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七大特色

来源: 时间: 2006-04-1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邵阳市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协调发展的增长态势,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一季度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7611万元(不含跨区项目),同比增长26.2%,其中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144207万元,增长30.3%,完成农村投资43404万元,增长14%。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七大特色:

    1、民间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随着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民间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保证了全市投资稳步增长。1—3月全市国有投资56885万元,比上年增长22.96 %;非国有投资130726万元,增长27.6%,占投资的比重达69.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8个百分点。在非国有投资中,民间投资取得长足发展。随着各地各部门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放宽民间投资的准入范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125952万元,增长37.2 %,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67.1%,比同期提高了0.8个百分点,多年来政府致力于对民间投资的鼓励培育,政策效应得以显现,民间投资已经显露出扩张的活力。

    2、投资自主投资能力增强

    资金到位情况较好,投资的自主性进一步增强。以市场为取向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投融资活动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投资能力增强。在宏观经济环境日渐改善的情况下,邵阳市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的不断提高,带来了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良好预期,孕育了企业的扩张动力,为企业的自主投资创造了前提,投资的自我积累能力进一步增强。1—3月,全市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到位资金404651万元,同比增长 34.7 %。从投资资金来源构成看,预算内资金到位26900万元,同比增长 219.4%,自筹资金到位236373万元,同比增长 35.9 %。利用外资到位13576万元,同比增长 17.3 %,而国内贷款到位59331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1.2%。

    3、重大建设项目是全市投资的重要支柱

    2006年全市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共82个,比去年增加了 23 个。邵怀高速公路全线土石方完成达82%以上,桥基础95%,桥梁上、下结构完成分别达45%和65%以上,隧道100%;竹城公路土石方、涵洞全部完成,路面完成30%以上工程进展顺利;筱溪水电站和晒谷滩水电站已进入大坝主体工程和发电厂房施工阶段,一季度分别完成投资2248和1210万元;湘窖酒业一季度完成投资6502万元,邵阳学院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1-3月全市投资超亿元以上项目5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7个,完成投资24193万元,增长1.6%,重大建设项目为全市投资增长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4、工业投资对全市投资的贡献加大

    1—3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51882万元,增长31.7%,投资比重提高9.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27.7%,而制造业仍占工业投资的主导地位,工业投资比重达51.7%,同比提高了4.5个百分点,完成投资26805万元,增长44.3%,其中增长数倍以上的有:农副食品加工业(2316.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168.1%)、饮料制造业增长596.61%,而煤炭开采及洗选业(97.1%)、皮革、毛皮、羽毛及制造业(45.3%)、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9.2%)等也增长较快。

    5、房地产开发回落 商品房销售上升

    随着中央宏观调控措施的贯彻落实,以及由于去年前几个月房地产投资同期基数高的原因,今年首季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增幅逐渐回落的态势,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9639元,同比增长11.6%,比上年同期回落20.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是宏观调控成效的体现,也是房地产业发展的理性回归。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的同时,商品房销售情况较好,1-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达33569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30519平方米。销售主要集中于住宅,共销售住宅32069平方米,占全部销售面积的95.5%。2月末,投资的回落和销售的快速增长,表明邵阳市房地产业发展已进入多年高速增长后的消化整理阶段。

    6、施工项目增加 新开工项目减少

    去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并运用冻结土地、收缩信贷、加强项目审批等政策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按照宏观调控的部署,全市施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个数从去年开始出现下降。1-3月500万以上项目在建投资项目施工个数48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3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仅17个,同比减少78个,降幅为82.11%。如果没有后续新开工项目的及时补充和支持,将会直接影响投资总量,对投资的持续稳定增长极其不利。

    7、各县、市、区投资发展不均衡

    一季度,全市12个县市区中有9个投资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北塔区、双清区、绥宁、新邵、武冈、洞口和隆回县投资的增长速度在40%以上,邵阳和邵东县则下降。各县市区投资完成情况如下表:

各县区市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1—3月)

    为确保2006年全市投资适度增长,坚决遏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季度全市投资增长27.06%,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水平,从加快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必须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适度稳定的增长,促进邵阳市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

    首先,加大工业投资力度,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在确保投资总量增长的同时,结合邵阳市实际,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以及全市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投资。一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优势产业必然竞争力强、盈利预期好的行业,资本在逐利性的驱动下,促使市场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对优势产业发展的扶持和引导作用。政府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优势产业投资的成本,并加大利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手段支持优势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市场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强工业投资,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提高工业对经济的有效支撑力度。

    其次,加强项目储备,新开重大项目。投资活动的特点是一个项目一旦完工就不会再产生新的投资,投资要保持增长必须要有新的项目开工予以支持。因此,做好项目储备和新开工工作是保障投资增长的根本。要从实际出发,突出各自特色和优势,切实加强项目储备。要做好国家大力提倡的循环经济、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项目储备。并且,要积极争取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保持全市投资稳步增长。

    第三,加大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因此要积极争取信贷支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吸纳民间投资;要继续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确保全市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的投资力度,为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夯实基础,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为保持和促进全市投资运行的健康发展,要继续坚决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同时要保护好和发挥好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既要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又防止投资的过热,注意引导投资方向,切实把重点放在改善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上来。

 

[邵阳市统计局 苏林 供稿]