在至上亿元资金,学校建设速度快、规模宏伟,设施齐全,这些学校代表了邵阳市民办学校的发展水平。

    二是股份制办学。一些有现代武训精神矢志办教育的同志,集中各方面的资金兴办了一大批学校,邵东县的经纬、创新、振华,市区的文德、邵阳县的腾达、洞口县的翠园,隆回县的资滨、东方,武冈市的富田、育英等学校都是股份制办学的例证,这些学校也都有2000—5000人的规模,成为邵阳市民办教育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三是资源共享型学校。也就是利用国有公办学校的优质资源兴办的一批民办学校,在办学中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邵阳市民办教育添砖加瓦,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上了档次

    民办教育要发展,必须依法依规管理。市教育管理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对邵阳市民办教育的发展积极鼓励,热情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二是严把审批关。出台了《民办高中评估细则》,成立了学校设置评估委员会。对申请批办的学校,由专家委员会对其办学指导思想,自有办学场地,领导班子,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设施,各项管理制度等进行全面评估,对不具备办学条件者,坚决不予审批;三是严把年检关。每年四月份前后,对民办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年检结果在报上公布。四是严把管理关。在民办学校任职的教师必须持有教师上岗资格证。学校的招生、学籍管理、教研教改、论文评比、毕业会考及高考等均纳入教育部门的统一管理。

    三、深化改革教育质量上了新水平

    民办学校既要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更要注重提高质量,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据市民办教育协会对文德、创新、振华等6所学校的统计,2005年参加高考人数为6756人,上第二批本科线人数达3250人,约占参考人数的50%。创新实验学校考生在600分以上人数达40人,为全市之首,上重点本科线者294人。武冈市国际展辉实验学校2005年参加高考人数为413人,上重点本科线者51人,上二批本科线者186人。文德、创新、展辉等学校的骄人业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名声鹊起。创新实验学校在湖南省第26届青少年科技大赛中一举获得了4个一等奖。邵阳县的腾达中学也被中央教科所授予“教科研示范学校”的光荣称号。邵阳市民办教育的辉煌业绩引起了省里领导的高度关注,原省季书记杨正午、省长周伯华、副省长贺同新、许云昭等多次前来邵阳市考察指导民办教育工作。

    邵阳市民办教育的发展既增加了邵阳市教育的总量,满足了各种不同人员对教育的需求,减轻了财政对教育的负担,也为稳定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邵阳市民办教育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和国内经济发达的山东、浙江、江苏、广东等地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邵阳市民办教育如何发展呢?

    一是要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就为我们办好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目前,农村一批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外出打工,因没有专门技术,很难获得较高的报酬,要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富起来,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而邵阳市的民办职业教育还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有志于民办教育的志士仁人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面向农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加快邵阳市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为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是大力发展民办幼儿教育

    目前,邵阳市3—6周岁的幼儿总数在30万人左右,而实际入园的幼儿还不到10万人。特别是农村,多数儿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幼儿教育。大多数城镇和农村小学都在办“学前班”,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比较严重,违反了幼儿教育规律,制约了儿童智力的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靠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措施,逐步消除“学前班”这一违反教育规律的办学形式。另一方面,则要大力引进民营资金,不但在县城,而且在人口比较集中的乡镇,兴办一批民办幼儿园。现在全市的民办幼儿园所数太多,而规模太小,办园条件太差,应该适当调整。希望致力于幼儿教育的民营企业家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投资这一领域,在市和各县城关镇办出一批有影响力,有时代气息的民办幼儿园,使城乡幼儿能够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

 

 [邵阳市统计局  范跃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